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矯月
前沿新材料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也是世界各國爭相發力的焦點,具有顛覆現有生產模式、引領新的萬億元級產業的美好前景。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十年,前沿新材料發展的控制權歸屬至關重要。
在充滿機會與挑戰的發展前景下,從煤炭行業成功轉型新材料行業的華陽集團又是如何選擇的呢?作為這支“火箭軍”的領頭人,華陽集團董事長翟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曾是煤炭行業世界500強,現在在新材料產業中,我們也要跑出加速度,用三年到五年時間,躋身新材料行業的世界500強,真正做到用新材料為大眾帶來新生活。”
老牌煤企轉型新材料
翟紅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稱:“華陽集團的前身是陽煤集團,此前是省屬重點煤炭能源類企業,為國家的煤炭工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山西省國企轉型的背景下,這家煤炭能源企業開始逐步探索新的發展路徑,最后的選擇就是向新材料產業轉型。
據翟紅介紹,陽煤集團從2017年起開始進行新材料方面的探索,經過幾年的努力,確立定氣凝膠綠色節能建筑新材料、功能性纖維新材料、新能源蓄能新材料、石墨烯新材料、鋁鎂合金新材料等五個發展方向。
在選擇轉型產業的布局方向上,翟紅頗有一套心得,他將之總結為“兩頭抓一頭”:“原料端和市場端只要占了一頭,就可以做;如果兩頭一頭都不占,就不做。”
翟紅還向記者介紹了“延鏈、補鏈、強鏈”的工作思路。“延鏈是將原有產業鏈延長;補鏈就是補充研發科技、核心競爭力的不足;強鏈是把產業集群打通。以煤化工為例,華陽集團可以把煤炭做成原料乙二醇、己內酰胺,但市場需要的是滌綸、錦綸,那么就要引入有核心技術的團隊,補足生產鏈上缺失的部分,完善產業鏈。”
依據這個思路,華陽集團積極引進強力“外援”。在石墨烯產業鏈布局上,公司與山東如意、高烯科技合作;在二氧化硅氣凝膠產業鏈布局上,與中凝科技、華豹公司、賽龍公司合作;在陶瓷氣凝膠產業鏈上,公司與東華大學、富瑞邦新材料公司合作。這些合作舉措,均為華陽集團打破原料和產品間的技術壁壘提供了助力,為集團向新材料轉型打下了堅實基礎。
目前,在新材料應用上,華陽集團已走在行業前列。翟紅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稱:“運用集團生產的新材料建造的裝配式節能小屋,外墻是氣凝膠板,室內是石墨烯地采暖,玻璃是氣凝膠玻璃,窗簾是石墨烯窗簾,既隔熱又保溫,能做到真正的冬暖夏涼。屋頂是光伏瓦,裝配鈉離子儲能電池,供電可自給自足,用不完還可以入網賣電,這樣的建筑在不久的將來便可實現。”
剝離資產不等于放棄煤炭
山西省自2017年啟動新一輪國企改革以來,先后公布的三批“騰籠換鳥”或混改項目中,涉及陽煤集團參股或控股的有七個項目,涉及煤炭、化工、地產等行業,尤其是陽煤集團整體更名華陽集團轉型新材料行業后,對部分煤炭及裝備制造板塊資產進行了剝離,被很多投資者質疑“集團抵御風險能力將有所減弱”。
對此,翟紅認為,“騰籠換鳥”的最終目的是換來一些“好的鳥、活的鳥”,并不會減少華陽集團的資產體量,反而可以增強企業活力、增加盈利能力。資產的邊界是動態的,并不會一成不變。但華陽集團的基本盤不會變,質量甚至還會越來越好。
外界一直擔心公司對煤炭資產的剝離,但翟紅表示,煤炭事業部作為華陽集團七大事業部之一,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隨著5G智慧礦山項目的落地,華陽集團旗下的煤炭產量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在新疆五彩灣煤礦、西上莊煤礦、泊里煤礦、七元煤礦建成投產后,煤炭產量會保持在年產8000萬噸左右,未來產能有望超過1億噸。”
翟紅還強調:“華陽集團布局新材料的前提,也是以煤炭為基礎,除了煤炭資產對企業的支撐外,很多新材料也是以煤炭及其相關副產品為原材料,所以華陽集團不僅不會放棄煤炭板塊,反而要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不要把煤簡單地認為是燃料,它還是重要的原料。”翟紅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稱,我們將按照“碳基”材料發展方向,把煤當作原料,加工成材料、高端新材料,并一直延伸,讓煤發揮更大價值,對社會的貢獻更多些、更大些。
做大做強七大產業
對于華陽集團的未來,翟紅充滿信心:“華陽集團將積極踐行‘127’戰略。‘1’是一個方向,聚焦轉型蹚新路這一戰略方向;‘2’是兩條路徑,堅持走碳基材料和數字資產兩條路徑;‘7’是七個支撐,即氣凝膠綠色節能建筑新材料、功能性纖維新材料、新能源蓄能新材料、石墨烯新材料、鋁鎂合金新材料、大數據物聯網、5G智慧礦山等七個產業支撐。
“我們不僅要把這七個產業做大做強,未來還要形成模塊化,可以實現配置最經濟、成本最低,讓項目落地便捷,更有利于擴大生產規模。”翟紅如是說。
據了解,華陽集團除了在七大產業發力外,還非常注重對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早在5年前,集團就已開始對管理制度改革,實行部門工資定額制,減員不減薪,既調動了員工積極性,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華陽集團還嘗試在各個煤礦開展模擬合伙人制,確定經營指標,簽訂契約;每年每人拿出30萬元“模擬入股”煤礦,年終超額收益部分,50%用來優先兌付30萬元入股金,其余部分由“股東”分紅。這一制度由每個礦擴展到每個采煤隊、掘進隊、工作面,員工不再只是為單位工作,更是在為自己工作,積極性調動起來了,管理就變得簡單了。
19:17 | 英集芯:累計回購公司股份107000股 |
19:17 | 風范股份:累計回購公司股份131790... |
19:15 | 揚電科技:電力設備制造行業整體需... |
19:15 | 經緯輝開:公司將子公司新輝開原有... |
19:15 | 巨星科技:本次對等關稅對行業格局... |
19:15 | 天娛數科:公司跟宇數科技沒有合作... |
19:15 | 道氏技術:單壁碳納米管因其卓越的... |
19:15 | 艾布魯:截至4月18日收盤公司股東... |
19:15 | 道氏技術:芯培森所研發的APU內部... |
19:15 | 隆揚電子:公司的核心技術卷繞式真... |
19:15 | 道氏技術:公司是比亞迪汽車電池的... |
19:15 | 首鋼股份:公司將進一步加強海外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