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袁元
近期,工信部公示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納微科技入選國家專精新“小巨人”企業。
納微科技的產品為高性能納米微球材料,通過持續十余年的跨領域研發創新、技術進步與產品積累,公司建立了全面的微球精準制備技術研發、應用和產業化體系,自主研發了多項核心專有技術,是目前世界上少數幾家可以同時規模化制備無機和有機高性能納米微球材料的公司之一。
特別是,在生物制藥和小分子化學藥領域,微球的作用非常重要。色譜填料/層析介質微球可以用于從生物發酵液中捕獲和純化生物活性成分。微球可以通過微孔和表面的特定成分來吸附捕獲目標藥物。由于不同成分的遷移速度不同,各類成分分隔在不同的位置,形成“色譜”狀分布。
納微科技目前可提供粒徑范圍從幾納米到上千微米、孔徑范圍從幾納米到幾百納米的特定大小、結構和功能基團的均勻性微球。一般情況下,微球直徑和孔徑的一致性越高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納微科技的產品線完善度和產品粒徑一致性都接近乃至超越國際對手。目前進口色譜填料微球的粒徑分布變異系數一般超過10%,而納微科技微球產品的相應變異系數可做到3%以下,粒徑差異更小、更均勻。
專業人士認為,“納微科技在一致性這方面做得非常好,產品性能直追美日對手,公司生產的納米微球在全球市場都具有較高的性價比,未來在國產替代方面空間廣闊。”
根據國家統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公司隸屬于“3.6前沿新材料”中的“3.6.4納米材料制造”。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公司屬于其中規定的“新材料領域”之“前沿新材料及相關服務”行業。
同時,納微科技致力于持續提升研發能力,自主研發的單分散硅膠微球、單分散聚合物微球及手性色譜填料制備技術和產品打破了國外長期壟斷的格局,填補國內空白。
此外,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公司累計研發投入金額7,015.79萬元,占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6.06%;公司已有15項發明專利形成主營業務收入;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713.54萬元、8239.58萬元和12970.09萬元,復合增長率達到50.67%。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已承擔8項國家級和省級科研項目,以及14項蘇州市級和蘇州工業園區級科研項目。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擁有19項專利,均為發明專利。
(編輯 何帆)
22:44 | “弱冠之年”繼續向上:蘇農銀行總... |
21:59 | 中遠海控2025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 |
21:58 | 蘇寧易購一季度實現營收128.94億元... |
21:58 | 多領域實現關鍵突破 山西汾酒2024... |
21:57 | 釋放可持續發展“壓艙石”信號 德... |
21:57 | 產品銷售持續放量 宣泰醫藥2024年... |
21:56 | 中公教育2024年扭虧為盈 經營性現... |
21:56 | 2025年穩健開局 重慶啤酒一季度銷... |
21:54 | 復星醫藥披露2025年一季報:營收94... |
21:53 | 接棒吳以芳 陳玉卿出任復星醫藥董... |
21:51 | 百龍創園:第三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51 | 長飛光纖: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