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文婧 見習記者 杜卓蔓
4月1日晚間,數字醫療服務平臺微醫控股正式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不同于傳統的醫藥電商,微醫在醫療服務這條更為艱難的賽道上,用10余年“慢工拓荒”,創造了行業價值,也構筑了自身護城河。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互聯網醫院數量和2019年所提供的數字醫療問診量計算,微醫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數字醫療服務平臺。微醫的探索,使得嚴肅醫療數字化的形態日漸清晰。結合招股書,《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專業人士,進一步解讀這支“數字醫療第一股”將給患者、醫療服務供給方、醫療服務支付方的變化。
營收高速增長
虧損率大幅收窄
招股書顯示,微醫2018年至2020年的收入分別約為2.55億元、5.06億元、18.32億元,2019年和2020年分別同比增長98.4%、262.1%,三年復合年增長率達168%。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為醫療服務和健康維護服務兩類主營業務,其中2020年醫療服務收入7.06億元,占比38.6%;健康維護服務收入11.25億元,占比61.4%。
相應的,微醫2018至2020年的凈虧損分別為40.52億元,19.37億元和19.14億元。其中,2018年和2019年,由于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虧損分別為24.81億元和10.96億元。
“這類虧損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虧損。”一位會計師事務所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微醫將優先股指定為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公司上市前估值的增加使得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增加,表現在財報上會加大虧損,但這類虧損更多的是一個會計概念,從經濟實質上來說,反而反映出公司較高的成長性。”
事實上,上市前互聯網公司及科技公司多采用優先股進行融資。記者發現,小米集團在港交所上市時也面臨相似的挑戰。招股書披露,除去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和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等因素的影響,2018年至2020年,調整后微醫的虧損分別為4.15億元、7.57億元和8.69億元,虧損率從163%逐年大幅收窄至47%。
十年慢工探索研發
引領行業創新突破
營收連年增長、虧損率持續收窄的背后,是微醫長期專注嚴肅醫療服務數字化的戰略定力,和“不計成本”的研發支出。
目前,醫療資源分布不平衡是我國醫療健康行業面臨的一大痛點。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19年,占中國醫院總數僅8%的三級醫院共承擔全國超過50%的就診量。
“中國優質的醫療資源主要集中于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傳統的醫療服務供給方式帶來看病難、看病貴等難題,而互聯網醫院在解決這些痛點上具備優勢。”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錢向勁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首先要求互聯網醫院堅持‘基建’投入,以整合和協調各種醫療資源,形成數字醫療服務的供應能力。”
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微醫的研發開支分別為2.38億元、3.61億元、3.45億元。2018和2019年,公司研發投入占收入的比例高達93.4%和71.3%,研發費用幾乎等同于全部營收,可謂“不計成本”;而在收入大漲262.1%的2020年,公司的研發開支占比依然高達18.8%。
事實上,自2004年成立以來,微醫在數字醫療行業已奔跑10年有余。從2015年創建中國首家互聯網醫院,2019年在泰安推出中國首個可由醫保直接結算的市級慢病管理服務模式,到2020年在天津推出中國首家以互聯網醫院牽頭的省級數字健共體,微醫多年來的建設和投入為行業帶來了一系列創新性突破,也為自身構筑了護城河。
根據招股書,微醫建立了9大類累計超84萬個標簽的醫學標簽庫,并通過關系引擎和知識圖譜精準匹配醫患需求。其提供的眼底病變輔助診斷系統,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二分類的特異性達98.8%、敏感度達85.3%。微醫的CDSS覆蓋了300多種常見病,包含26種慢病的詳細診斷和治療建議,結合其研發的流動醫院、云診包等一系列創新醫療終端和器械產品,有效提升了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能力,進一步擴展了醫療服務的可及性。
“先種后收”
規模效應釋放商業價值
招股書顯示,微醫的數字化慢病管理模式,正在從泰安走向其他城市,比如天津也正通過省級數字健共體逐步擴大對267家基層醫療機構的連接和賦能。
瑞阜昌投資總經理徐林認為,互聯網醫療是大勢所趨,其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0年,互聯網醫療通過線上義診復診、醫保支付、藥品配送等,引導患者合理就醫,滿足患者迫切需求,成為疫情防控的‘第二戰場’;從患者視角看,互聯網醫院解決了時空問題,方便了患者,也提高了效率,并且優化了醫療資源,醫生能夠服務更多、更廣的患者。這種趨勢是大趨勢,不可逆。”
在此背景下,2020年微醫的毛利率達27.2%,較2019年的23.3%提升明顯,公司作為互聯網企業的規模效應開始顯現。
根據招股書,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醫的平臺已連接超過7800家醫院,覆蓋了中國95%以上的三級甲等醫院;平臺注冊的醫生超過27萬名,其中86%為主治醫生或以上級別;微醫已經建立27家互聯網醫院,其中有17家成為醫保定點機構。其提供的移動醫療服務,為基層尤其是農村和偏遠地區輸送了優質的醫療資源及服務,截至2020年12月31日,該服務總計覆蓋中國12個省69個縣的2800萬人口。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醫平臺累計注冊用戶2.22億名;2020年月平均付費用戶數(MPU)超過2500萬;微醫累計數字慢病管理服務會員累計超過14.5萬人,2020年每個會員帶來的年均收入約為3600元。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中國2019年慢病管理市場規模達到4.5萬億元,預計2030年將增至14.9萬億元;同一資料顯示,中國數字醫療服務市場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19年的232億元增長至2030年的7395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7.0%。
招股書顯示,微醫將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城市覆蓋面和會員體系,通過開發創新增值服務和產品以提高會員黏性,并利用自身的技術和數據分析能力不斷提高數字醫療服務的效果和效率。隨著業務更大規模落地,微醫所能創造的商業價值令市場期待。
(編輯 白寶玉)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