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楊姍姍
證監會24日晚間披露了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于8月19日報送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因博納影業本身歷史發展及業務增長,此次招股說明書長達711頁較2017年的版本517頁又增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如此分量的招股說明書在近期上市發行中也屬罕見。
招股說明書顯示,博納影業本次擬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數量不低于12,217.95萬股,所募集資金將投資于博納電影項目和博納電影院項目,這兩個項目總投資規模在18.9億元,合計擬投入募集資金142,461.12萬元。其中計劃將募集資金投入博納電影項目60,500.00萬元,共擬投資8部影片;投入博納電影院項目81,961.12萬元。
博納影業2017-2019年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9.97億元、27.84億元、31.16億元;同時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99億元、2.64億元、3.15億元。
博納影業回歸A股
作為國內首家拿到發行牌照的民營影視公司,最初以港片發行起家的博納影業,曾一度是整個行業的佼佼者。
2010年12月,博納影業設立BFG公司并于美股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我國首家在美上市的影視公司。BFG在納斯達克共發行了普通股587萬股,發行價為每股17美元,總計融資9979萬美元。而在2015年6月12日,BFG收到一份“私有化要約”,以于東為代表的買方財團擬按照27.4美元/普通股的價格收購BFG。在此背景下,2015年博納影業宣布啟動私有化,并在2016年完成美股退市。自此,博納影業開啟回歸A股的征途,2016年4月完成私有化,停止其ADS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的交易。
為完成發行人境內上市,相關境內外企業需要進行一系列重組并拆除紅籌VIE架構,同時需要償還相關境外融資。據招股說明書顯示,相關VIE協議控制架構已拆除。
2017年影視行業“陰陽合同”等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國內對影視資產并購上市的審查愈發嚴格,行業發展逐漸浮現出一些問題。2018年以來,已有包括開心麻花等4家影視公司宣布終止IPO進程。但博納影業董事長于冬曾在媒體上表示,“我們不謀求借殼重組,既然要回到A股,就所有一切都按照證監會要求,老老實實排隊從頭再來。”
用“中國資本”講好“中國故事”
我國電影發行公司中國有控股的有中影股份、華夏電影和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民營的有博納影業、華誼兄弟、光線影業、五洲電影發行聯盟等。在以往的媒體采訪中于冬表示,任何一家影視企業,最終勝出一定要靠“好的內容”。而在他看來,這種“好內容”的實現路徑就是用“中國資本”講好“中國故事”。
自成立以來,博納影業出品發行影片數量超過250部,超過10億票房的影片10部,超過1億票房的影片67部。博納影業制作發行的影片獲獎的也眾多,最近的獲獎影片有2020年的《好萊塢往事》,2019年的《烈火英雄》、《媽閣是座城》、《決勝時刻》、《中國機長》、《地久天長》、《無雙》,2018年的《建軍大業》、《明月幾時有》、《蕩寇風云》、《殺破狼·貪狼》、《紅海行動》等。
博納影業在其戰略方向中闡述,電影是應該為體現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獨特和重要作用的,打造的一系列主旋律電影,恰逢中華民族正在經歷由富而強的偉大進程中,既要滿足國內觀眾更高觀影需求,同時也承擔著與世界共享中國文化、改善人類文化格局的重要使命。
披露擬投資的8部電影有《智取威虎山前傳》、《熱血沸騰》、《書劍恩仇錄》、《昨日》、《一代梟雄》、《國色天香》、《武林怪獸》、《媽閣是座城》其中后兩部已經上映。
部分股東承諾函到期
在博納影業的招股說明書中,部分股東的承諾書已到期,主要是發行人首次申報前6個月內增資的股東青島金石、天津橋斌,以及萬達電影、黃建新、韓寒、張涵予、黃曉明、毛俊杰、大同信宇、章子怡、刀郎莊園、陳寶國、首業君陽,其均承諾自2017年3月31日起36個月內,不轉讓或委托他人管理所認購股份。
也就是說這部分股東的股份于2020年4月1日就已解除鎖定。針對承諾書到期問題,《證券日報》記者致電了博納影業招股說明書公開的證券事務部及代理律師事務所,但均拒絕解答說明。《證券日報》記者向某證券投資顧問了解,如果企業通過A股上市,未在承諾凍結期的股東的股份存在即刻變現的可能。
看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程宇認為,博納現在選擇上市,其作為典型的消費型行業,同時也具備院線投資的投資屬性,它正好可以迎合構建內部大循環的需求點。
程宇表示,電影消費已經屬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便在互聯網娛樂高度發達的現在,電影帶給人們的深度體驗和沉浸式體驗是無可取代的。所以電影在未來的消費場景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拼圖。電影的發展從長期去看它是有具備長期發展條件的。今年影院虧損主要是受疫情沖擊,把供給側給限制住了,只要解決了疫情問題,影業的供給和消費依然不是問題。
(編輯 張明富)
15:35 | 貝因美2025年度戰略發布會:重塑母... |
15:32 | 均瑤健康2024年益生菌業務營收達7.... |
15:32 | 敦煌種業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 |
15:30 | 萬興科技董事長吳太兵:堅定全面擁... |
15:29 | 錨定發展新目標 海泰科開啟“行業... |
15:28 |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智能云生... |
15:27 | 安徽上市公司協會成功舉辦“上市皖... |
15:23 | 珍寶島去年實現營收27.04億元 加速... |
15:22 | 韋爾股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5.2... |
15:21 | 甘肅能源一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4.79... |
15:20 | 濰柴動力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5:17 | 北京股權信托財產登記政策“破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