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午后,一篇自媒體發出的質疑君實生物研發能力的文章,在行業內引發廣泛關注。受此影響,君實生物當日收盤時,港股、A股分別下跌4.52%(收于42.2港元/股)和4%(收于76元/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文章質疑包括君實生物PD-1特瑞普利單抗在內的、多款上市和在研產品之研發環節存在問題。
11月12日晚間,上交所科創板公司監管部也向君實生物發去問詢函,要求公司就自媒體文章中質疑的內容進行進一步披露和說明。
事實上,君實生物走進公眾視野,依靠的正是PD-1特瑞普利單抗。該款產品在2018年12月獲得國家藥監局有條件批準上市,用于治療既往標準治療失敗后的局部進展或轉移性黑色素瘤,是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PD-1產品。
而截至2020年三季度,國內市場已有來自百時美施貴寶、默沙東的兩款進口PD-1藥物,以及來自君實生物、信達生物、恒瑞醫藥及百濟神州的四款國產PD-1藥物獲批上市。上述六款藥物令中國市場成為全球競爭最激烈的PD-1藥物市場,而無論是PD-1藥物的價格、產能及適應癥的擴展,或都將成為即將到來的2020年醫保談判中各方的籌碼。如果再加上國內一眾公司在研的、即將上市的PD-1產品,競爭還將更加激烈。
免疫治療開啟
2018年被稱為中國腫瘤免疫治療元年——這一年的6月和7月,兩款躋身全球十大暢銷藥物的“O藥(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K藥(帕博利珠單抗注射液)”在國內獲批上市。
與既往常規癌癥治療的放化療方式不同,PD-1藥物能夠通過作用于人體的免疫系統來抵抗癌癥細胞。該作用機理的發現者日本科學家本庶佑因此獲得了2018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這是PD-1藥物第一次進入國內癌癥患者的治療清單,雖然比歐美上市時間晚了4年,但已經超過了以前很多新藥進入中國市場的速度。不過,僅僅半年后,兩位“種子選手”就在中國市場遭到了君實生物、信達生物、恒瑞醫藥和百濟神州等國內藥企的阻擊。
2018年12月,君實生物PD-1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獲得國家藥監局有條件批準上市,成為了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PD-1產品。而且適應癥與“K藥”一樣,用于治療既往標準治療失敗后的局部進展或轉移性黑色素瘤。無獨有偶,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注射液,也在當月晚些時間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適用于至少經過二線系統化療的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
雖然趕了個晚集,君實生物及信達生物PD-1產品的定價卻沒有令國內患者失望,將產品價格定在了進口的產品的三分之一左右。
與此同時,還有更多競爭者不斷拿到入場券。2019年5月,第三個國產PD-1藥物——由恒瑞醫藥研發的卡瑞利珠單抗注射液獲批,適應癥與信達生物PD-1相同,用于治療至少經過二線系統化療的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2019年12月,第四個國產PD-1——百濟神州研發的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獲批,適應癥依然為霍奇金淋巴瘤。
至此,6款PD-1完成首秀,其中“O藥”在國內獲批的首個適應癥是非小細胞肺癌,“K藥”和特瑞普利單抗首個適應癥為黑色素瘤,另外3家公司的產品為霍奇金淋巴瘤。隨著更多適應癥獲批,各家也在這條擁擠的賽道上有不同表現。
適應癥競賽
2018年底,百濟神州中國區總經理兼公司總裁吳曉濱公開回應,PD-1今后幾個月或幾年的競爭,主要問題在于產能,而不是價格。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比發現,產能問題或許已不是制約PD-1大戰的決定因素。
百濟神州早在2019年9月就宣布,其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一期項目竣工,產能達8000升,將全部用于腫瘤免疫PD-1抗體替雷利珠單抗的生產。
君實生物臨港生產基地也在2019年12月竣工,一期工程生產規模達30000升,并留有預留車間。
信達生物也對外披露,公司蘇州生產基地擴充了6條3000L不銹鋼生產線產能。
相比而言,在擴展適應癥方面的競爭,目前依然是各家公司競爭的焦點。
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統計,目前,“K藥”已在國內獲批5個適應癥,包含黑色素瘤、鱗狀/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PD-L1表達陽性NSCLC,以及食管鱗狀細胞癌等。此外,“K藥”用于特定復發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患者一線單藥治療,以及用于結直腸癌一線治療的新藥上市申請已被納入優先審評。
