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嵐 見習記者 張文斐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市場空間巨大。近年來,隨著農業規模化和行業整合進程加速,A股陸續出現了幾家千億元市值企業,以水產飼料起家的海大集團就是其中一員。
2020年以來,海大接受了上百家機構的密集調研,總市值不斷攀升。根據wind數據,截至2月25日收盤,公司股價較2009年上市首日漲13倍,市盈率接近51倍,遠高于申萬飼料行業16倍的平均市盈率。
一直以來,農業被視為“看天吃飯”的周期行業,海大所屬的飼料行業也較為“接地氣”,向來不是資本趨之若鶩的板塊,為何公司能獲得市場如此的青睞?
對此,海大集團董秘黃志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稱,“公司一直專注飼料主業,在產業鏈上布局看似廣泛,核心只有一點,就是始終圍繞養殖戶的需求,為其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他說,“把時間拉長看,過去十年公司業績復合增長率一直維持在20%以上,享有好估值符合正常的商業邏輯。”
水產飼料起家
業績維持高增速
日前,記者驅車來到海大旗下的大川飼料廠,該廠位于廣州南沙區西樵水道的碼頭邊,水運交通便利,是公司在廣東投產最早的工廠之一。
大川飼料廠李主任介紹稱,“這里在產飼料品類豐富,豬、魚、鴨、鵝飼料等均有覆蓋,日產量在1200噸左右。原材料方面,以豬飼料為例,玉米、豆粕占比七八成。之所以沿河建廠,也是考慮到船運相對便宜,能夠大大降低上述原材料的運輸成本。”
據介紹,海大旗下類似于大川這樣的飼料加工廠,廣東還有幾十家,全國范圍內更是數不勝數。正是依托著這樣一家家加工廠,2020年海大實現飼料銷量約1470萬噸,市占率位列全國前五。
值得一提的是,海大水產飼料的規模一直位于行業第一。資料顯示,公司1998年從水產預混料起家,之后進入水產配合飼料、蝦料、膨化料領域,2011年水產飼料做到全國第一。
在水產飼料領域沉淀多年后,海大又將目光投向了畜禽飼料。2009年-2019年,公司畜禽配合飼料銷量從105萬噸大幅攀升至近880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為23.72%。
與飼料規模一同發展壯大的還有海大的市值,2020年年中,公司一舉突破千億元市值大關。股價增長的背后,離不開優良業績做支撐。2009年-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從52.50億元漲至476.1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4.67%;凈利潤從1.55億元漲至16.4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6.67%。此外,近三年公司ROE始終維持在20%左右,展現出良好的長期盈利能力。
2020年,海大也不出意料地交出了一份令投資者滿意的“答卷”。根據業績快報,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約604.84億元,同比增長27.03%,歸母凈利潤為25.00億元,同比增長51.61%。
行業利潤微薄
用研發打造競爭壁壘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飼料行業準入門檻較低,產能嚴重過剩。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行業普遍采用成本加成(原材料+加工費)的定價模式,中小企業舉步維艱。數據顯示,飼料企業數量已由2010年的1萬多家驟減到2019年的5000多家,行業集中度正在加速提升。
一般而言,水產飼料的毛利率要遠高于畜牧飼料。記者從采訪中了解到,海大的競爭優勢在于,公司從水產飼料起家,經過幾十年的摸索,積累了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其高檔水產料毛利率常年維持在20%左右。
此外,為增強產品競爭力,公司還在持續地調整和優化飼料結構,蝦特料、鵝料等高毛利的飼料產品越來越多。2009年-2019年,公司飼料業務的毛利率從8%上升至11%。
2020年下半年起,作為飼料行業重要原料的玉米、豆粕等大宗商品價格一路走高。但從海大三季報披露的數據來看,公司業績并未受到太大影響。
成本控制能力的背后,是配方和采購的前瞻性。據介紹,一方面,海大集團建立了龐大的動物營養需求數據庫,儲存多種原材料配方技術。原材料價格劇烈波動時,公司會在保證養殖效果不變的同時,通過調整飼料配方來獲得成本優勢。
另一方面,公司實時跟蹤國內外大宗原材料的行情走勢,通過期現結合方式進行原材料采購,有效地降低了采購環節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風險。
無論是高毛利產品的推陳出新,還是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背后都離不開海大對研發的重視。數據顯示,2009年-2019年,公司的研發費用從2434.42萬元大幅提升至4.1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
全產業鏈布局
