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彬彬
“從最初的認可到目前的依賴,無論是早期診斷、腫瘤分期還是療效評估與監測,臨床醫療對PETCT的需求正加速增長。”日前,東誠藥業有關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衛健委也看到這種情況,將PETCT配置證管理由甲級下放到乙級,PETCT采購只需要省級相關部門批準即可,政策利好加快相關設備裝機量提速,為核藥產業快速發展帶來紅利。
記者了解到,東誠藥業由原料藥起步,2015年后,公司相繼并購成都云克藥業、上海益泰醫藥、東誠欣科、南京江原安迪科,實現了從生化原料藥到核藥診療全產業鏈的轉型。目前,公司已經成為與中國同輻比肩的中國核藥領頭羊。
“目前核藥板塊已發展為公司核心板塊,潛力不斷釋放。”國盛證券分析師認為,公司核藥產品在國內市場具有較大潛力,產品價值有望獲得市場重估。
瞄準百億元級核藥市場
從一家生化原料藥企成長為國內兩家核藥龍頭之一,東誠藥業瞄準了高壁壘、高成長的百億核醫藥產業。
根據Globalinformation信息,2017年全球核素藥物市場規模約140億美元,預計到2023年將達到28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12.3%。國內核素藥物產業增速也呈現加快趨勢。據億歐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核藥醫療應用市場規模為43.82億元人民幣,2013年至2017年復合年增長率為12.1%,預期2022年市場規模可以增至106.34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9.4%。
GE醫療分子影像中國總經理TimBervoets介紹說,2013年223Ra-二氯化鐳掀起了放射治療藥物市場的熱潮,2018年177Lu-镥帶來核藥第二次增長,預計2021年從177Lu-PSMA-617和177Lu-solution開始的新型放射治療藥物將帶來第三次增長。
市場需求增長,國家政策利好加持,核藥相關設備裝機量正在提速。根據衛健委發布的《2018—2020年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的通知》,到2020年,國內PETCT規劃配置710臺以內,新增377臺。
“根據規劃,到明年年底377臺新增設備將陸續配置完成。今年三季度以來,我們已經明顯感受到配置證的發放在提速。國慶以后,28臺PETMR配置證已經發放,廣東省40臺PETCT配置證已經下發。”東誠藥業上述人士表示,以此來看,隨著配置證的發放,未來公司相關核藥產品也將迎來快速增長。
欲做中國核醫藥領域的阿里
利用資本市場并購利器,東誠藥業完成了在核醫學領域的診斷+治療藥物產品布局,形成了研發、生產、銷售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東誠藥業核藥版圖初步成型。
目前,公司已形成以云克藥業為代表的治療類放射性藥物生產平臺,以上海益泰為代表的放射性藥物研發平臺,以東誠欣科為代表的放射性藥物即時標記與配送平臺,以南京安迪科為代表的正電子藥物生產配送平臺。
核藥一個很重要的特性是半衰期特別短,以分鐘為單位,因此要服務好客戶,就需要加快核藥中心在全國的布局。“目前,公司初步形成了一個短半衰期放射性藥品供應的網絡化布局,可以迅速響應客戶需求,實現藥物及時配送。”東誠藥業上述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短半衰期藥物方面,公司已在全國建立了11個核藥中心,另有17個核藥中心正在建設中。”
此外,東誠藥業也正不斷擴大核藥領域“朋友圈”。2018年年底,公司與韓國DuChemBio簽署協議,雙方將在國內合作開發[18F]氟丙基甲酯基托烷注射液。2019年8月中旬,公司全資子公司大洋制藥與ExalenzBioscience Ltd.簽署了獨家經銷協議,拿到Exalenz尿素[13C]呼氣試驗產品大陸獨家代理權。近日,公司又與北京腫瘤醫院簽訂了放射性藥物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建腫瘤領域核藥臨床轉化基地,加快新型核藥產品獲取上市文號,并將首先就兩個核素診斷用藥產品開展合作。
公司曾公開表示,已將核醫藥作為未來十年的戰略重點,并提出未來公司要成為核醫藥領域的阿里巴巴。核醫藥板塊作為公司近年來重點打造的新戰略發展平臺,從公司利潤構成上看,近年來核素藥物已成為東誠藥業的主要利潤來源,利潤占比超過50%。
(編輯 才山丹)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