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調查力度的加大,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的事項時有發生。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下半年(即7月1日至9月21日,下同),兩市共有28家公司被各類監管部門立案調查,從被調查的原因來看,信息披露仍是“重災區”。
而這些公司被立案調查之后,不時有投資者欲索賠的消息出現,對此,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從投資者保護的角度來看,隨著證監會調查頻率和處罰力度的加大,投資者索賠的熱情也日益高漲,參加訴訟的人數和金額都顯著擴大,但整體而言,參加訴訟的投資者占符合索賠條件投資者總數的比例仍然較低。
13家ST公司被調查
數據顯示,在這28家公司中,在13家屬于ST類公司,被立案調查的原因,也多和涉嫌信息披露違規有關。
數據來源:同花順
例如,*ST長動此前發布公告稱,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查通知書》,因公司及相關個人分別涉嫌未依法披露對外擔保事項和重大訴訟事項、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決定對公司及相關個人進行調查。
圖片截自*ST長動公告
*ST長動稱,在調查期間,公司及相關個人將積極配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工作并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查閱被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信息可知,在正式公布被立案調查之前,公司或多或少出現過一些讓投資者擔憂的信息。例如,此前,*ST長動發布了違規對外擔保涉及訴訟情況,對公司相關未按規定披露擔保及重大訴訟事項進行了公告,并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四川證監局報送了書面報告。
兩方面原因致索賠投資者較少
由于被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不少在經營上出現了重大問題,因此,對于打算通過證券虛假陳述索賠的投資者而言,不免有些擔憂情緒。“上市公司是否ST、是否存在退市風險,對于投資者索賠訴訟并不會產生有直接影響,投資者的訴訟權利與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態、股票交易狀態無關。不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決定了公司的償付能力,打贏官司之后能不能拿到錢,也是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王智斌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王智斌對《證券日報》記者說,當前,有效參與索賠訴訟的投資者占比較低,總結來看,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信息不對稱,很多投資者對于索賠事項未能獲得充分信息,二是自身惰性,有相當多的投資者是因為自身‘惰性’而放棄索賠。”
此外,從參與通過訴訟的方式而索賠的投資者身份來看,王智斌坦言,“以散戶為主,私募基金偶有出現,公募基金仍然不見身影。”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