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向炎濤
日前,中國巨石發布2020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巨石實現營業收入116.66億元,同比增長11.1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16億元,同比增長13.49%。
中國巨石主要從事玻璃纖維及制品的生產、銷售。2020年,公司實現粗紗及制品產量200.72萬噸,銷量208.59萬噸;電子布產量3.81億米、銷量3.78億米,均創歷史之最。全年公司玻璃纖維及其制品業務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10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96.38%。
搶抓“新基建”和“新能源”發展機遇
在國家新基建、新能源、美麗鄉村計劃等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刺激下,巨石在風電玻纖、光纜加強芯玻纖、熱塑行業玻纖銷量實施翻番。國內汽車行業與小型家電快速復蘇,熱塑行業增速最快,預計行業景氣度還將持續。2020年中國巨石玻纖產品銷量同比增長19.40%。
2020年以來,巨石全面優化產品結構、市場結構,高端產品比重不斷提升。下半年開始,國內玻纖行業上下游快速復蘇。2020年8月以來,巨石產品供不應求。隨著國外疫情的持續惡化,全球經濟不景氣持續,公司也逐漸探索出“以外供內”的新路徑。
近年來,巨石與國內知名管道企業合作研發的新型編織玻纖保護管,有著較好的絕緣性和抗腐蝕性,這款高性能新產品2年前開始大批量投產,被用于港珠澳大橋、大興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中;光纜加強芯是5G行業的基礎材料之一,原本以金屬絲為主材料,巨石在7年前開展技術攻關,研發出替代金屬絲的玻纖產品,產品銷量連年攀升;電子級玻璃纖維是數字經濟產業的基礎材料,伴隨著芯片產業的快速發展,其對玻璃纖維的耐高溫能力和微米級別提出更高要求,巨石目前已具備研發5微米級別的電子布。
“當今國內、國際雙循環,國內的大循環,企業的小循環。從企業的小循環來講,我們可以把公司內部的資源進一步運營起來發展自己。我們和國外的客戶的下游再合作,這也是循環。不管是大循環也好,小循環也好,這里面是大有文章的。”中國巨石總裁張毓強表示。
發揮創新機制實現關鍵領域突破
“巨石的引領地位不能變,位置靠前不能降。要繼續百元成本降低,實施百項成果創新,做好百名英才培育,建立百萬元大獎激勵。”2020年年初,張毓強的理念立即被分解落實到公司生產經營的各個領域。全員創新機制的能量,被更充分激發出來。公司內部又一次興起了創新項目申報的熱潮,項目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前瞻性更強了。
中國巨石最新研發的E9玻璃纖維顯著提升了超高模量玻璃纖維的性價比和產品競爭力,打破了行業天花板,能為客戶提供具有獨特價值的全新解決方案,為玻纖復合材料高端應用領域的拓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該產品在風電、5G、交通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例如大型風力葉片、光纜加強芯、飛機部件、汽車制造、耐溫材料、運動器材等。
從E6、E7、E8到E9,不僅僅是玻璃配方的不斷升級,更是巨石促進行業發展、拓展更廣闊應用領域的發展歷程。
2020年,中國巨石研發投入約3.42億元,取得了良好的研發效果。目前,公司已經在玻璃配方、大型玻纖池窯和綠色制造三大技術領域,擁有世界一流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居世界領先水平,具有全套技術輸出能力。
據介紹,2020年,中國巨石共獲得專利授權98件,其中發明專利48件,含涉外發明授權31件。在全球范圍內累計有效授權專利705件,其中發明專利248件,含涉外發明100件;實用新型專利457件。其中,多個科研項目分別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建材集團科技進步二等獎、浙江制造精品、浙江省專利優秀獎等榮譽。
制造智能加速度
2020年,中國巨石經受住了貿易摩擦、經濟下行、新冠疫情的三重考驗,開啟智造加速度。桐鄉總部第二條年產15萬噸粗紗生產線點火實現了提前點火投產,在充分吸取智能制造首條生產線建設的經驗和成果基礎上,集中運用了一大批行業最新的“高精尖”技術。采用行業最先進的超大窯爐、超大漏板多分拉、質量視覺識別系統、全過程物聯網可追溯系統等行業領先的裝備,在大數據的基礎上自主開發并應用裝備智能控制、工藝智能預調、人機效率智能分析、質量智能管控等信息技術,構建產業生態圈協作、共享、互利的產品全生命周期價值鏈,進一步提升玻纖行業生產技術。
成都公司25萬噸智能制造基地建設完成,打造出流程更優化、布局更合理、環境更舒適、自動化水平更高、產品質量更出色的生產線。自智能制造基地投產以來,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生產成本、能耗指標等均刷新了歷史最好。
新的智能制造生產線優勢明顯,人均生產效率提升14%,噸紗制造成本下降5.5%,高端產品比例達90%以上。老生產線的數字工廠改造卓有成效,進一步迭代升級以SAP為核心的17個管理系統,通過對玻纖制造全流程的空間布局優化、智能裝備開發、數字工廠建設、運營管理提效等手段,產業鏈協同創新能力進一步夯實,裝備制造數字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目前已建成或在建的數字工廠生產線9條,占比達40%。這些制造智能化戰略的典型案例使巨石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和“浙江省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并成為“浙江省首批未來工廠”12家樣板工程之一,且是嘉興唯一。
中國巨石智能制造基地第三條年產15萬噸玻纖粗紗生產線也于2020年9月提前開工建設,這是對國家加快高性能新材料領域實現突破戰略部署的積極響應,也是審時度勢、迅速應對市場變化、全力滿足客戶需求的重要舉措。同時,公司繼續加碼布局電子玻纖產能,桐鄉本部智能制造基地第二條年產6萬噸電子紗暨3億米電子布生產線已點火,進入試生產。2021年3月,公司又在智能制造基地內投資建設了一條年產3億米的電子布生產線,一條年產15萬噸的玻璃纖維生產線,智能制造乘勢而上,加速奔跑。未來幾年,公司品種結構更趨完善合理,將逐步實現電子紗產能全球第一,真正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編輯 上官夢露)
10:03 | 肯悅咖啡進入“千店時代” 全球首... |
10:02 | 佰維存儲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86.46%... |
10:01 | 越秀資本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 |
09:59 | 希荻微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4.56%... |
09:58 | 連續造假遭重罰 ST錦港面臨重大違... |
09:56 | 多方合力支持“出口轉內銷” 讓外... |
09:56 | 螞蟻數科發布智能體開發平臺Agenta... |
09:55 | 華潤啤酒“扎根土地” 扛起國麥振... |
09:48 | 康隆達發布2025第一季度報告 越南... |
09:46 | 大北農:一季度營收凈利雙增 多業... |
09:44 | 光峰科技一季度營收穩健增長 新興... |
09:42 | 曹操出行更新招股書:2024年營收14...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