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實施,社區體育市場環境逐步向好。受疫情影響,實體健身房跑路、倒閉頻頻發生,室內居家健身卻受到重視,線上健身APP及智能健身硬件成為熱點。
近期,眾多互聯網及智能硬件廠商發布智能健身硬件產品,跨界進入體育產業。基于新型聯網智能設備的產品和服務,體育健身產業在發生著怎樣的變化,行業風口在哪里?投資熱之下,行業又有哪些問題有待解決?
市場規模可達萬億元級
目前尚處初級水平
在過去半年里,受疫情影響居家時間延長、線下實體發展放緩、健身商業模式創新等多因素影響,線上健身呈現爆發式發展。基于新型聯網設備和服務,智能健身硬件層出不窮。近日,科技巨頭蘋果也宣布在居家健身領域布局,智能科技健身公司沸騰時刻高調宣布發布其智能健身鏡,智能健身硬件一時間成為全球熱點。此前,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旗下的口碑公司也宣布升級打造1000家智慧健身房。
沸騰時刻CEO劉唯劼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目前在云端AI和大數據方面處于相對領先階段,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健身體育等眾多產業都在發生改變,智能健身硬件比傳統訓練設備更具感知能力和智能性。目前,健身行業在中國的滲透率不足1%,因此,這一市場充滿潛力,市場規模可達萬億元級。”
當下,智能硬件越來越豐富,智能手環、智能表、智能腰帶等各種智能可穿戴設備在健身市場上掀起熱潮。但縱觀市場,目前可穿戴健身產品大多處于初級水平,功能仍然存在不少局限。
沸騰時刻首席運營官陳琳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高科技加持的智能居家健身產品和服務仍處在早期發展階段,但可以預見在未來數年逐步有效解決用戶各類需求。這個細分領域正在興起,并將形成改變格局的長期趨勢。行業呼喚一個能解決用戶健身痛點的綜合性創新產品出現,現在由智能設備驅動的運動健身領域缺乏‘殺手級’應用,市場仍在培育期徘徊。”
在智能健身硬件熱之下,健身產業正在被重新定義。受投資大、經營成本高、收入模式單一等影響,傳統健身房的競爭力被快速削弱,生存艱難。用戶面臨價格高、無法在線交互、鍛煉時間受限等多種困擾。互聯網、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被眾多創新企業應用以改善用戶運動健身體驗。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零售風起云涌,如何滿足體育健身市場高速增長的需求,創新出“殺手級”產品給行業提出更高的挑戰。
巨頭搶食市場
融資熱下的思考
在“雙創”浪潮中,大量創新創業企業涌入健身產業,行業內投融資熱度不減。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份,運動健身領域的投融資金額為5.8億元。
為挖掘產業的巨大市場空間,以阿里、萬達、蘇寧為首的巨頭陸續進入并全面爭食體育這塊蛋糕,Keep、SuperMonkey、Shape等平臺將線下健身與線上直播結合以開辟健身房的線上戰場,互聯網體育平臺PP體育也推出了健身直播課程……各路人馬紛紛殺入或者深度布局線上健身產業。
劉唯劼表示,健身行業是在“互聯網+”大潮中最早覺醒的行業之一,但是并沒有呈現規模式發展。萬億元級市場吸引眾多企業進入,VR、運動數據和智能硬件等高端科技都將為這一產業帶來巨大變化,創業者也將其視為新藍海前仆后繼,一度點燃了市場投資熱潮。不過,創業企業也需更加冷靜,應抓住“智能化”這一風口。
“今年疫情觸發了全民健康意識的提升和更旺盛的健身鍛煉需求,而AI功能的強大和技術成熟也催生了新的智能健身硬件和商業模式。智能居家健身公司近期IPO上市和融資事件頻發,反映了資本對該領域的投資熱情。健身產業處在體育與大健康的交匯處,是事關人民群眾健康生活的長期性、戰略性領域。而增強創新力才解決很多傳統玩家僅依靠運營和商業模式無法突破的瓶頸。”陳琳申認為。
中國本土企業軟權力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錫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AI、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傳統體育健身行業正在快速被改變,家庭健身、智能健身興起,新型智能健身公司受到資本追捧,而將健身、游戲和社交等元素結合在一起的創新型公司將更有空間。企業應該抓住這次健身風口的機遇,打造出新的‘獨角獸’品牌,推動中國體育健身產業健康發展。”
(編輯 白寶玉)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