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小康
作為國資委首批確定的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之一,也是世界500強企業中糧集團旗下唯一地產投資和管理平臺,大悅城一直保持著穩健的業績增長。在去年房地長行業整體承壓的情況下,大悅城仍然保持了凈利潤同比增長46.91%的良好業績。
對此,大悅城總法律顧問、董事會秘書宋冰心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主要得益于公司有生命力的商業模式。公司相信地產真正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可持續的。
2018年,面對逐漸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嚴格的調控壓力,公司啟動重組更名。重組后的大悅城成為以商業地產、住宅地產和產業地產為核心板塊,涵蓋酒店、長租公寓、旅游地產等創新業態的多元產業綜合地產開發平臺,形成“持有+銷售”的商業模式,持續經營能力及競爭力進一步提高。
“雙輪雙核”驅動
堅持差異化發展道路
大悅城原名中糧地產,成立于1993年,在央企重組和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大悅城于今年順利完成重組更名,并在數月前發布了新的品牌理念和戰略愿景,讓市場對公司未來的業務發展有更大的想象空間。通過重組,大悅城形成了“雙輪雙核”驅動的商業模式,在原有“持有+銷售”穩健發展的基礎上,以“產品+服務”雙核賦能,效益與規模并重,穩健性與成長性并存,不斷創造新的價值增長點,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發展道路。
對于此次重組帶來的影響,宋冰心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過資產重組,大悅城與大悅城地產將形成住宅、商業板塊的優勢互補,在融資、市場、人才、土地獲取及品牌等方面發揮協同效應,不僅資產規模大幅上升,彼此專注的業務領域得到互補,更可以兼顧內地香港兩地資本市場優勢,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
據2019年一季報顯示,重組后的大悅城確實上交了一份良好的答卷。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84.19億元,同比增長了77.99%,實現凈利潤11.97億元,同比增長了27.83%。而從半年報業績預告來看,公司業績繼續大踏步前進,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7億元至20.4億元,對比上年同期重組前增長184%-227%,對比上年同期重組后增長30%-50%;預計基本每股收益0.45元/股-0.52元/股。
“去年是大悅城實現提質增效、持續發展的關鍵一年。”宋冰心表示,對大悅城來說,我們致力于成為城市運營商和美好生活服務商,走以內容為王的發展道路,爭取在助推城市產業升級、消費升級、活力打造方面有更多的作為。在這個過程中,公司愿意打造政企合作的新模板,努力成為地方政府轉型升級的抓手,同時期望政府也成為我們的堅強依靠,雙方結成利益共同體,建立更加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
目前,大悅城已在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成都、西安等15座一線、二線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落地,共有已開業項目12個,在建項目9個。
宋冰心表示,在新形勢下,發源于大灣區、成長于大灣區、深耕于大灣區的大悅城,將進一步擴大在大灣區的投資布局,全方位、多層次地參與到大灣區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進程中去,更好地分享改革發展的紅利,與灣區共榮。
因城施策
為新舊動能轉換賦能
隨著中國宏觀經濟增速進入換擋期、經濟結構進入優化期,增長動力進入轉換期,房企逐漸從單純的開發商向城市運營商、服務商延伸,從傳統的住宅開發向聯合辦公、田園綜合體、產業地產等新產品、新業態探索。對大悅城控股來說,較強的整合創新能力也是公司的優勢之一。
“我們非常重視片區化發展,充分發揮城市更新方面的經驗和優勢,為片區重構和能級提升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宋冰心表示,位于北京的中糧廣場C座及中糧置地廣場的升級煥新就是大悅城助力城市更新、騰籠換鳥區域重構的成功案例之一,成果得到了北京市政府、東城區政府領導的大力肯定。
此外,大悅城將繼續以“3+X”城市群布局為主線,重點布局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成渝等中國五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及周邊輻射區域,在已經形成的“一線核心——二線中心——三線省域中心”分布格局基礎上,以“三快兩穩”投資策略為指引,不斷提質增效,到2021年,在現有26個城市布局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至45個城市至50個城市。
根據公司7月12日披露的關于2019年第二季度新增房地產項目的公告,大悅城第二季度已先后在重慶、寧波、蘇州、天津等地新增8個房地產項目,主要包括住宅和商辦兩大類,計容總建面約89萬平方米。
據介紹,大悅城還與多個地方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在商業綜合體、片區改造等板塊與政府展開更多合作。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8月份,大悅城控股眉山加州智慧城項目以及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項目(第五批)已經正式啟動。
值得一提的是,在商業方面,除了積極推進原有的品牌布局和價值成長,大悅城還在積極推進移動大悅城的落地擴張。
宋冰心稱,隨著大悅城控股品牌發布的完成,內容多元、空間靈活的移動大悅城也將擔負起資源整合、整體品牌形象提升、消費者服務升級、賦于新生活的使命。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