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樹像古藤樹一樣六七米高,一棵就能結150多斤。機器人還可以根據色彩感知,穿行其間自動摘果!”“辣椒外表五顏六色,僅品種就有100多個!”“大屏不僅可以監控各個不同棚內的溫度、濕度,還能監測灌溉水質的PH值、懸浮物、需氧量……”來到全國聞名的蔬菜之鄉山東濰坊壽光市的中國(壽光)蔬菜小鎮,一股股農業的新“味道”撲面而來,讓人耳目一新。
在這里,設施農業、精準農業、高附加值蔬菜產業、物聯網溯源綠色蔬菜等等,無不展現壽光蔬菜產業的新發展。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壽光新模式早已不再局限于增加農民收入,而是按照中國農業自身的條件與優勢,契合現代資本市場的要求,尊重農業中的科技知識產權,從全產業鏈布局的角度重新塑造現代農業科技企業商業模式,打造中國農業獨特競爭優勢,從而探索出一條中國新農村建設之路,并向世界蔬菜產業前沿大步邁進。
破局:從技術開源到產業控股
三元朱村的成功被大范圍推廣,技術開源的模式帶動壽光蔬菜產業快速規模化發展,壽光因此成為全國蔬菜集散地。
驅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只見路旁一片人工搭建的“白色海洋”。陽光下,這里的土地幾乎為大棚覆蓋,閃耀著浪花似的光芒,一望無際。
壽光農業科技其來有自,“農圣”賈思勰便誕生于此。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壽光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農民北上大連等地求師問道,將學習來的大棚蔬菜種植技術進行創新:根據本地的氣候條件,加厚墻體增加保溫;模仿凸透鏡原理,嘗試中間起高,增大采光面加大儲存熱量;采用嫁接技術、立體種植技術等等。當時的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為了帶動農民致富,將這些技術全部開源,不搞技術封鎖、不搞專利、免費培訓傳播。三元朱村的成功被大范圍推廣,技術開源的模式帶動壽光蔬菜產業快速規模化發展,壽光因此成為全國蔬菜集散地。
在“壽光模式”前期的20年,其蔬菜產業的發展在組織形式上主要以“農戶+合作社”方式進行。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主要通過合作社技術指導員進行擴散,合作社集合規模優勢幫助農戶銷售,提高產品溢價。農戶是生產的主體。據測算,以一個普通的長120米的黃瓜大棚為例,面積約2.5畝,兩季凈收入能達到10萬元,畝產效益是一般農作物的20倍左右。一個家庭一般種2-3個大棚,在好年景凈收入在20萬元左右,多的能達到30萬元。
10年前,壽光蔬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遇到了瓶頸。種子資源環節受制于人的情況凸顯,反映在壽光國際蔬菜博覽會上,當時的種子80%依靠進口。在銷售環節,如何讓品質高的蔬菜賣出高價,讓新鮮的蔬菜直達百姓餐桌,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壽光市委書記趙緒春非常清楚,蔬菜品種的研發和種子的培育,相當于工業產業中前端的產品研發;后端的銷售與流通環節,如何塑造壽光蔬菜的品牌,讓產品有明確的辨識度,更是溢價的關鍵。這是蔬菜產業“微笑曲線”的兩端。但是,這兩端屬于技術與資金密集型,以壽光為首的中國蔬菜產業的發展,到了突破研發與銷售的關鍵時刻,必須尊重知識產權,才能走在世界的前沿。近10年,“壽光模式”開始改變,在微觀的組織架構上,早期探索的公司制運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探路:全產業鏈開拓農科新局
壽光市政府提出了全鏈條提升蔬菜產業的發展方向,搶占蔬菜全產業鏈“微笑曲線”的兩端,“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的新模式應運而生。
“壽光模式”誕生之初,就與“有為政府”分不開。在新模式下,壽光市政府提出了全鏈條提升蔬菜產業的發展方向。按照“做強兩端、提升中間”的思路,前端重點做標準研發、種子研發和技術集成創新,后端重點培育特色蔬菜品牌、打通高端銷售渠道,中間以合作社、家庭農場為主體構建新型組織體系,加快由傳統生產基地向綜合服務基地轉型,搶占蔬菜全產業鏈“微笑曲線”的兩端,全方位提升核心競爭力。“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的新模式應運而生。
