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逾17億貨幣資金卻拖欠奶農4100萬奶款,這看似不可思議的一幕發生在上市公司科迪乳業(002770.SZ)上。
7月31日,數百名奶農前往科迪乳業追討奶款,將科迪乳業的資金問題推向臺前。此后,科迪乳業兩收深交所問詢函,并于8月16日被證監會立案調查。8月16日晚,科迪乳業回復了深交所的問詢函。
但在回復中,科迪乳業卻不承認流動資金緊張,并稱拖欠奶農款主要原因在于奶農“未按約定計劃送奶”。此外,其對17億貨幣資金和12億短期借款的“高存高貸”的解釋是,計劃使用自有資金進一步擴大生產能力,以及防范金融風險。
然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經過多方采訪發現,科迪乳業的回復不乏疑點,其公司早就存在拖欠款項情況,并不僅涉及到奶農;其在銀行賬戶上的17億貨幣資金的“真實性”,也被業內質疑。此外,其在回復中提到的擬建項目,此前并沒有任何披露,合理性也存疑。
資金鏈早已緊繃
“我們是2017年春季左右開始給科迪乳業供奶的,到2017年11月左右科迪乳業還款就比較慢了,2017年年底還去科迪要過錢。當時還了一部分,每戶大概還了100萬左右。”8月19日,為科迪乳業供奶的奶農王明(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2017年底的解釋是說科迪速凍要打包上市,暫時沒有錢。去年夏天的時候科迪乳業收一車奶給一車半的錢,算是還上了之前的一部分。夏天牛奶的產量比較少,乳企都搶著收奶。今年夏天科迪乳業又用這個辦法收奶,但一兩個星期就給不下去了。今年6月20多號科迪乳業舉辦了經銷商大會,經銷商預付款能抽獎,據說用這個辦法收了1億多,7月初給大家打了幾天款,一車給一車半的錢,但過了幾天就沒錢了。”他補充道。
除了拖欠奶款外,另一些線索也顯示,科迪乳業及科迪集團的資金問題或早已顯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人民網地方政府留言板河南省板塊看到,早在2018年10月,就有網友反映科迪乳業拖欠工資已有3月。彼時商丘市委督查室反饋虞城縣委辦理情況稱,“科迪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因受資產重組及市場淡季的影響,近期效益下滑,自今年6月份開始,陸續出現拖欠工人工資和業務人員差旅費情況。”彼時回復顯示,科迪公司正在對拖欠工資和業務員差旅費用問題開展專項整改。
商丘市委督查室多次反饋稱反映科迪集團公司拖欠工資和差旅費問題屬實,“在縣政府辦公室和縣人社局組成的調查組督辦下,科迪集團公司已拿出解決方案,表示將盡快發放,計劃2019年7月底前全部結清所拖欠的工資和差旅費。”
更多信息也佐證,科迪乳業和科迪集團的資金鏈已極其緊繃。
科迪乳業的控股股東為科迪集團,最新披露的持股比例為44.27%。此前,這些持股已幾乎悉數質押,且按質押時間和股價測算存在平倉風險。
8月16日科迪乳業的回復也首次坦承了這一點。據其披露,科迪集團所持股份累計質押高達99.96%,且存在平倉風險。
此外,科迪乳業還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8月15日,科迪乳業年內第二次登上失信被執行人榜單。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執行法院來自河南當地的虞城縣人民法院,科迪乳業由于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而被列入失信名單。
科迪集團所持子公司股權近日也被凍結。8月16日信息顯示,科迪集團接連兩次被山東法院司法凍結其所持科迪速凍股權。啟信寶顯示,此次執行來自山東省曹縣人民法院,被執行人為科迪集團。
在欠款風波幾經發酵后,科迪乳業曾于8月5日早間拋出一份公告,指出,“目前,商丘市政府正積極幫助科迪集團緩解流動性風險,并協調推動省級投資平臺設立專項產業振興基金(20億元),以紓解科迪集團股票質押風險,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8月16日,科迪乳業回復表示,該基金設立相關事項存在不確定性,“經向科迪集團核實,2019年8月16日之前,商丘市政府一直在積極幫助科迪集團協調推動省級投資平臺、質權人設立專項產業振興基金,上述基金參與各方已進行了多輪磋商,尚未簽署相關協議。”
對于該專項產業振興基金的推進情況,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8月19日致電了河南省財政廳企業監管辦,工作人員建議向相關企業確認。河南農開也表示以上市公司公告為準。記者8月19日、20日多次致電科迪乳業確認相關事項,但一直未能接通。
坐擁17億貨幣資金
面對交易所的頻頻問詢和市場的質疑,8月16日晚,科迪乳業拋出了一份回復。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其間仍然存在諸多疑點。
其中之一是被市場質疑的17億貨幣資金。
回復顯示,截至8月16日,科迪乳業貨幣資金中有庫存現金44萬元,存放于公司,有銀行存款17.52億,存放于公司所屬銀行賬戶,皆為活期存款且不存在抵押、質押、凍結等權利受限情形,涉及銀行主要分別為中國建設銀行北京永安支行8.41億元、建行杭州蕭山支行7.20億元、商丘華商農村商業銀行1.72億元。
與此同時,其尚有12.92億元的短期借款。
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科迪乳業回復年報關注函披露,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在威海藍海銀行有定期存款5億元,元氏信融村鎮銀行有6億元活期存款,商丘華商農業銀行有2.6億活期存款,鄭州銀行和北京銀行分別有1.6億和9601萬活期存款。
僅半年多時間,科迪乳業約17億存款的托管銀行以及資金數額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還是比較奇怪的,一般上市公司不會去這樣大規模挪動存款。”多位投行人士和會計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達了類似觀點。
“不過,去年以來有中小銀行出現了一定的信用風險,挪出的有些是中小銀行,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一位資深會計師指出。
不過,如果科迪乳業賬上確實有超過17億的活期存款,為何不能用來還奶農的數千萬奶款?
