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四個月,旗下擁有6家上市公司及多家非上市公司的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方正集團”)重整再獲新進展,方正集團及旗下四大板塊公司將實施“實質合并重整”。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17日發布公告稱,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管理人于2020年7月17日提交申請,以北大方正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北大醫療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方正產業控股有限公司、北大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與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存在法人人格高度混同、區分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與四家企業財產的成本過高、對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單獨重整將嚴重損害債權人的公平清償利益為由,申請對上述四家企業與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進行實質合并重整。
上述四家公司分別對應方正集團的大宗貿易板塊、醫療板塊、信息產業板塊和地產板塊,通過本次申請,或將方正集團各個板塊納入重整程序。結合方正集團現階段正處于投資者公開招募的有關情況,這一舉措頗有深意。
與此同時,方正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高科17日也發布了關于控股股東及其子公司被申請合并重整的提示性公告。公告顯示,截至本公告日,方正集團持有公司股份數量為117,482,984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20.03%。如果對方正集團等五家公司合并重整的申請被北京一中院受理,五家公司進入合并重整程序,將可能對本公司股權結構等產生影響。
重整有新進展方案初現雛形
今年2月19日,北京一中院裁定方正集團重整,并于當日指定方正集團清算組擔任管理人。據悉,方正集團清算組由人民銀行、教育部、相關金融監管機構和北京市有關職能部門等組成。在央行等有關部門的牽頭接管下,方正集團風險化解工作有序開展。
在此過程中,方正集團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問題也備受市場關注。4月20日,管理人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發布公告,向社會公開招募戰略投資者。公告明確,本次招募戰略投資者旨在完成方正集團重整,有效整合產業資源,優化資產結構、債務結構、公司治理結構和人員結構,維護全體債權人的合法利益,化解債務風險,最終打造資產質量優良、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具備可持續盈利能力的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告中,管理人對于公司概況的介紹為:方正集團由北京大學于1986年創辦,以IT產業起步,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IT、醫療醫藥、產業地產、金融和大宗商品貿易等業務板塊。而本次申請的信產集團、醫療集團、資源集團、產業控股等四家公司,與四大產業板塊一一對應。此舉,或意味著方正集團整體重組方案初現雛形。
4月30日,方正集團第一次債權人會議由北京一中院主持召開,管理人及其聘任的第三方審計、評估機構等均作了相關報告和說明。
實質合并重整路徑日漸成熟
對于此次方正集團所采取的“實質合并重整”路徑與常規重整方式有何不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市破產法學會會長王欣新解釋,“實質合并重整是處理關聯企業重整的一種特殊方法,是實質合并原則在重整制度中的運用。在集團式企業的運營過程中,可能出現因集中管控、高度一體化經營等原因,使各關聯企業在資產、負債、管理、經營、財務、人事等多方面出現嚴重混同,以至于在發生破產原因后失去獨立進行重整的基礎,需要通過實質合并的方式以實現破產法的公平清償等立法目標。”
據悉,此前江蘇紡織、山東大海、大連機床、西林鋼鐵等多個大型重整案件均通過實質合并重整得以“重獲新生”。而本案的受理法院北京一中院也剛于4月28日審結北京市首例實質合并重整案——中航世新案,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
王欣新指出:“實質合并重整對于維護全體債權人的公平清償權益具有重要作用。雖然我國對實質合并重整這一特殊法律問題尚無專門的法律或司法解釋予以規制,但隨著司法實踐中各地法院越來越多地嘗試將該規則運用到關聯企業重整案件中,這一路徑已經日漸成熟。”
整體重組提速各方預期樂觀
某金融機構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管理人在第一次債權人會議上曾提出將在法定時限內提交重整計劃草案。而隨著重整工作有了新進展,各方對于整體重組預期樂觀。
中國政法大學破產法與企業重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告訴記者,按照法律程序,管理人需在重整申請受理后6個月內提出重整計劃草案,如遇特殊情況可延長至9個月。而對于制定重整計劃,關鍵在于戰略投資者的引進。
作為“坐擁6家上市公司、懷抱多個金融牌照”的中國最大校企方正集團,自然不缺投資者的青睞。據悉,早在2018年,就有多家大型企業拋出橄欖枝,請求參與到方正集團的校企改制中。
記者從多方求證獲悉,雖處疫情期間,重整投資者仍報名踴躍,超過30家知名企業參與了方正集團的重整戰略投資者招募,意向投資者中既有實力雄厚的國有企業,也有大型民營企業集團。根據投資者招募條件和程序進行審查和篩選后,投資者已進入第二輪的盡調環節。
“結合戰略投資者招募的背景,管理人主動申請實質合并重整或為投資者的收購訴求,重整工作進展應該相對樂觀”,一位熟知企業重整程序的券商人士告訴記者。另一金融機構債權人向記者表示,“方正集團重整有金融、教育方面的部委牽頭,我們相對還是抱著積極的態度”。
李曙光表示,雖疫情防控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但包括酒店、運輸、外貿等在內的第三產業遭受重創,并可能波及上下游產業鏈,部分優質企業、特別是大型集團式企業因流動性資金短缺、產業鏈缺失等原因陷入困境。而被譽為經濟領域“緊急外科手術”的重整制度,在拯救困境企業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各方都期待著具有雄厚技術積累、優質員工隊伍的方正集團可以整體“浴火重生”,為大型集團式企業脫困、營商環境優化再添一個生動的司法實踐樣本。
12:11 | 趣睡科技2025年首季業績迎來“開門... |
12:11 | 鼎龍股份2024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2:11 | 九州通2024年營業收入1518.10億元 ... |
12:10 | 領克900正式上市 引領家庭旗艦大六... |
12:09 | 康芝藥業2024年經營情況保持平穩 |
12:08 | 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4.4% 盈... |
12:06 | 信維通信2024年實現營收87.44億元 ... |
12:05 | 錨定絲杠磨床賽道 高測股份積極開... |
11:57 | 半導體設備行業景氣度回升 先鋒精... |
11:53 |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 |
11:50 | 高附加值產品銷售占比提升 格力博... |
11:49 | 潤澤科技一季度凈利潤4.3億元 擬5...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