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萬晨曦
正值武漢“解封”一周年之際,4月8日,《證券日報》記者實地探訪華工科技,潔凈無塵的車間里,工人們忙碌地組裝器件,一個個光模塊在生產線上進行測試,一片忙碌的景象。
經歷了極不平凡的2020年后,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0年極為不易,疫情考驗了我們的戰略柔性,應對種種不確定性的勇氣和行動力,隨著公司校企分離改革的完成,華工科技進入了系統成長,將全面拓展戰略空間的新階段。”
4月9日,華工科技披露了2020年年報以及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2020年華工科技營業收入61.38億元,同比增長12.4%,歸屬母公司凈利潤5.5億元,同比增長9.49%,扣非后凈利潤3.55億元,同比增長48.53%。2021年第一季度預告盈利1億元-1.1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49.99%-1077.48%,展現了公司良好的發展韌性和潛力。
5G加持
2020年智能制造銷售收入增長26%
“公司有源光模塊業務緊抓全球5G建設的市場契機,通過解決高速光電信號的技術難題,實現5G系列產品全覆蓋。疫情期間,公司克服新冠疫情及貿易戰帶來的人員、物料供應短缺、物流受阻等不利影響,發貨量位居行業前列。”華工科技子公司華工正源總經理胡長飛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光通信領域,華工科技夯實無線網絡市場,50G系列傳輸類產品在華為、中興、烽火等客戶處順利導入并批量交付,5G光模塊鞏固前、中、回傳市場優勢地位;發布“覺影”(Joinsite)系列皮基站,貼合最新應用場景需求。
圍繞工業數智化,華工科技整合旗下子公司產品、技術實力,首次借助5G網絡將智能制造信息系統應用與橋梁智能生產設備相結合,打造制造數據實時采集、人機協調控制的首個橋梁行業智能生產車間。華工科技從2008年開始實施“激光+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在汽車、工程機械、3C電子、新能源等行業積累了豐富的案例,三年前探索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2020年已在橋梁、工程機械、管件行業樹立了標桿案例,全年智能制造銷售收入增長26%。
面向5G、數據中心等新基建建設,華工科技光通信業務戰略布局進一步優化,從低成本擴張到橫向擴張,垂直整合,最終達到產品領先的目標。2020年,公司組建硅光團隊,推動硅光芯片產業化進程,圍繞“光聯接+無線聯接”,實現5G系列產品全覆蓋。
“未來,隨著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以及工業數智化、生活智能化的發展,數據中心的規模一定是越來越大,性能要求越來越高,加之5G的需求,未來5年,公司光通信業務仍會將5G和數通這兩個市場做為主攻方向。”胡長飛表示。
創新應用
新能源汽車領域業務實現突破
據年報顯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華工科技作為核心供應商助力五菱宏光MINIEV問鼎新能源汽車銷冠,2020年累計銷量突破11.92萬輛。圍繞新能源汽車高續航里程、快速充電、輕量化、網絡化、智能化等發展趨勢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車PTC加熱系統,斬獲多家造車新勢力和高端車型青睞,比亞迪、長安、理想多款熱銷車型量產,進入全球日產體系,銷售同比增長89%。同時,NTC溫度傳感器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電池和電機領域實現“開拓性”應用。
此外,華工科技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條新能源汽車全鋁車身焊裝生產線量產上市;通過新能源電池鋁合金材料的激光焊接工藝研究,成功實現了電池模組自動化焊接生產線在寶馬新能源汽車產線中的應用。
“新能源汽車發展,給激光加工設備帶來廣闊市場空間。一方面,汽車輕量化概念興起及安全性能關注度日益上升,激光加工在汽車工業領域正受到更多重視和應用。另一方面,動力電池高標準的加工要求為激光工藝提供了發揮優勢的空間。激光工藝依托高效精密、靈活、可靠穩定、自動化和安全程度高等特點,廣泛應用于動力電池生產線的前、中、后段加工過程中。”馬新強表示。
校企分離
迎來全面市場化新階段
作為華中地區首家高校背景的上市企業,歷經近兩年的改革方案探索,日前,華工科技校企分離改革亦正式收官,實控人由華中科技大學變更為武漢市國資委,迎來全面市場化的新階段。
今年1月底,武漢市國資委批復同意國恒基金以22.46元/股股價,受讓華中科技大學產業集團所持華工科技19%股份,成為華工科技控股股東。隨后,本次股權轉讓事項獲財政部、教育部等批復,公司《股權轉讓協議》業已生效。由屬地國資接手,引入社會基金,管理團隊出資入伙,并擁有充分決策權,華工科技的創新模式或成為校企改革進入“攻堅期”后的典型標桿案例,為上市公司校改提供了借鑒。
“下一步,我們還將完善長效激勵機制,讓更多員工通過自身努力,享受公司發展成果。”馬新強介紹,國恒基金邀請華工科技管理團隊及核心骨干員工共同出資設立合伙企業武漢潤君達,對國恒基金合計出資1.5億元,占認繳出資總額的3.26%。作為上市公司,華工科技的股權激勵方式將更加靈活多樣,或采取股票增值權、限制性股票等方式,建立健全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核心骨干人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在描繪華工科技新階段發展藍圖時,馬新強表示,從戰略層面來說,我們會進一步聚焦高端市場、優質客戶,圍繞新基建、新能源、新材料、工業數智化、汽車新四化,堅持創新至上,優化產品結構,縮小與全球行業頭部企業的差距;從經營層面來說,我們會通過管理變革,強化營銷能力、創新能力、交付保障能力建設,以良好的品牌效應,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綜合實力比肩國際行業頭部企業。
(編輯 白寶玉)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