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A股市場一場大跌,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浮出水面,無股不押、高比例質押成為市場關注的話題。隨著紓困基金入場及市場逐步回暖,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出現較大幅度緩解。
與此同時,上市公司也積極“自救”,除補充質押、提前還款、展期等外,通過控股權轉讓引入戰投、國資等或成為短期比較有效的解決方式。
整體質押風險逐步降低
今年以來,滬深交易所陸續公告表示,上市公司高比例質押風險已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據同花順最新數據顯示,A股市場質押股數為5893.05億股,占A股總股本9.73%;質押實際市值達4.44萬億元,占A股市值的8.02%。與去年年底相比,質押股數占比下滑1.3個百分點,質押市值占比下降了1.25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股權質押風險有所釋放,但大股東質押風險仍較大。大股東質押方面,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統計,截至2019年12月6日,大股東質押股數5951.42億股,大股東質押股數占所持股份7.58%,大股東未平倉總市值近2.23萬億元,與大股東疑似觸及平倉市值規模相當。值得注意的是,與年初相比,大股東質押股數占比呈上升趨勢。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目前股權質押風險緩解,一方面得益于我國成立各類紓困基金有效緩解目前觸及平倉線的質押盤。另一方面,2019年以來A股估值逐步得到修復,股權質押風險并不會比2018年顯著增加,風險水平隨著質押到期規模下降也會呈現下降的趨勢。
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表示,去年以來各種紓困資金進場,化解不少公司質押高風險。此外,年初至今上證指數從2500點附近到2900點左右,從市場層面上也可以推出質押風險明顯降低。
個股方面,截至目前,滬深兩市超3000家公司進行了股權質押,其中質押比例高于50%的共有93家,占比為2.5%;位于30%~50%之間的有511家,占比13.9%;質押比例介于10%~30%之間的有1151家,占比31.3%;質押比例低于10%的有1340家,占比近四成。與去年相比,高比例質押公司數量占比明顯減少,數量同比下降33.6%。
根據股權質押新規,上市公司全部股權質押的比例不得超過總股本的50%,但仍有不少公司質押比例超過這一紅線,藏格控股、貴人鳥、三六零與海德股份等10家公司質押股份占比超70%,位居高位。不難看出,雖然股權質押整體平倉風險得到緩釋,但是個股質押爆倉風險依然存在。
上市公司積極“自救”
從危機公司解決質押風險的案例來看,股權質押危機爆發后,除被動減持外,不少上市公司積極自救,有的公司獲國有背景資金接過實際控制權,還有的是通過各種渠道定向輸血來解決資金鏈問題。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對上市公司來說,風險爆發后,國資入主、控制權轉讓可能是短期有效的解決方式,國資資金相對雄厚,也相當于政府背書。
今年7月,廣譽遠公告,公司實控人郭家學及控股股東東盛集團終止與中泰集團的合作,中泰集團原本擬通過受讓東盛集團原股東股權等方式重組東盛集團。同時,東盛集團已與山西國資委旗下山西國投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東盛集團將所持公司4000萬股協議轉讓給山西國投,后者以債權投資方式向東盛集團提供流動性資金支持。
為降低股權質押風險,今年5月捷成股份公告,控股股東擬轉讓6.37%股份。今年3月,捷成股份公告,控股股東徐子泉于3月21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向國有紓困基金平臺海國東興轉讓5149.9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2%,減持均價為5.55元/股,股份轉讓所獲價款將全部用于償還控股股東股票質押貸款。
四通股份多名股東存在大比例質押問題,公司控股股東蔡鎮城等10名股東決定通過轉讓部分股份的方式緩解質押風險。3月8日晚間,四通股份公告,上述股東分別與黃建平、謝悅增、鄧建華簽署股份轉讓協議,向后者合計轉讓18.88%四通股份的股票。
今年1月,滬深交易所發布實行的“股權質押新規”相當于允許股權質押“展期”和“置換”,由此成為不少上市公司暫緩風險的方式之一。12月6日晚,振江股份公告,公司股東博遠新軒與申萬宏源辦理了股票質押延期購回及補充質押業務,質押到期日由2019年11月5日延長至2020年12月3日。近期西水股份、金海環境、*ST凱瑞、杭蕭鋼構等多家公司分別發布股份質押展期的公告。
做好轉型發展才是根本
盡管股票質押水平在逐步降低,高比例質押風險防范仍十分必要。長期來看,股權質押風險如何解決仍是值得關注的焦點,對此不少業內人士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認為,中長期來看,真正化解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需要內外發力。上市公司方面要吸取教訓,修煉內功、規范經營、增強企業流動性管理與抵御外部沖擊能力;監管層方面需要對大股東股權質押進行必要規范,避免大股東風險暴露對公司流動性的影響。
中關村發展高級專家董曉宇博士認為,目前通過實施紓困政策,造就了大量的國資介入民營上市企業,雖然帶來短期利好,確實有效降低了大股東質押風險、降低企業杠桿率,但是中長期的轉型發展仍然需要上市公司自身業績的提升來保障。國資介入的民營上市企業,除質押風險外,通常還面臨巨額商譽減值、壞賬、債務、訴訟等多項關聯問題,民營上市企業自身仍需消化和解決上述難題。對于處于質押風險中的危機公司而言,以時間換空間僅是權宜之計,如何著眼于未來持續發展、重新煥發生機,做好轉型發展才是重中之重。
相關部門也在積極推進化解股權質押風險。10月,滬深交易所修訂股份質押格式指引,強化質押風險防范。涉及如下四個方面:一是以控股股東或者第一大股東質押比例50%和80%作為質押風險分層標準,建立分層次、差異化的股份質押信披制度;二是新增股份凍結的披露要求,要求提示大比例凍結相關風險;三是股東所持5%以上股份出現被平倉或強制過戶風險時,增加相關披露;四是引入“第三方”核查機制,強化“關鍵少數”及中介機構責任等。
21:06 | 東寶生物:5月9日將舉行2024年度網... |
21:06 | 萬興科技:關于取得金融機構股票回... |
21:06 | 新城控股:5月26日將召開2024年年... |
21:06 | 神馬電力: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五次... |
21:06 | 嘉元科技:關于不向下修正“嘉元轉... |
21:06 | 聲迅股份:第五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06 | 海特生物:第九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06 | 神馬電力:第五屆監事會第二十次會... |
21:06 | 哈焊華通:第四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 |
21:06 | 奧來德:5月22日將召開2024年年度... |
21:06 | 神思電子:關于收到政府補助的公告 |
21:06 | 九典制藥:累計回購公司股份500000...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