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股價暴增超過200%、77份機構研報,這讓立訊精密(002475,SZ)成為2019年A股“明星股”。這只個股身上,有很多二級市場追逐的標簽,“AirPods生產組裝商”“華為概念股”“5G概念股”等。這些標簽都助推了立訊精密的股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立訊精密股價強勁的背后也有業績支撐。據了解,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8.3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0.9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28.88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74.26%。立訊精密預計,公司2019年全年凈利潤增長45%~55%。
此外,公司也在積極拓展通信與汽車業務。2019年4月26日,立訊精密董事長、總經理王來春在與投資人互動交流的過程中表示,目前來看公司在零部件、模組及系統組裝產品領域擁有較大的垂直整合空間,公司在努力朝垂直整合的方向發展,“未來幾年內看不到天花板”。
TWS火爆助推公司股價
2016年9月,蘋果正式發售無線耳機AirPods,隨后這款耳機在吐槽聲中脫銷。根據SliceIntelligence的數據,AirPods發行短短一個月已占據26%的市場份額,超過Beats和Bose耳機的份額。AirPods在2017年的出貨量達到1300萬,2018年出貨量達到3500萬部,占全球整體出貨量的3/4。
2019年10月29日凌晨,蘋果在官網悄然上線全新AirPodsPro,點燃了中國市場對TWS(TrueWirelessStereo)的熱情,一時間,TWS概念風頭無兩。2016年至2019年這3年間,TWS這個戰場引來諸多玩家殺入。
AirPodsPro的火爆,也令其核心生產商立訊精密于2019年內再次受到資本熱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蘋果CEO蒂姆·庫克2017年12月曾來到中國參加浙江烏鎮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參會期間,他拜訪了蘋果在中國的數家供應商,其中就包括立訊精密。他在自己的微博上表示,“在昆山拜訪了我們的合作伙伴立訊精密,他們超一流的工廠將了不起的精良工藝和細思融入AirPods的制造,董事長王來春女士打造了以人為本的卓越文化,我們很高興可以跟他們合作!”
當天,庫克在立訊精密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蘋果對廠商的要求是質量第一,“我們公司的重點是創造最好的產品而不是最多的數量。”
立訊精密副總經理李斌在當天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上也補充表示:“Airpods產品制程工藝非常復雜,幾百個零件,一條生產線需要員工幾百人。”王來春也提到,Airpods的工藝難度相當大,初期蘋果派出過很多工程師來指導工作。
可見Airpods組裝工藝門檻之高。國盛證券10月30日發布研報《立訊精密:三季報再超預期,精密制造龍頭持續突破》,其中提到:預計Airpods2019年出貨量為5000萬~6000萬,立訊精密為主要代工廠商全年出貨量指引較年初也有大幅度上修,隨著airpods銷量的不斷增長以及良率效率的提升,公司有望迎來顯著的營收以及利潤增加。
機構調研數據顯示,TWS耳機是2019年增速最快的可穿戴設備。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由于中國市場和其他主要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2019年全球TWS耳機出貨量預計將達到1.2億臺。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TWS市場規模達到3300萬臺(41億美元),同比增長22%,其中中國市場第三季度環比增長了44%,擴張迅速。根據GFK預測,2020年TWS耳機出貨量將達到1.5億只,復合增速高達52%,市場規模達到110億美元,將占到整個耳機市場的56%。
立訊精密股價暴漲超20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12月26日收盤,立訊精密的股價年內累計漲幅超220%。這一股價表現背后,有踩中熱點概念的原因,但公司自身業績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記者了解到,2010年上市至今,立訊精密的營收及凈利潤每年均保持較高速增長。
2010年立訊精密的營業總收入僅10.11億元,到了2018年,公司的營業總收入已經達358.50億元,8年營收規模增長超34倍。以近三年為例,2016年至2018年間,公司的營業收入同比增幅分別為35.73%、65.86%以及57.06%。
2010年立訊精密的凈利潤為1.16億元,到了2018年,公司的凈利潤數額已經達27.23億元。近三年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分別為7.23%、46.18%及61.05%。
記者了解到,立訊精密主要生產經營連接線、連接器、射頻天線、聲學、無線充電、馬達、藍牙耳機等零組件、模組與配件類產品,產品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電腦及周邊、通訊、汽車及醫療等領域。
立訊精密于2004年創立,總部位于廣東省東莞市,2010年9月,立訊精力在深交所上市。立訊精密創始人王來春的創業故事也頗為勵志。根據《華夏時報》的報道,王來春是潮汕人,1988年進入深圳富士康,作為深圳富士康在大陸的第一批員工,她用10年時間從一名普通員工升職到了大陸員工當時的最高職級。
1999年,王來春選擇離開富士康自己創業,2004年5月,立訊精密成立。成立之初,立訊精密主要生產連接器,根據立訊精密的招股書,2007年至2009年,富士康都一直是立訊精密的第一大客戶。立訊精密上市后不久就立馬斥資5.8億元收購昆山聯滔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山聯滔)60%的股權,成功切入蘋果生產線。
通訊與汽車業務有待爆發
立訊精密的發展邏輯一直是圍繞客戶不斷拓展產品線。2011年,立訊精密通過并購深圳市科爾通實業有限公司75%股權,將客戶拓展至華為、艾默生。
在上市之前,立訊精密的連接器客戶就已經覆蓋PC、消費電子、汽車領域。2013年,立訊精密又收購了德國公司SuKKunststofftechnikGmbH100%股權,拓展汽車零部件市場。
立訊精密公告顯示,2019年1~9月,公司通訊業務及汽車業務獲得了一定的進展,公司主要收入來自消費性電子產品,其中汽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實現營業收入為10.66億元,占總營收比例為2.82%。
2016年至2018年,公司汽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的營收分別為9.04億元、11.31億元和17.28億元,占總營收比例為6.57%、4.95%和4.82%;公司通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營業收入分別為10.55億元、16.55億元和21.52億元,占比分別為7.67%、7.25%和6%。這兩個業務的收入數額逐年增大,但收入占比逐年下滑。
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營收增長也主要還是由消費性電子驅動,可穿戴設備為主的新型應用領域正成為公司消費電子產業新增長點。面對5G商用時代的到來,立訊精密2019年11月25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答投資者問時透露,公司深度布局5G領域,能夠基于設計及精密加工工藝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互聯產品、基站射頻模塊及系統級ODM產品服務。
國泰君安2019年5月發布的研報《立訊精密:5G和AI時代的精密制造平臺》中提到,立訊精密通信業務深耕三年即將迎來收獲期,傳統天線、濾波器、塔放等產品繼續擴大份額;至于汽車業務,未來三到五年將成為公司成長的核心驅動力之一。
近三年來,立訊精密累計投入研發支出為49.89億元,僅是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研發投入就達15.7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9.21%。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公司Airpods業務,及5G浪潮下公司的機遇與布局等問題與立訊精密董秘辦取得聯系并發去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未能收到回復。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