“O藥”目前在國內一共獲批了3個適應癥,分別用于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以及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兩種或兩種以上全身性治療方案的晚期或復發性胃或胃食管連接部腺癌患者。
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除已獲批用于治療黑色素瘤外,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二線及以上系統治療失敗的復發/轉移鼻咽癌,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系統治療的局部進展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新適應癥上市申請獲得國家藥監局受理。上述兩項適應癥已被國家藥監局納入優先審評程序。
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除已獲批用于治療霍奇金淋巴瘤外,目前還獲國家藥監局受理聯合力比泰(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及鉑類化療用于治療無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敏感突變或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的一線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qNSCLC),以及聯合健擇(注射用吉西他濱)及鉑類化療用于治療一線鱗狀非小細胞肺癌(sqNSCLC)的新適應癥上市申請。
恒瑞醫藥卡瑞利珠單抗目前已經獲批4個適應癥,包括用于治療霍奇金淋巴瘤、二線治療晚期肝癌、聯合化療藥培美曲塞和卡鉑,一線治療晚期或轉移性非鱗非小細胞肺癌,單藥治療一線化療失敗的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此外,該藥聯合順鉑和吉西他濱,用于局部復發或轉移性鼻咽癌患者的一線治療的注冊申請,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
百濟神州替雷利珠單抗目前獲批2項適應癥,用于既往至少經過二線系統化療的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患者以及接受含鉑化療失敗包括新輔助或輔助化療12個月內進展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PDL1高表達的尿路上皮癌(UC)(膀胱癌的一種)患者。此外,該藥物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治療的不可切除肝細胞癌、聯合化療用于治療一線晚期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新適應癥上市申請,也已經被受理。
除了常規市場,5家中外公司的PD-1產品還有一個重要戰場。2020年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在即,除已于去年進入國家醫藥名單的信達生物信迪利單抗外,其余5家公司的產品也將全部參與醫保談判。
與此同時,今年1月1日開始進入的醫保的信達生物信迪利單抗,盡管該藥品(10ml:100mg/瓶)從市場價超過7000元降至2843元,降幅超過60%,但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達到9.21億元(同比增177.7%),第三季度銷售收入則超6億元。沒能進入醫保的君實生物特瑞普利單抗,也實現收入4.26億元。
兩種進口藥也延續了在全球的表現。2019年“K藥”全球銷售額超過110億美元,“O藥”全球銷售額超過72億美元,分別位列當年全球最暢銷藥品排行第三名、第八名。
面對券商預測高達百億規模的國內PD-1市場,還有數家國內公司研發的PD-1產品上市在即,這場PD-1競爭可能繼續升級。
22:44 | “弱冠之年”繼續向上:蘇農銀行總... |
21:59 | 中遠海控2025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 |
21:58 | 蘇寧易購一季度實現營收128.94億元... |
21:58 | 多領域實現關鍵突破 山西汾酒2024... |
21:57 | 釋放可持續發展“壓艙石”信號 德... |
21:57 | 產品銷售持續放量 宣泰醫藥2024年... |
21:56 | 中公教育2024年扭虧為盈 經營性現... |
21:56 | 2025年穩健開局 重慶啤酒一季度銷... |
21:54 | 復星醫藥披露2025年一季報:營收94... |
21:53 | 接棒吳以芳 陳玉卿出任復星醫藥董... |
21:51 | 百龍創園:第三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51 | 長飛光纖: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