以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簡稱“壽光蔬菜集團”)為例,在產業鏈的研發前端,公司以科技創新打造種業核心競爭力,創建了農業農村部設施蔬菜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山東省重點實驗室等21個國家和省級研發創新平臺,承擔了山東省級以上重點項目31項,授權專利81項,培育蔬菜新品種52個,制定標準76項,具備國家種子自營進出口權。目前,壽光自主研發的蔬菜品種達到140個,種苗產業產值突破1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種苗繁育基地。
公司制的運營優勢迅速吸引了產業資本和技術資源的目光。在產業技術升級中,壽光除了發力種子資源的研發外,還通過引導創投資金入股骨干企業或合作投資的方式,建成投用了中國(壽光)蔬菜小鎮、現代農業高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等一批現代化園區,為中間的“合作社+家庭農場”做好示范。
據悉,壽光蔬菜集團不僅引進中墾基金作為戰略投資者,還與山東省財金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資15億元規劃建設了以萬畝壽光蔬菜小鎮、出口基地、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為代表的10萬畝高端蔬菜產業基地。在四川、江西、西藏、海南等地布局了12處30多萬畝標準化蔬菜產業基地,為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精準扶貧提供了可復制的壽光方案。
目前,壽光先后研制推廣了立體栽培、無土栽培、椰糠栽培等30多種新模式,以及大棚滴灌、臭氧抑菌、熊蜂授粉等300多項國內外新技術。在井岡山、瑞金、遵義等革命老區和全國多地建設了蔬菜基地,輸出農業問題集成解決方案,帶動全國農民增收致富。
創新:“金種子”培育智慧供應鏈
一個高科技精準化管理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在壽光悄然成形。壽光蔬菜以其綠色、高品質和可追溯,通過大數據物聯網逐漸走進千家萬戶。
信息化、智能化塑造著現代農業的新場景,如今產業工人更多是坐在中控室的大屏前遠程監控生產線。在“蔬菜小鎮”的監控大屏上,園區的氣象如溫度、濕度、降雨、輻射、風速,每一個大棚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土壤的PH值、大棚的月用電量等數據一目了然。在此基礎上,每個作物的種植時間、成熟期、種植面積,甚至于打杈、落蔓、施肥、采收等時間都精準到分秒,施肥的品類、多少更是精準計量。可以說,每個蕃茄、每個辣椒都有一個定制的“身份證”,其生長周期數據全程可追溯。
好產品要賣出好價格,銷售必須實現品牌化。以壽光蔬菜集團等骨干企業為主發起成立的壽光蔬菜瓜果產業協會,于2019年成功注冊“壽光蔬菜”集體商標,一體化智慧供應鏈共享平臺也同步搭建。目前,以所屬山東壽光果菜批發市場智慧冷鏈物流配送中心為基礎,已建設運營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濰坊配送中心和濰坊農品廣州展示交易中心,基本建設形成覆蓋全國和輻射日韓、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營銷網絡、倉儲物流和服務保障體系。
此外,壽光蔬菜瓜果產業協會還與寶能集團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打造蔬菜產業全鏈條標準化加工配送基地、運營中心和創新平臺。線上與阿里巴巴、京東物流合作,分別在天貓、京東電商平臺設立了壽光蔬菜官方旗艦店,建設現代智慧供應鏈,打通線上優質生鮮蔬菜從“基地”到“餐桌”的直供通道。同時,與騰訊農業、華為農業、海爾卡奧斯等圍繞數字農業進行深度戰略合作,量身定制“壽光蔬菜產業互聯網平臺”。
有了“一體化智慧供應鏈共享平臺”這一強大后盾,許多年輕人發揮所長,在各大互聯網平臺上通過視頻直播、網紅帶貨等方式,將壽光一個個蔬菜品牌做成千萬甚至上億元的單品。在壽光文誠控股集團建設的電商直播基地,幾個年輕人回鄉創業成立“鮮馥”網上直銷的蔬菜品牌,從賣女裝、鞋子改為賣壽光的貝貝南瓜、濰縣蘿卜等,自2015年成立至今,銷售額從幾百萬元迅速攀升至2億多元。
如今,這些企業被視為壽光蔬菜產業的“金種子”,也成為對接資本市場的“后備軍”。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