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張敏
A股再現千億元并購,引發市場關注。3月2日晚間,天山股份發布公告披露了重組方案,公司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作價981.42億元收購包括中聯水泥、南方水泥等在內的四家公司控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50億元用于償債補流。
一旦天山股份此次重組方案能夠順利通過并實施,將成為A股歷史上僅次于招商蛇口(1458億元)和長江電力(1043億元)第三大重組案例。
受此影響,盡管A股走勢低迷,但天山股份3月3日上漲,開盤漲停,報18.58元/股;隨后漲幅有所回落,收盤漲6.63%;截至3月4日收盤,股價19元/股,當天漲幅約為5.5%。
對此,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水泥行業集中度提升、頭部企業強者更強的趨勢還在延續,頭部企業會利用并購重組等方式來優化行業競爭格局,做大做強。考慮到天山股份重組參與方的市場影響力,國內水泥行業競爭格局存在一定程度優化的機會,幾家上市頭部水泥企業的經營效益有可能會因此小幅改善。”
千億元重組打造行業巨頭
根據公告,借助本次重組,天山股份的業務規模將顯著提升。截至2020年10月末,四家標的公司總資產和凈資產合計分別為2522.22億元、795.83億元。
重組完成后,天山股份水泥產能提升至約4億噸以上,水泥熟料產能提升至約3億噸以上,將超過A股目前水泥業老大海螺水泥披露的2020年6月末產能規模。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天山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0.8元、79.32億元、96.88億元,凈利潤2.65億元、12.41億元、16.36億元,業績增幅較大。
通過靜態測算,交易完成后,天山股份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將分別提升至1300.66億元、116.36億元,較重組前分別提升1601.68%、722.55%。
天山股份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業務規模將顯著擴大,將成為全國水泥行業的龍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及核心競爭優勢進一步凸顯。同時,通過多元化地域業務分布,上市公司可降低由于地區需求變化、競爭態勢差異造成的經營波動。
天山股份發布上述重組方案可謂是“正逢其時”。同花順數據顯示,在經過了調整之后,A股水泥板塊上市公司股價整體“回暖”。
“隨著經濟修復向縱深方向發展,房地產和基建發力,水泥行業大體會延續去年三季度以來的經營改善和景氣度提升態勢。天山股份重組還會提升市場對于水泥板塊的關注度,有利于板塊的短期表現。”袁華明表示。
水泥行業將加速供給側改革
恰逢2021年全國兩會召開,“碳中和”成為兩會的關鍵詞。水泥行業是建材行業碳排放的重要子行業,2019年中國水泥行業排放約13.2億噸,約占全國總碳排放的16%。“碳中和”背景下,行業碳減排已成為必然趨勢。
1月11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抓緊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鼓勵工業、建筑等重點領域制定達峰專項方案。推動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石化、電力、煤炭等重點行業部門提出明確的達峰目標并制定達峰行動方案。
隨后,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率先做出響應,向全行業發出《推進建筑材料行業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倡議書》,倡議行業企業在2025年前全面實現碳達峰,其中最為重點的水泥行業,倡議在2023年前提前實現碳達峰,提前邁進碳中和工作步伐。
業內認為,無論是通過技術性減排降低單噸水泥碳排放,還是通過淘汰落后產能提升生產效率,都可能繼續縮減行業產能,優化行業格局。這也意味著行業龍頭優勢明顯,未來有望繼續加速兼并重組。總市值逼近200億元的天山股份此次上演近千億元重組,更增加了這一話題的熱度。
卓創資訊分析師王琦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碳達峰目標對未來水泥行業的發展構成了一個新的挑戰,難度必然遠超過近年來推進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水泥企業也只能多管齊下,在自行實施碳捕獲之外,也要通過在碳排放市場購買額度。不過,水泥行業和火電廠對于碳捕獲的需求增加,也會推動相關的技術的發展,未來運行成本必然會有較大程度的下降,因此要用動態的眼光來看待未來。
王琦還提到,從市場現狀來看,水泥產銷量已經進入平臺期,未來基本不會出現產量連年上升的情況,這意味著客觀上水泥行業碳排放量已經接近峰值,達峰目標并不遙遠。另外,還有一類水泥企業使用電石渣作為原料,這就直接切斷了石灰石這個二氧化碳的最大來源,也就進一步提升了電石渣水泥的成本優勢,當然傳統水泥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也會加大。
東北證券分析師王小勇表示,“碳中和”政策限制產能,水泥價格有望提高。水泥工業的碳排放大約占全球碳排放的7%,中國水泥產量大約占全球的60%,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隨著節能減排政策的推進,以及水泥生產線進行錯峰生產,短期內水泥供給量將會減少,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可能會被改善,水泥價格有望上調。
(編輯 李波 上官夢露)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