對此,一位大型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支行行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理論上確實存在賬上顯示有超過17億活期存款,但無法自由支配的可能。
“年報和這次回函的貨幣資金情況是時點數據,反映了當時的賬面資金,時點數據是很容易造假的,流水數據則難以造假。還有一種可能,這些資金里面有些是銀行授信的提前變現。科迪乳業同時有接近13億的短期借款,有可能其中一些貸款由于有專門的用途,或者和銀行存在某些約定,顯示在賬面上是活期存款,但還沒達到支配的條件和時間。里面可能有一些保證金備付金。也不排除有一些關聯企業放在科迪乳業賬上可能用于還債或其他用途的錢。”他表示。
另外一個令人生疑的點是,17億的貨幣資金和12.92億元的短期借款:科迪乳業為何存在如此“高存高貸”的情況?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對于存貸雙高的情況,科迪乳業此番解釋和此前回復年報問詢函時相同,即“計劃使用自有資金進一步擴大生產能力,包括投資新建40萬噸乳制品項目及科迪巨爾乳業20萬噸乳制品項目等,需要預備相應的建設資金”,以及“公司須有足夠的資金儲備,以應對不可預知的金融風險”。
科迪乳業認為,“為了實現公司經營戰略,規避融資風險,防范資金鏈斷裂,公司在貨幣資金余額較高的情況下維持大規模有息負債是必要且合理的。”
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其提到的投資新建40萬噸乳制品項目及科迪巨爾乳業20萬噸乳制品項目,除了此前6月3日出現在年報問詢函中的回復之外,此前公告中并未有更多提及。
即便準備這兩項擬建項目,那么這需要科迪乳業預備多少資金呢?
對此,科迪乳業并未詳細披露。記者翻閱招股書發現,其在2015年招股書中提到,其募投項目“年產20萬噸液態奶項目”,總投資額為3.7億。若僅以此粗略估算,兩大項目是否需要占用17億資金也令人生疑。
另一個問題則是,此時新建生產項目是否必要。
科迪乳業于2015年上市,2017年憑借爆紅單品“小白奶”迎來其高光時刻。當年公司營收同比增幅高達53.92%,凈利潤同比增加41.56%。不過,爆款單品小白奶隨后也被多位業內人士質疑是“炒概念”,“用常溫乳制品加上低價透明包裝來和低溫乳制品混淆概念”。小白奶爆紅后,伊利、蒙牛等大品牌也迅速跟上推出類似包裝,這也讓靠這一爆款單品沖上風口的科迪乳業的業績承壓。2018年,科迪乳業的營收凈利增速雙雙下滑到個位數。
與此同時,科迪乳業及科迪集團資金鏈緊張的消息也不斷傳出。這種情況下,是否還要再新建項目也值得打個問號。
填坑便利店?
事實上,僅從財報數據來看,2017年以來科迪乳業的業績和現金流情況并不差,那為何上市公司及控股股東頻頻傳出欠款消息?此前有媒體報道,可能是科迪集團的便利店項目大額虧損所致。
前述奶農王明也向記者提到了這一點。“科迪乳業那邊之前是解釋說科迪速凍要一起打包上市需要錢,后來也有說是因為大股東科迪集團的便利店虧了很多錢。”
對此,記者尚未能從科迪乳業和科迪集團方面證實。
記者在科迪集團官網搜索發現,涉及便利店項目的表述僅有2017年2月13日《集團公司隆重召開2016年度表先大會》一文中提到,2016年“已發展科迪全國連鎖社區實體店(科迪便利店)800多家”。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2018年3月對全國人大代表、科迪集團董事長張清海的采訪文章中提到,“目前該公司已發展便利店1000家,主要分布在河南、山東,全部建在社區附近,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整個科迪集團的渠道和終端問題。”
其后,據證券時報2018年9月報道,在2018年度全國經銷商速凍業務大會上,科迪集團董事長張清海指出科迪集團將在三年建設10000家科迪社區連鎖店,服務好作為客戶的經銷商,加快其發展成為“現代經銷商”。
2018年12月,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就便利店的項目提問,科迪乳業回復表示“社區店是公司控股股東科迪集團的業務。經了解,其目前已投資建設一部分”。
而據科迪乳業8月16日披露,科迪集團所持科迪乳業股份質押率高達99.96%,融資用途皆為“用于科迪集團及其下屬除公司外其他子公司的生產經營”。
而此前科迪集團已有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前科。科迪乳業公告顯示,2018年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中,科迪集團曾以“保證金”的形式占用科迪乳業1億元。。科迪集團旗下的科迪大磨坊食品公司也曾以“暫借款”的形式占用上市公司2億元,科迪乳業回復年報問詢函稱是“因財務人員操作失誤”。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