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群
3月4日晚間,江淮汽車公告,公司與蔚來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蔚來汽車”)當日簽署了合資意向書。合資公司注冊資本擬定5億元,江淮汽車認繳2.55億元,占注冊資本的51%,蔚來汽車認繳2.45億元,占注冊資本的49%,合資公司經營目的是探索打造創新的商業模式。
代工整車生產數年后,江淮汽車開始謀劃與蔚來汽車進一步的深層次合作。江淮汽車董秘馮梁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過去雙方的合作依托的是合同,屬于純業務關系,這次是首次在資本上的合作,也是雙方更深層次的合作。”
在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家智庫成員張翔看來,江淮汽車和蔚來汽車此前屬于代工關系,現在則實現了資本的合作,合資公司或將在車聯網、自動駕駛、智能制造等多方面補齊短板,形成雙贏格局。
資本深度合作設立新公司
江淮汽車表示,合資公司將進一步深化合作,依托工業互聯網和成熟的制造管理經驗為客戶提供智能制造與技術服務解決方案,在新能源整車制造、服務模式、管理機制等方面做出積極的創新和探索,并以此為基礎構建自動化、網絡化、平臺化、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為技術平臺的“先進制造+工業互聯網”新生態。
“江淮和蔚來有著多年的業務合作基礎,現在希望進一步加強戰略合作關系。我們都認為有必要在資本層面建立一個深度融合關系,所以成立了這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的業務定位雙方還要進一步談。”馮梁森說。
記者了解到,2016年4月,蔚來汽車與江淮汽車簽訂《制造合作框架協議》,確認江淮代工一期產能5萬輛的計劃,同年10月23日位于合肥經濟開發區的江淮蔚來先進制造基地正式動工。此后,江淮汽車一直是蔚來汽車的代工方。“之前雙方是沒有資本合作的,只是依托于代工合同關系,我們整車銷售給蔚來,雙方是業務合作伙伴。現在雙方投資設立新公司,就會有后面更深層次的合作。至于合資公司將來的業務怎么拓展,可能會一步一步來。”馮梁森表示。
“新公司應該不是做生產整車,而是做技術服務。”張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達了其個人觀點,一部分技術是關于智能制造,另一個則是自動駕駛車聯網。
“近些年車企的智能制造水平在大幅度提高,拿標桿車企特斯拉來說,它的工廠里面機器人特別多,智能制造的未來是無人化,這是趨勢,也是車企的研究方向,也是其中一個業務。我認為合資公司可能會做智能制造設備的研發,工藝的研發。蔚來的短板一個是自動駕駛車聯網技術,另一個是智能化水平。成立新公司在我看來就是要研發智能新能源汽車,研究智能駕駛技術,補強蔚來汽車自動駕駛這個短板。”張翔表示。
新能源汽車是戰略發展業務
與江淮汽車合作的同時,2020年4月,蔚來汽車已與合肥市達成協議,引入合肥建投、國投招商以及安徽高新等戰略投資者向蔚來中國投資70億元,蔚來汽車向蔚來中國投資42.6億元,交易完成后,蔚來汽車持有蔚來中國75.9%的控股股份,戰略投資者合計持有24.1%的股份。蔚來中國總部正式落戶合肥。
作為合肥市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核心企業,江淮汽車早已深耕新能源行業多年,并與大眾汽車、蔚來汽車形成緊密合作關系。
“整個‘十四五’期間江淮汽車會一直把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大力發展這塊業務。”馮梁森說,目前江淮汽車已經與大眾汽車進行了深度融合,其中大眾汽車投資10億歐元獲得江淮汽車控股股東江汽集團50%股份,另外大眾汽車還增持了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眾股份至75%,獲得了合資公司管理權。
“大眾汽車是江汽集團的股東,同時我們雙方的合資公司由大眾控股,雙方融合的可能會更緊密。對比而言,跟蔚來的合作還是需要有個過程。”馮梁森進一步說。
根據2020年11月30日發布的《合肥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總體要求,合肥市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整車以及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載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新能源汽車與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實現融合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超過千億,整車產能達到100萬輛,質量品牌具有國際競爭力,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對此,合肥市將加大開發性能先進新能源汽車整車或平臺,以及電池系統及產品;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相關技術研發。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支持“車電分離”等商業模式發展,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支持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提升配套能力,培育10-20家零部件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
“我們認為2020年是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元年,即真正是需求來拉動市場。特斯拉也好,蔚來也罷,對于一輛售價幾十萬的新能源車來說,顯然不是沖著幾萬塊錢的補貼去推動市場銷售的,而是真實的市場需求拉動所致。中國過去十年的產業政策扶持已經慢慢打開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應該能夠有機會從現在的百萬量級成長為千萬量級。”馮梁森信心滿滿表示。
(編輯 李波 才山丹)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