本報記者 謝嵐 見習記者 張曉玉
1月19日,紫光國微發布業績預增公告。此前一天,紫光國微披露其間接控股股東紫光集團重整獲法院批準。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國際經貿形勢的不穩定和行業需求的持續增長給國內半導體應用行業帶來了壓力,也為國內半導體企業帶來了機會,這也是紫光國微業績大增的重要原因。紫光集團重整后,控股股東輕裝上陣,能夠為上市公司發展給予更多支持,而新股東的行業背景也能與紫光國微形成更好的協同效應。”
國盛證券分析師余平表示,紫光集團重整進程持續推進,目前已經通過法院裁定批準,未來國有資本入駐將有利于紫光國微穩定發展。
凈利潤同比預增136%-160%
根據紫光國微發布的業績預增公告來看,公司預計2021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億元-21億元,同比增長136%-160%;預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17億元-19億元,同比增長144%-173%。
紫光國微表示,公司集成電路業務下游需求旺盛,公司全力保障訂單交付,特種集成電路業務實現快速增長,貢獻持續穩定利潤,智能安全芯片業務盈利能力不斷提升,業績較去年同期改善顯著。此外,聯營企業業務發展迅速,報告期內實現盈利。
紫光國微是國內頂級的芯片設計和系統級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為控股型平臺公司,以特種集成電路(子公司國微電子)、智能安全芯片(子公司紫光同芯)為兩大主業,同時布局民用高性能可編程器件(紫光同創)及半導體功率器件(孫公司無錫紫光微電子)及石英晶體元器件領域(子公司唐山國芯)。
國盛證券分析師余平表示,一方面,在國微電子貢獻上市公司主要業績的情況下,上市公司業績同比大幅增長反映了特種集成電路的高景氣度,而國微電子作為國內特種芯片的核心卡位企業,其業績表現也進一步驗證了軍工產業的高景氣度;此外主營智能安全芯片的紫光同芯業績實現大幅增長、主營通用FPGA的紫光同創實現扭虧為盈。
近兩年我國半導體行業發展迅速。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集成電路設計端收入從2011年474億元增長至2020年3778億元,復合增速23%。隨著我國戰略新興產業的興起,集成電路行業有望獲得更廣闊的市場和創新空間。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顯示,預計到2025年我國IC設計市場規模預計達9660億元,復合增速17%。
浙商證券分析師邱世梁表示,紫光國微作為特種集成電路龍頭廠商,批產+在研項目種類齊全,訂單飽滿產能充足,未來公司有望受益于“進口替代+公司產品線不斷豐富+國防裝備信息化占比提升+下游列裝型號放量+市占率增長”多重驅動,獲得超行業增速發展。
紫光集團重整獲法院裁定批準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發布業績預告外,1月18日,紫光國微公告稱,公司收到紫光集團有限公司管理人的告知函。告知函稱,北京一中院裁定批準紫光集團有限公司等七家企業實質合并重整案重整計劃,并終止紫光集團有限公司等七家企業重整程序。
據梳理,紫光集團破產重整案件自2021年7月16日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開始啟動。去年12月13日,紫光集團管理人披露紫光集團重整方案,宣布北京智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建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作為牽頭方組成的聯合體,為紫光集團等七家企業實質合并重整戰略投資者。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重整方案的披露,北京健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及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與紫光集團管理人開始了“拉鋸戰”。前者質疑紫光集團本次重整方案將直接造成當期734.19億元的國有資產流失。后者則回應稱趙偉國散布的為不實言論。隨著雙方“你來我往”的回應,紫光集團重整獲市場廣泛關注。
然而,盡管雙方在僵持不下,但重整流程依然在進行中。根據紫光集團2021年12月29日發布的消息,紫光集團等7家企業實質合并重整案第二次債權人會議暨出資人組會議通過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召開,紫光集團重整計劃獲全票表決通過。
根據投票結果來看,1069家債權人投票同意,占出席會議的該組債權人人數的99.72%,其所代表的債權額占該組債權總額的90.14%。
值得關注的是,出資人組方面,由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健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兩名出資人組成,總出資額合計為6.7億元,兩名出資人均投票同意重整計劃。也就是說趙偉國實際控制的北京健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也投了贊成票。
隨著重整計劃被法院獲批,紫光集團重整也終于落幕。根據方案披露,智路建廣聯合體擬投入600億元現金對紫光集團實施整體重整,資金會在2022年3月31日前到位。
高禾投資管理合伙人劉盛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紫光集團此前的擴張是通過持續的并購和業務整合、大規模的基地建設和研發投入,尤其是紫光集團高溢價并購,集團母公司承擔融資角色,過度依賴債券融資,所以才導致此前的債務危機。但反過來說,紫光集團此前并購的一些企業在細分領域的競爭力較強,尤其是大部分涉足的都是芯片半導體領域,也是現在重金投入的行業賽道,這是其他行業或者公司無任何可比性的。”
“這也是為什么紫光集團本次破產重整對戰略投資者提出500億元以上資產規模的要求,且最終智路建廣聯合體敢于提出資產估值最高、現金出資最多投資方案的原因,其背后依然看中的紫光集團資產所代表的半導體賽道。”劉盛宇進一步說道。
太平洋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隨著重整的逐漸落地,紫光國微有望借助智路、建廣等半導體領域的資源,發揮協同效應。同時重整方經在半導體領域的并購和資本運作經驗有助于集團進行后續資本運作。
(編輯 才山丹)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方大特鋼:第八屆董事會第五十次會... |
21:52 | 海通發展:第四屆監事會第十五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