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王僖
不斷升級的“禁廢令”,正攪動著造紙行業競爭格局的改變。這個一直以來對“外廢”依賴度頗高的行業,正經歷著因原料結構調整而加劇的“二八效應”。近期,東方證券行業深度研報分析稱,造紙行業原材料結構分化導致企業盈利分化,龍頭企業成本優勢持續凸顯。近日,晨鳴紙業總裁李峰接受采訪時表示,預計2020年,晨鳴的產量將突破600萬噸,屆時,晨鳴紙業漿紙平衡優勢將在漿價恢復常態后充分發揮出來。
環保政策促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
據了解,廢紙占據中國造紙行業纖維原材料的比重約60%,其中近三分之一來自進口,進口廢紙在中國造紙原料中擔任重要角色。以晨鳴紙業2018年機制紙成本為例,纖維原料占紙企成本端的比重就大于60%。
然而,中國廢紙進口政策自2017年起發生較大變化,2018年以來政策持續收緊。
2017年7月,國務院在《關于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2019年年底前將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隨后,禁止“未經分揀的廢紙”進口、上調廢紙含雜率標準等一系列進口廢紙相關改革措施陸續出臺,國務院于2018年6月明確了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外廢零進口的目標。
受上述政策影響,對于長期以進口原料為主導的造紙行業來說,其原材料結構也在逐步發生變化。
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至2017年,受環保等因素制約,造紙行業非木漿原料用量逐年減少,占比下降了11.7個百分點。木漿消耗卻增長了9.3個百分點,勢頭強勁。行業原料結構持續優化。
原材料結構的變化,一方面在加速淘汰生產結構單一的中小企業,另一方面,占據規模和產業鏈上風的龍頭企業則通過兼并重組不斷擴大,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全國規模以上造紙和紙制品企業單位數為6688家,較2010年2月9901家減少3213家,比2018年年底也減少了16家。
東方證券指出,造紙行業原材料結構分化導致企業盈利分化。若未來1-2年原材料價格上漲,龍頭企業的成本優勢將愈發凸顯。
龍頭企業產業鏈優勢凸顯
同樣處于行業巨變之中,與生產結構單一的中小企業相比,行業龍頭的產業鏈優勢則有望得到進一步發揮。
“預計2020年,晨鳴的產量將突破600萬噸。屆時,晨鳴紙業漿紙平衡優勢將在漿價恢復常態后充分發揮出來。”晨鳴紙業總裁李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01年,晨鳴紙業就啟動了林漿紙一體化的戰略布局,在國內企業中一直保有較高的木漿自給率。
2018年以來,晨鳴紙業斥資200億元陸續建成并投產了壽光美倫100萬噸化學漿、黃岡晨鳴化學木漿項目、壽光美倫51萬噸高檔文化紙、壽光本部50萬噸文化紙改造四大項目。截至目前,企業木漿產能約420萬噸,造紙產能約600萬噸。上述項目的投產,基本實現了原材料與產能的平衡,有效控制了生產成本。
此外,為實現林漿紙一體化,晨鳴紙業在生產設備和技術上也進行了大量投入。公司方面介紹,晨鳴紙業先后從芬蘭維美德、德國福伊特等世界一流造紙機械供應商引進十幾條國際尖端水平的制漿造紙生產線,其中全球最先進的紙幅寬度11米以上的紙機有4條,晨鳴紙業就擁有其中3條。另外公司擁有的漿料系統的除氣技術、濕部化學技術、紙頁智能橫向控制技術、涂料制備技術、自由噴射上料涂布技術、多壓區壓力平衡壓光技術和公司自主開發的相關工藝流程,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在借助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公司重視自主研發。其中“高松厚度簿本紙技術開發”、“耐高溫標簽專用銅版紙技術開發”等5項科研項目先后列入山東省技術創新項目計劃;與齊魯工業大學聯合創新,組織申報的“高性能木材化學漿綠色制備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高檔社會卡紙”、“嬰兒專用原紙”等新產品、新成果獲得2019年山東省技術創新獎優秀新產品、優秀新成果二等獎3項;在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晨鳴紙業作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混合材高得率清潔制漿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獲得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編輯 喬川川)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