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紅
11月10日,中新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市政公用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新公用”)擬1.87億元以協議轉讓方式收購蘇州工業園區兆潤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兆潤控股”)持有的江蘇和順環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順環保”)94.26%的股權。
中新集團表示:“本次交易符合中新公用綠色園區發展戰略,有利于中新公用進一步拓展環境綜合服務,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對公司園區開發運營主體板塊發展形成有效支撐。”
“此次收購還是源于中新集團的戰略發展需要,收購和順環保94.26%股權,試圖打造危廢及工業廢水業務平臺,進行相關的多元化布局,培育新的利潤來源。”財富書坊創始人、財經作家周錫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樹立和踐行,可以看出中國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作為危廢及工業廢水處理的相關生態企業,其前景還是很可觀的。”
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天眼查搜索了解到,和順環保于2000年11月正式成立,注冊資本1900萬元,注冊地址為蘇州工業園區,是江蘇省范圍內最大的可處置多品種危險廢物的企業。其創始人劉東軍,目前在蘇州工業園區擔任5家公司法人代表。
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底,和順環保總資產1.03億元、總負債7577.52萬元、凈資產2759.65萬元。2019年度及今年1月至5月,公司實現營收8130.22萬元、3154.47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930.57萬元、-495.72萬元。今年業績主要受環保政策影響,公司停止固廢焚燒經營,造成短期內營業收入和盈利下降。
據收益法,在評估基準日2020年5月31日,和順環保股東全部權益的評估價值為1.99億元,與賬面價值2759.65萬元相比,增值1.7億元,增值率為620.38%,據此計算的和順環保94.26%股權價值為1.87億元。
根據承諾,若經當年審計后的和順環保凈利潤未達到《資產評估報告》的預期收益,則兆潤控股對2021年至2025會計年度當年未達到預期收益的差額部分向和順環保進行現金補償。具體預期收益為2021年實現盈虧平衡(凈利潤不低于0萬元)、2022年為721.69萬元、2023年為1606.53萬元、2024年為1906.83萬元、2025年為2304.23萬元。
對于本次收購,中新集團表示看好。其認為:“和順環保目前雖然處于賬面虧損狀態,但是其已經處于正常經營狀態,未來經營業績可期;同時和順環保的估值處于相對較低的時點,此時收購可以用較為合理的價格盡早擴大公司危廢處理產能,快速提升市場占有率,增強公司在環保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新集團主業為工業園區開發,屬于地產業;和順環保主營廢液廢氣處理,也有危廢收集處理業務。和順環保是中新集團上游配套產業,工業園區剛好需要配套的危廢環保設施。所以這是一種協同發展戰略,對雙方來說是業務雙贏。”
“工業廢水、中水回用等領域綠色環保經濟前景廣闊,但是短期遭遇了需求瓶頸,因前幾年環保領域發力,市場整體供給充足,略有過剩;而危廢由于其專業化需求,有一定行業門檻,總體上狀況要好于普通的污水處理,未來依然有很穩定的需求前景。”盤和林向《證券日報》記者說道。
土地開發業務儲備豐富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2019年12月20日登陸A股市場的中新集團,確立了以園區開發運營為主體板塊、以產業載體配套和綠色公用為兩翼支撐板塊,通過板塊聯動、資源集聚,實現高水平產城融合的“一體兩翼”協同發展格局。截至2020年9月底,公司總資產達252.67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107.28億元。
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度至2020年前三季度,中新集團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為6.04億元、8.23億元、9.78億元、10.84億元和9.57億元,業績保持逐年增長態勢。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盡管2020年起中新集團已完成剝離房地產開發業務,但土地一級開發依然能為業績提供支撐。
據華泰證券分析師陳慎統計,“中新科技城待出讓土地面積仍有9.6萬平方米,假設容積率為2.0,參照蘇地2020-WG-17號的出讓情況,未來可為公司進一步貢獻歸母凈利18.8億元。同時南通、宿遷、蘇滁項目也逐步進入收獲期。截至2019年底,公司待出讓土地面積達1320萬平方米,預計截至報告期末仍有約1300萬平方米的一級開發資源儲備。”
值得一提的是,中新集團自上市以來不斷強化產業基金投資力度。近8個月,7只產業基金成投資目標。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2月至9月,公司先后擬投資智能叁號、醫療叁號基金、方廣三期基金、金融科技基金、同創蘇州科技基金、元生創投三期人民幣基金及聯想之星四期人民幣基金。這些基金主要投向5G、半導體、物聯網、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其中,基金目標規模最低的不低于1億元,最高的不超過25億元。
“截至10月27日,中新集團今年擬參與創投的投資額累計達7.7億元,下半年以來擬投資額達5.2億元,其中醫療叁號、智能叁號以及方廣三期三只基金已完成備案手續。上述基金投向將進一步夯實公司從總部基地向科技園模式延伸的步伐。”陳慎表示。
(編輯 上官夢露)
22:44 | “弱冠之年”繼續向上:蘇農銀行總... |
21:59 | 中遠海控2025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 |
21:58 | 蘇寧易購一季度實現營收128.94億元... |
21:58 | 多領域實現關鍵突破 山西汾酒2024... |
21:57 | 釋放可持續發展“壓艙石”信號 德... |
21:57 | 產品銷售持續放量 宣泰醫藥2024年... |
21:56 | 中公教育2024年扭虧為盈 經營性現... |
21:56 | 2025年穩健開局 重慶啤酒一季度銷... |
21:54 | 復星醫藥披露2025年一季報:營收94... |
21:53 | 接棒吳以芳 陳玉卿出任復星醫藥董... |
21:51 | 百龍創園:第三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51 | 長飛光纖: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