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曾高喊“活下去”的萬科,上半年可以說活得很好。
8月20日晚間,萬科發布的2019年中報顯示,上半年公司房地產銷售金額3340億元,手握貨幣資金1438.7億元。中報營收和凈利潤再度創下了上市以來的歷史新高,分別達到1393.2億元和118.4億元,兩者同比增長均近三成。
比起頭部房企相對穩健的“基本盤”,在A股上市的諸多中小房企就沒那么從容了,在目前公布中期業績預告的46家A股房地產上市公司中,僅21家公司業績預喜,預喜比例為46%。
手握現金超過1400億元
“活下去是一種憂患意識,活下去不等于討飯,而是在思考如何活得好、活得久。”
去年年底,在萬科一場交流會上,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面對媒體連珠炮似的追問,作出了上面一番解釋。此前,萬科一場內部動員會打出“活下去”的橫幅,一度令國內地產行業風聲鶴唳。
不過從今年中報業績情況來看,萬科確如郁亮所說的那樣,活得還不錯!
從萬科的整體財務數據來看,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93.2億元,同比增長31.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8.4億元,同比增長29.8%。中證君查閱萬科歷年中報發現,上述營收和凈利已經創下了萬科上市以來的歷史新高,其中上半年凈利更是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
在房地產市場融資環境持續收緊之下,萬科財務狀況穩健:截至6月底,公司持有貨幣資金1438.7億元,遠高于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長期負債的總和666.5億元;凈負債率35.04%,保持行業低位。
中報披露,萬科上半年實現銷售面積2150.1萬平方米,銷售金額3340億元,同比分別上升5.6%和9.6%。從結算情況來看,今年1至6月,萬科實現結算面積846.3萬平方米,同比上升20.7%;實現結算收入1329.9億元,同比上升32.2%。
與此同時,萬科已售未結資源持續增加,合并報表范圍內有4403.7萬平方米已售資源未竣工結算,合同金額合計約6215.5億元,較上年末分別增長18.7%和17.1%。
上半年,萬科共獲取新項目54個,總規劃建筑面積1372.8萬平方米,權益規劃建筑面積941.8萬平方米,權益地價總額約649.8億元。按權益投資金額計算,88.4%的新增項目位于一二線城市。
落實“房住不炒”
下半年主題仍是“基本盤”
今年上半年,隨著“房住不炒”政策的逐漸深入人心,房地產行業也已悄然迎來的新的變化。
主要表現在:
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微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6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7.58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8%;銷售金額7.07萬億元,同比增長5.6%。
房地產開發投資仍保持較快增長,但新開工面積增速有所回落。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10.9%,增速較2018年同期上升1.2個百分點;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長10.1%,增速較2018年同期減少0.7個百分點。
土地市場供應和成交面積有所增長。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全國300個城市住宅用地供應建筑規劃面積同比增長6.5%,成交面積同比增長6.9%。
房地產市場融資環境持續收緊。央行數據顯示,2019年二季度末,房地產開發貸余額11.04萬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較2018年同期減少9.6個百分點。
面對變化的行業環境,萬科在中報中預測,下半年整體經濟仍將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7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行業調控預計仍將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融資方面,隨著金融監管持續收緊,房企融資將面臨一定壓力。
對于行業遇到的挑戰,萬科表示,在下半年工作中,面對高度的不確定性,萬科將牢牢把握經營的“基本盤”,在上半年的基礎上,繼續鞏固和深化既定工作思路。
基于戰略,萬科將繼續聚焦主航道,鞏固提升基本盤。
基于市場,萬科將堅持積極銷售,積極回款;加快長期庫存去化;提升經營性業務表現;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實施清產核資。
基于客戶,萬科將嚴守安全和質量底線;打造客戶愿意買單的好產品和好服務。
基于事業合伙人機制,萬科將繼續推動組織重建和事人匹配。
房企“冰火兩重天”
相比頭部房企良好的基本盤,中小房企日子顯然就沒那么好過了。
截至8月20日,信息顯示,按照申萬一級行業分類,目前有46家房地產上市公司公布了2019年中期業績預告,其中,僅有21家上市公司業績預喜,預喜比例為46%。
老牌大型房企由于項目儲備豐富、融資成本低和品牌號召力強,不斷有項目進入結轉周期,公司整體業績表現非常穩定。
其中,“招保萬金”中的保利發展和金地集團目前盈利規模居前。已經公布中報的保利發展,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11.21億元,同比增長19.49%;實現歸母凈利潤99.55億元,同比增長53.28%。
金地集團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6.32億元,同比增長52%。盡管目前這一盈利規模在已經公布業績數據的A股上市房企中居前,但已與碧桂園、恒大等第一梯隊房企的差距越來越大。此外,大悅城、金科股份、首開股份等房企中期凈利潤規模均在20億元左右,整體發展穩健。
中小房企則由于項目儲備不足等原因,業績波動性較大。部分項目在報告期內集中結轉的房企業績能得到保證,反之,那些報告期內項目結轉數量較少的企業,業績下滑明顯。
目前有天保基建、ST銀億、嘉凱城、大連友誼、*ST津濱、中房股份等17家企業出現虧損,其中當期項目收入減少和項目處于投入期是這些房企虧損的主要原因。
生存壓力之下,房企轉型潮再次出現,萬澤股份今年一季度實施了重大資產重組,房地產業務被置出,置入了醫藥資產。近年來房企紛紛尋求轉型,但目前尚無很成功的案例,此前曾大張旗鼓進入體育和汽車制造企業的萊茵體育和ST銀億,中報均預計虧損。
10:30 | 掌趣科技發布2024年年報:加快SLG... |
10:28 | 新智認知:新興業務快速成長 經營... |
10:28 | 開盤僅3分鐘申科股份直掛漲停板 或... |
10:28 | 眾信旅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64.55億... |
10:25 | 武漢控股攜手高校舉辦第二屆青年雙... |
10:22 | 惠云鈦業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 布局... |
10:21 | 聯想“一體多端”戰略加速落地 |
10:18 | 良品鋪子2024年營收71.59億元 經營... |
10:15 | 滬市公司并購重組釋放活力 產業協... |
10:04 | 以AI提效賦能 紅蜻蜓加速智能制造... |
10:01 | 分眾傳媒2024年穩健增長彰顯韌性 ... |
10:00 | 安迪蘇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