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亞男
3月13日,華光環能對外公告稱,下屬控股子公司無錫國聯環??萍脊煞萦邢薰荆ㄒ韵潞喎Q“國聯環科”)擬以增資擴股方式引進戰略投資者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生態”)、三峽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三峽資本”)。
據記者了解,長江生態及三峽資本的實際控制人均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談及此次引入兩家國資作為戰略投資者,華光環能證券部工作人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華光環能污泥處置子公司國聯環科目前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本著獲取更多戰略資源、提升市場競爭力、謀求業務更上一層臺階,開展了本次戰略引資。”
兩家國資1.62億元入局
公告顯示,長江生態、三峽資本合計出資1.62億元認購國聯環科本次新增發行股份2800萬股。
其中,長江生態通過現金、以非公開協議方式向國聯環科公司增資1.08億元,其中1866.76萬元計入國聯環科的實收資本,8960.45萬元計入資本公積。增資后,長江生態對國聯環科的持股比例為17.05%;三峽資本通過現金、以非公開協議方式向國聯環科增資人民幣5412.79萬元,其中933.24萬元計入國聯環科的實收資本,4479.55萬元計入資本公積。增資后,三峽資本對國聯環科的持股比例為8.53%。
本次評估采用收益法評估結果為最終評估結論。截至評估基準日2020年6月30日,國聯環科股東全部權益評估價值約4.73億元,折合每1元注冊資本對應評估值5.80元。
增資擴股后,長江生態、三峽資本合計持有國聯環科25.58%股權,華光環能持股比例為58.44%。
華光環能方面表示,本次交易將稀釋上市公司對標的公司所持股權比例,減少公司從標的公司獲取的權益,但不會導致公司合并報表范圍變更,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重大影響,且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仍為標的公司的控股股東,對標的公司重大決策具有決定權。
上述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長江生態是三峽集團全資子公司,為三峽集團長江大保護主要業務實施主體;三峽資本是三峽集團控股的投資類子公司,在長江大保護工作中承擔了資本運作服務及股權投資的職能。本次兩家投資人的進入,可積極協助國聯環科進入長江生態環保產業聯盟,在長江大保護需求框架下發揮國聯環科在污泥處置等領域技術優勢,為公司帶來更多的業務機會。”
長江流域市場進一步開拓
國聯環科為華光環能下屬控股子企業,主要從事污泥處置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設備成套銷售等業務。2015年11月份,國聯環科在新三板掛牌,2019年12月11日完成新三板摘牌。
從華光環能主要的控股參股公司來看,僅有國聯環科一家子公司主要產品或服務為污水、污泥處理處置。國聯環科先后在無錫、南京、常州、淮安、太原、上海、成都等地建設及運營多個污泥處理項目,目前污泥日處理能力在3000噸以上,具備一定規模優勢。
據華光環能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國聯環科因地制宜為客戶提供污泥處理的定制化方案,從技術選型、項目投資、建設和運營,提供全方位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擁有“深度調質脫水+資源化干化焚燒”、“污泥熱水解+資源化利用”等技術工藝。
在公告引入戰略投資者同日,華光環能還公告了與長江生態、三峽資本簽署了戰略框架協議,雙方將開展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城鎮污水處理廠末端污泥無害化及資源化處置合作。雙方將以股權合作為契機,深入開展人才、技術等方面交流,共同推動“機械脫水-干化-單獨焚燒”等市政污泥處置技術的科研合作和技術推廣。
“國聯環科是一家以投資、建設、運營污水處理廠污泥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置工程為主要業務方向的國有控股企業。而長江生態和三峽資本都是和長江水域污染治理相關,引入作為戰略投資者,屬于國企的內部整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由于都和長江流域水治理相關,三方可以多方面合作,承接更多長江流域污水治理項目,以擴大國聯環科的業務范圍。橫向對接多個地方國資部門,有利于企業跨地區開啟環境治理項目,對企業業務的進一步擴大有利。”盤和林補充道。
(編輯 喬川川)
12:11 | 趣睡科技2025年首季業績迎來“開門... |
12:11 | 鼎龍股份2024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2:11 | 九州通2024年營業收入1518.10億元 ... |
12:10 | 領克900正式上市 引領家庭旗艦大六... |
12:09 | 康芝藥業2024年經營情況保持平穩 |
12:08 | 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4.4% 盈... |
12:06 | 信維通信2024年實現營收87.44億元 ... |
12:05 | 錨定絲杠磨床賽道 高測股份積極開... |
11:57 | 半導體設備行業景氣度回升 先鋒精... |
11:53 |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 |
11:50 | 高附加值產品銷售占比提升 格力博... |
11:49 | 潤澤科技一季度凈利潤4.3億元 擬5...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