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衛新
見習記者 李亞男
終止重大資產重組283天后,謀求多元化發展的新宏泰并未有新的并購動作,而是在幾位股東相繼推出減持計劃的背景下,引入了國資“二股東”。
12月16日晚間,新宏泰對外公告稱,公司近日接到公司控股股東趙漢新及其一致行動人趙敏海、沈華以及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高巖敏的通知,上述股東及公司股東杜建平擬合計向無錫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產業集團”)轉讓15.65%股權,產業集團一躍成為上市公司“二當家”。
記者撥打電話至公司證券部并發送了采訪提綱,對于上述事項,公司方面僅回復《證券日報》記者稱:“目前公司還處于重大事項公告窗口期,尚在履行國資程序。”
上游財經專家顧問江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資入股上市公司,一方面,國資相較于民營資本實力更強,另一方面,在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大背景下,可以讓企業更有發展信心。”
3.4億元出讓15.65%股權
公告顯示,趙漢新、趙敏海、沈華、高巖敏擬分別向產業集團轉讓其持有的1442.5萬股、500萬股、116萬股、250萬股公司股份,分別占公司總股本的9.74%、3.37%、0.78%、1.69%。轉讓價款分別為2.12億元、7335萬元、1701.72萬元、3667.5萬元。
在《股權轉讓協議》中,公司股東及董事會秘書杜建平也在出讓方一列,擬轉讓10萬股公司股份,占公司總股數0.07%。上述股東合計轉讓股份2318.5萬股,轉讓價款合計3.4億元。
本次股權轉讓價格為14.67元/股,相較于16日的收盤價15.37元/股,折價約5%,公司僅在公告中說明該價格為各方協商一致。
本次股份轉讓后,趙漢新、趙敏海、沈華、高巖敏分別持有公司股份4327.5萬股、1500萬股、660萬股、750萬股,分別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29.21%、10.12%、4.45%、5.09%。趙漢新、趙敏海、沈華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43.79%。趙漢新與趙敏海為父子關系,仍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本次股權轉讓后,公司控股股東及實控人未發生變化。
資料顯示,產業集團主要從事利用自有資產對外投資、房屋租賃服務等業務。其控股股東為無錫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持有無錫產業集團股權比例為70%,無錫市國發資本運營有限公司持有無錫產業集團剩余30%股權。
對于本次出讓股權的原因,公司方面表示,本次權益變動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推動上市公司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
江瀚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國資進入讓企業更加合規,上市公司對于國資入主還是保持一個既謹慎又歡迎的態度。”
目前,新宏泰的主營業務為斷路器關鍵部件、低壓斷路器及刀熔開關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包括低壓斷路器、斷路器配套用BMC/SMC模塑絕緣材料及制品、微型電機及電動操作機構、刀熔開關等。
此前,新宏泰為積極推動傳統業務與新興業務多元化發展戰略,布局新經濟領域的關鍵步驟,擬18億元收購海高通信100%股權。不過,上述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因交易各方未能達成一致而終止。對于后續公司是否會繼續推動上述戰略,布局新經濟領域,公司方面并未回復《證券日報》記者。
股東減持計劃或將提前結束
在公司發布的《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公司提到,截至本報告書簽署之日,除本次權益變動外,信息披露義務人沒有在未來12個月內增持或減持新宏泰股份的計劃。
記者注意到,在本次股權轉讓前兩個月,信息披露義務人之一的沈華發布了減持股份計劃,截止時間為2020年4月26日。
上述減持事項可以追溯到2019年3月份,在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公告發布前三天,3月6日,公司董事、副總經理沈華、副總經理陳建平對外發布股份減持計劃,其中,沈華擬減持不超過220萬股股份,陳建平擬減持不超過10萬股股份。4月5日,公司副董事長、財務總監高巖敏也發布了減持計劃,擬減持不超過250萬股股份。
9月28日,沈華及陳建平減持計劃結束,兩人均未減持股份。時隔兩天,兩人再次推出減持計劃,減持數與前次計劃一致。隨后,高巖敏減持計劃結束,并未減持股份。上述減持計劃中股份減持方式均為競價交易。
截至目前,陳建平已減持了4.2萬股股份,沈華減持了104萬股。其中,沈華已減持股份104萬股加上此次股權轉讓116萬股,上述股份合計220萬股,為其減持計劃上限。
“一般情況下,發布減持計劃之后,如果出現比較大的市場波動,或者出現一些企業發展不利的情況,股東不會進行減持行為,反而會采取措施來穩定市場信心。”江瀚說道。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上述情況來看,沈華股份減持計劃存在提前結束的可能性。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