飼料主業仍有廣闊天地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飼料行業正面臨著一個大發展、大競爭、大淘汰的格局。為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越來越多的飼料企業開始涉足養殖、獸藥、動保領域,“混業經營”現象十分突出,海大也不例外。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海大產業鏈發展的基本策略是專業化基礎上的規模化,核心競爭力基礎上的產業鏈延伸。公司以飼料為核心,同時積極發展動保、種苗、養殖、食品加工等業務,構建起“從田園到餐桌”全產業鏈上的綜合競爭能力。
在豬周期的背景下,養殖業務已成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據介紹,海大的生豬養殖以“公司+農戶”的模式為主,公司與農戶主商定主要技術要求后,由農戶主完成養殖過程,公司回收成品對外銷售。
黃志健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拓展養殖業務,整體邏輯還是希望能為養殖戶提供全套的解決方案。他表示,“一方面,養殖業行業空間大,投資收益率高,我們已經具備飼料、苗種、動保等方面的核心技術,發展養殖是水到渠成的事;另一方面,只有自己做了養殖,對下游需求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反過來才能更好地服務飼料主業。”
在上述產業鏈各項業務中,動保增速較快,且毛利率最高。2009年-2019年,動保產品的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接近40%。根據2020年中報,動保產品銷售毛利率高達54.22%,而公司飼料銷售毛利率僅為11.82%。
據黃志健介紹,動保是海大未來戰略核心板塊。公司看好動保板塊后續的發展,會根據市場需要和行業成長做持續性的資源配置。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人均肉類消費量穩步增長,下游規模化養殖程度提升,工業飼料的普及率將持續提升,飼料行業仍具備高景氣。
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統計數據也顯示,2019年我國肉禽料、豬料、水產料各品種的工業飼料普及率分別為90%、75%、25%。對標肉禽料,預計未來我國水產料的普及率可達90%,水產飼料行業還有3.6倍的增長空間。
“長遠來看,飼料仍是海大最核心的業務,其他業務與飼料主業形成協同效應,使公司經營更具韌性。”黃志健表示,未來公司還希望成為食材供應商,保證肉食是安全健康、可追溯的,為千家萬戶提供健康食品。
讓養殖戶見到成效
服務成獲客“重要抓手”
飼料產品力強是基礎,但更重要的是讓養殖戶能真正見到成效。海大董事長薛華是科班出身,在水產營養科研領域積淀深厚,他一直倡導公司向服務型企業轉型。
2006年,公司率先提出向養殖戶提供全面的技術服務。黃志健告訴記者,“我們一開始提出要做服務,很多同行都沒法理解,飼料行業利潤已經非常微薄了,這是在做賠本買賣。但當時公司的出發點很簡單,就是與養殖戶共同盈利。”
經過多年深耕,公司現有8000多人的服務營銷團隊深入到養殖場,確保客戶養殖成功率,大大提升了客戶認可度和黏性。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于飼料主業廣泛的客戶基礎,公司在提供技術服務的同時,也將公司種苗、動保等高經濟附加值業務作為一攬子的產品打包出去。黃志健坦言,“飼料就占養殖成本的七八成,養殖戶用了我們的飼料和技術服務,選擇公司的種苗和動保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向服務型企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員工的主觀能動性顯得尤為重要。資料顯示,依據不同階段發展需求,海大先后在2011年、2015年和2017年推出3期激勵計劃,合計激勵股份總數達8460萬股;此外,公司還于2014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推出4次員工持股計劃,持股數量合計達4492萬股。
“對外為客戶創造價值,對內也要為員工創造價值。我們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愿意與員工分享公司成長,這是推動公司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黃志健說。
15:35 | 貝因美2025年度戰略發布會:重塑母... |
15:32 | 均瑤健康2024年益生菌業務營收達7.... |
15:32 | 敦煌種業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 |
15:30 | 萬興科技董事長吳太兵:堅定全面擁... |
15:29 | 錨定發展新目標 海泰科開啟“行業... |
15:28 |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智能云生... |
15:27 | 安徽上市公司協會成功舉辦“上市皖... |
15:23 | 珍寶島去年實現營收27.04億元 加速... |
15:22 | 韋爾股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5.2... |
15:21 | 甘肅能源一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4.79... |
15:20 | 濰柴動力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5:17 | 北京股權信托財產登記政策“破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