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鶴
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主力軍”,一大批上市公司以實際行動扛起社會責任,積極投身到抗擊疫情和精準扶貧的硬戰中。
作為重慶首家上市民企,迪馬股份近期向《證券日報》記者分享了自身的抗疫、扶貧經驗及成果。
跑出抗擊疫情“速度”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迪馬股份跑出了自己的抗疫“速度”。
“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初,迪馬股份出資1000萬元成立‘迪馬醫護關愛慈善信托’,為一線醫護人員進行援助。信托從籌備到備案完成僅48小時,刷新了慈善信托的落地速度,是全國首只落地的抗疫慈善信托,也是目前全國單體量最大的慈善信托。這只信托將長期關注未來公共衛生事件中受到傷害的醫護人員,為其在政策福利保障之外提供必要的支持。與此同時,上述醫護人員的父母贍養和子女教育也被考慮在其中。”迪馬股份董事會秘書王駿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在為醫護人員撐起“保障傘”的同時,迪馬工業公司在疫情暴發之后,全力籌措防控物資,在抗疫戰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據了解,迪馬股份旗下的專用車制造平臺——迪馬工業多年從事高技術專用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擁有防彈系列、集成系列、機場系列、維保系列四大產品線,廣泛應用于金融押運、公安消防、通信廣電、電力民航、應急安防以及維保等領域。
王駿向記者介紹,首批醫療物資在迪馬工業協同下押運抵達武漢,向武漢東西湖協和醫院捐贈了價值160萬元人民幣物資,隨后由“迪馬醫護關愛慈善信托”采購,共計約20萬件第二批百萬馳援物資陸續到達抗疫前線。在政府有關部門的部署下,迪馬工業的4G基站車、無人機應急空中通信平臺也在第一時間投入到廣東、上海疫情防控檢測。
“產業+消費+教育”模式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迪馬股份的扶貧工作也開始進入正常節奏。
王駿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今年4月份,迪馬股份出資100萬元,捐贈給云南昆明市東川區政府,支援當地產業扶貧、消費扶貧。5月份,參與天津東疆園區扶貧,捐贈1萬元用于消費扶貧。
除去對貧困區進行出資幫扶,迪馬股份還巧妙結合自己的業務優勢,不斷推進消費扶貧。
“今年5月分,公司通過迪馬工業向重慶巫溪縣天元鄉捐贈冷鏈物流車,可為該鄉農產品外運提供有力保障,也可讓山區的新鮮土特產進入城市市場,進而拓寬收入來源。”王駿說。
扶貧的關鍵在于扶智、扶志。王駿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公司先后向上海市九棵樹藝術基金會捐贈60萬元,向重慶市云陽縣泥溪鎮援建迪馬泥溪兒童關愛中心(價值50萬元)。
參與迪馬泥溪兒童關愛中心的援建是迪馬股份精準扶貧的突出案例。“迪馬泥溪兒童關愛中心在多功能的空間設計上能夠滿足當地居民的親子陪伴、文化活動、興趣集會等多樣化需求外,中心內還有很多功能性設備,讓留守的孩子們能夠與遠方的父母親密溝通、視頻交流,滿足孩子作業輔導、心理健康等多種需求,給孩子們更多的關愛,幫助他們身心健康成長。”王駿稱。
“只有抬高社會的最底層,彌補貧富的短板,未來內需才會有更大活力,所以上市公司參與扶貧是個好現象。但扶貧的難點在于,如何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而不至于一陣風之后又返貧。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不是一味地輸血,還要考慮如何以雙贏的方式推進,多把錢投入到教育上,投入到基礎設施便利化上,投入到產業培育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