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這意味著,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上升為“國家行動”,將步入明確責任、凝聚合力的新階段。未來,至少在進一步深化退市制度改革、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完善綜合監管體系等方面將迎來新的突破。
與此前的《國務院批轉證監會關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意見的通知》相比,此次《意見》的層級更高、份量更重。
一方面,經過多年發展,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性進一步彰顯,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對經濟高質量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既是主力軍,又是排頭兵。在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著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當下,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既是一項緊迫任務,又具有重要意義。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上市公司質量關乎資本市場改革的成效、現代經濟體系的成色。
另一方面,《意見》內容更加豐富,提出六大方面17項重點舉措。這些措施瞄準當前資本市場的“痛點”“難點”問題,更具針對性。更重要的是,《意見》突出強調監管合作,將政策措施分解到相關單位和地方政府,分工細化,責任明確。比如,股票質押風險、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痛點”問題的解決,從強調地方政府屬地責任向構建業務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等多方合作機制轉變。
形成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監管合力,未來一段時間至少將在三個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一是退市制度將進一步完善,退市力度將進一步提升。“退市難”的原因之一在于上市公司屬稀缺資源,對地方經濟、就業影響較大。因此,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門不愿意當地上市公司退市。對此,《意見》明確要求證監會、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國務院國資委等單位與各省級人民政府負責嚴格退市監管,拓寬多元化退出渠道。一方面,退市標準將進一步完善,增加可操作性,退市程序將進一步簡化,退市時間將縮短,主業空心化、缺乏持續經營能力的僵尸企業、空殼公司將成為退市的重點對象之一。另一方面,關于退市的信息共享、溝通協調將實現常態化、機制化,先行賠付等投資者保護手段將更加豐富,并購重組等多元化退市渠道將更加暢通。
二是違法違規成本將進一步提升。隨著新證券法的施行,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已明顯提升,但仍是目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關鍵點。《意見》明確要加大執法力度,推動增加法制供給。業內人士建議,進一步提高財務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的刑期上限,提升刑事處罰威懾力。進一步完善行政處罰、信用制裁、民事賠償、刑事懲戒的立體化追責體系,特別是優化相關部門實踐合作。比如,加強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協作,實現涉刑案件快速移送、快速查辦。
三是綜合監管體系有望日臻完善。《意見》在突出相關部門責任分工的同時,也明確要求凝聚各方合力。其中,兩大亮點是:優化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政策環境和建設上市公司監管大數據平臺。就前者而言,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有望形成共振;對后者來說,證監會已成立科技監管局,著力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開展更深層次的公司畫像、風險預警、監測監控等功能建設,以實現穿透式監管。
眾人拾柴火焰高。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就是一項急需眾人拾柴的系統性工程。相關部門既要守土有責,及時“拾柴”,更要守土盡責,主動補位,拾“好柴”,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之火越燒越旺,加快形成上市公司提質增效“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編者按】上市公司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經濟發展動能的“轉換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履行社會責任的“先鋒隊”。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全面部署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具體行動。本報今起推出“上市公司提質增效進行時”專欄,多維度解析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政策重點,持續跟蹤上市公司提質增效的最新動態,重點展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優秀案例。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