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市首只“面值退市”股中弘股份(股票現簡稱為“中弘1”)從A股謝幕后于12月6日起在老三板掛牌轉讓。12月16日晚,中弘股份發布公告,公司收到安徽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及市場禁入決定書,對公司及相關人員給予警告及罰款處理。同時,對實控人王永紅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對時任財務總監、董事劉祖明采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涉嫌“三宗罪”
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2016年及2017年期間,中弘股份涉嫌“三宗罪”。
一是2017年一季度報告、半年度報告虛增營業收入、利潤,存在虛假記載。中弘股份的2017年一季度報告、半年度報告、三季度報告財務數據顯示,當期利潤總額分別為1517.16萬元、7075.37萬元、9148.87萬元。但經核查,中弘股份違規擴大北京弘某鼎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12家子公司在上述報告期內的借款費用資本化范圍,少計財務費用,直接導致其當期利潤總額分別虛增2.66億元、5.56億元、3.02億元,合計虛增前三季度利潤8.58億元。
二是未按規定及時披露關聯方非經營性占用資金及相關關聯交易事項。2016年至2017年,中弘股份與控股股東中弘某業控制下的天津廣某存在非經營性資金往來,發生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占用的關聯交易情況。截至2017年12月28日,天津廣某占用資金余額為61.37億元,占中弘股份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62.53%。為掩蓋事實,中弘股份假借收購海南新某及三亞鹿某頭旅游區開發有限公司事項,通過資金循環方式安排構建預付海南新某61.5億元股權收購款的假象,以支付股權收購款名義掩蓋天津廣某占用資金事實。
三是未按規定披露2016年度、2017年度重大擔保事項,2016年、2017年年度報告存在重大遺漏。2016年度,中弘股份發生違規對外擔保9筆,主要為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提供擔保,違規擔保金額為98.78億元。截至期末,該9筆違規擔保余額為98.78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68.86%;2017年度,中弘股份發生違規對外擔保7筆,主要為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提供擔保,違規擔保金額為25.58億元,截至期末,該7筆違規擔保余額為25.18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25.65%,全部16筆擔保余額為123.96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26.28%。但上述事項并未對外披露。
中弘股份表示,目前公司由于資金緊張,主業停頓,在售和在建項目基本處于停滯和查封狀態,上述處罰不會對公司日常經營造成重大影響。同時,由于目前公司資金緊張,上述對公司的罰款,會進一步加大公司資金壓力。
首只面值退市股
去年8月15日,還在A股交易的中弘股份首次跌破面值(1元),并于同年10月18日觸發面值退市標準,2018年11月8日,深交所決定公司股票終止上市,至此中弘股份成為兩市第一只“面值退市股”。中弘股份在老三板的最新收盤價為0.24元/股,高出A股最后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0.22元/股)。
中弘股份系借殼上市。2009年4月,中弘卓業集團有限公司通過資產認購公司定向發行股份的方式成為科苑集團的控股股東,持有后者26.55%的股份,科苑集團主營業務變更為商業地產、旅游地產開發及運營,后更名為“中弘股份”。
借殼上市后,中弘股份亮眼的業績表現僅持續了兩年,此后公司業績大幅下滑。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前三季度,中弘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4.52億元、10.16億元和32.61億元,對應歸母凈利潤為1.57億元、-25.11億元和-18.85億元,
除了盈利下滑,中弘股份重組后還熱衷于“高送轉”,為后來“面值退市”埋下隱患。2009年末,中弘股份總股本為5.6億股。重組上市后,中弘股份進行了多次高比例送轉。2017年7月17日,公司實施“10股轉4股派0.1元”的權益分派方案后,總股本擴至83.9億股。
當然,中弘股份之所以被“趕出”A股市場,還跟公司2017年末爆發債務危機有關。2017年12月,其下屬子公司浙江新奇世界影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債務利息違約;2017年12月,大公國際下調了中弘股份的主體評級。
債務危機來臨,中弘股份實控人王永紅試圖拉“外援”解圍。中弘股份在去年2月、6月和8月先后三次公告,擬分別與深圳港橋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新疆佳龍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加多寶集團謀求合作,但最終都宣告失敗。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