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曉悅
“給你一大堆錢,你什么技能都沒有,表面上脫貧了,但我們一走,你就返貧了,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這種事我們也不干。”2019年7月,中國平安聯席CEO謝永林到陜西銅川考察,向當地企業家代表強調知識的重要性。
這是中國平安“造血式扶貧”理念的一個側寫。為實現授之以漁,中國平安主要以扶智和打造產業閉環相結合,在幫扶貧困地區的同時加固各個環節,構建造血機制,防止村民再次返貧。截至今年6月末,中國平安已發放扶貧資金103.73億元,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35164人,惠及貧困人口近50萬。
扶貧先扶智
中國平安開啟“三村工程”
2018年以來,中國平安正式開啟“三村工程”,面向“村官、村醫、村教”三個方向,以“智慧扶貧”為核心,在產業、健康、教育等關鍵領域上,助力貧困地區實現貧有所助、病有所醫、學有所教。《證券日報》記者觀察到,中國平安的“扶智”工作涉及三個領域:扶產業帶頭人的智,扶教師及學齡兒童的智,扶鄉村醫生的智。
在產業扶貧中,中國平安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和當地政府共同挑選、培訓致富帶頭人。在培訓中,平安以應用技術培育為主,配套財務、電商、現代農業管理等課程,注重扶志與扶智并舉。截至2019年6月底,中國平安已完成五期、31個貧困縣域、380位貧困村的致富帶頭人培訓,并將承接95個央企和280個中央對口扶貧單位的扶智方案設計和實施。培訓后,中國平安還將開展創業輔導、跟蹤培訓成果轉化。
“以前只知道賣產品,參加培訓后,我明白品牌的重要性了,現在準備做商標設計,做自己的品牌。”在此前的銅川之行中,有致富帶頭人曾向謝永林匯報培訓后的心得。對于信息閉塞的農村而言,中古平安的扶智方案無疑給他們帶來了現代經濟的市場思維方式,激發了他們脫貧致富的主觀能動性。
除了培養致富帶頭人外,中國平安的扶智計劃還延伸到學齡兒童,貫徹“從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
在硬件方面,中國平安面向全國1000所農村小學援建了科普實驗室,搭建了同頻互動直播平臺等智慧教學設備。在軟件資源導入方面,依托AI、大數據、云平臺等,中國平安搭建了智慧扶貧平臺“三村暉”APP,調動一線城市重點小學開展名校、名師結對幫扶,并邀請優秀科技教師向學生提供“平安雙師課堂”,用遠程方式連接城市名師資源到鄉村學校授課。另外,中國平安還幫助學校升級師資培訓,推進村教科技素養專題培訓,計劃在2019年開展校長專題培訓1000人次,開展老師專題培訓1000人次。
此外,中國平安還扶鄉村醫生的智,防止村民因病返貧。
中國平安通過捐贈醫療設備,實現了標準化智能設備全覆蓋,為村民提供一站式醫療保障。在村醫培訓上,平安已打通線上線下全科培訓,助力村醫轉型升級。中國平安攜手貧困縣政府、中國醫師協會志愿者工作委員會,開展專家培訓授課;由平安健康(檢測)中心自聘專家和省內簽約專家組建培訓團隊,與移動檢測中心一起“下鄉”培訓;借助好醫生村醫版APP為村醫提供全科培訓,進行名醫直播教學、遠程培訓和結對幫扶模式,實現村醫向一專多能轉型升級。
金融扶貧重在可持續
“造血”勝過“一次性輸血”
頂層的思維培訓,是扶貧的基石。在此基礎上,中國平安依托集團各業務條線的金融力量,為貧困地區打造產業閉環,真正做到“造血式扶貧”。
謝永林就在銅川的座談會上表示:“你找到了方向,我們的金融就可以跟上去,然后我們再利用集團平臺把你的銷售渠道打開,因為我們的網絡力量很強。‘金融+扶貧+可持續’模式,是脫貧的關鍵。”
據中國平安董事會秘書盛瑞生介紹,從2016年初成立“農村金融服務發展委員會”后,中國平安便充分統籌和利用金融行業的專業優勢,致力推動保險下鄉、醫保下鄉、銀行下鄉、互聯網金融下鄉,用金融力量構建造血式扶貧模式。
據介紹,中國平安為當地企業、合作社等脫貧龍頭提供幫助,實施銀行產業扶貧授信、農業保險保障及智能災害管理等幫扶,同時開發多種扶貧貸模式,從“一次性輸血”向“建立長期幫扶機制”轉變。在資金層面,中國平安以低息、免息貸款支持核心農業企業,以企業帶動貧困戶增收及現代化產業發展。在扶貧保障上,中國平安的“扶貧保”貫穿扶貧產業的“前、中、后”各環節;此外,中國平安還參與投資地方政府扶貧債券,將資金用于異地扶貧搬遷、道路橋梁建設等,為企業提供從注冊到發行的全流程債券服務。
建立長期幫扶機制的同時,中國平安因地制宜,幫助各地區打造“一村一品”。中國平安聯動當地政府、合作社及貧困戶,建立“金融+科技+產銷”合作模式,挑選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主導產品或產業,集中創造品牌化、特色化產業鏈,為村集體與貧困戶增產增收。2019年6月底,累計上架扶貧農產品逾百種,覆蓋13個省19個貧困縣。
此后,中國平安還搭建產銷平臺,擴大扶貧成果。中國平安發揮內外互聯網電商平臺優勢,協助扶貧合作企業入駐平安E采、好醫生健康商城,專門搭建“精準扶貧專區”,協助上述企業做好產品銷售,形成產銷閉環。
以內蒙古烏蘭察布為例,中國平安除了通過“扶貧保”模式為陰山優麥公司提供“免息免擔保”扶貧貸款6000萬元,還引入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確保扶貧工作精準到戶,同時打造覆蓋人、財、物的一攬子保險方案,為近20000畝燕麥種植田提供近180萬元農險保障,幫助企業通過燕麥種植、回收、雇工、分工等形式,帶動貧困戶脫貧。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