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在成為節能環保領軍企業多年后,億利潔能正在開啟新一輪轉型。
5月6日,億利潔能發布公告稱,收購集團旗下另一個戰略板塊“生態股份”100%股權。此次收購之后,生態修復業務和潔能環保業務將雙雙集中于上市公司平臺。
看似一次簡單的架構重組,背后卻是億利潔能的戰略轉型:由“生態修復、潔能環保”雙核驅動整合提升為生態產業服務商。
轉型生態產業服務商
從北京出發,沿京藏高速行車兩小時可達京張冬奧廊道。5月份的山坡綠意盎然,深色的光伏板錯落有致。這里是前往冬奧場館的必經之路,光伏廊道的建設已經成為當地重要的綠色風景線。
時間回到五年前。2014年3月14日,張家口市人民政府與億利生態股份簽訂“崇禮申奧綠化工程”合作框架協議。重點修復北山、尚義、崇禮等地的廢棄礦山,以及通過3萬畝造林,實現對廢礦山的整體綠化和景觀打造。
兩年后,作為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張家口市出臺了《京張奧運迎賓廊道光伏規劃》,在G6高速張家口85千米范圍內生態修復場地的基礎上,規劃裝機容量1550MW光伏項目。
其中,億利中標240MW,項目采用“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形式,在生態修復基礎上,將其建設成富有魅力的景觀廊道。按照規劃,京張奧運廊道是一個集生態修復、生態景觀、清潔能源“多位一體”的生態+光伏項目。
億利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些年,億利給人的印象是生態修復企業,實際上我們更多是平臺型企業,億利的優勢主要在于生態修復的基礎上實現土地增值和產業導入。隨著億利‘生態修復與綠色產業融合發展’的戰略目標逐步成型,未來,將有更多類似的項目得到復制。”
與傳統污水處理、固廢處置不同。生態產業服務是跨產業、跨領域、跨地域的綜合性新興產業。
近些年,可以說,億利旗下兩大主業“億利潔能”、“億利生態”雙輪驅動。2017年,億利潔能收購荷蘭弗家園,獲得了全球水土修復的領先技術。億利生態與挪威ScanWater簽約,生態規劃的能力成倍提升。但如何更好實現業務協同,系統化修復、拓展生態修復更下游的市場,是近年來首要考慮的問題。
有券商研究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兩大主業合二為一,生態產業上下游被打通,有利于客戶資源實現共享,技術優勢實現互補。”
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14日,億利潔能發布公告約兩周后,MSCI發布公告稱,將把現有A股的納入因子提高一倍,在三千多家樣本中選取了二百多家樣本,億利潔能等18家業績高成長個股入圍中國中盤股指數,成為新進的“中國概念”。
對此,上述分析師認為,雖為民企,但億利無論從技術還是商業模式上已贏得產業的信賴和尊重;生態修復產業趨于成熟,市場份額爭奪也隨即告別叢林時代,資本市場正在關注新的價值;此外,億利生態產業服務商的戰略藍圖已然成型,隨著兩大主業的重組,一個更大的行業頭部企業正在崛起。
深耕細作布局全產業鏈
“30年來,億利轉型過許多次。”一名在億利集團工作超過25年的高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前十年,治沙只是為了保住鹽廠活命;第二個十年,治沙產生了利益的空間;第三個十年,億利獲取了全球的技術、金融、人才的支持,真正實現了生態修復與產業的融合。可以說,億利每一次轉型,都讓生態和產業有了更緊密聯系,現在,我們正向著世界領先的生態產業服務商邁進。”
據了解,生態企業的發展路徑主要有兩類:一是迅速擴張做大市值;二是精耕細作布局全產業鏈。億利選擇了后者,以技術積累和協同的商業模式,致力于生態修復和綠色生態產業的融合發展,實現戰略轉型。
億利集團董事長王文彪表示,生態產業服務模式,就是在億利30年發展經驗上提煉而成,即通過規模化生態修復,實現農業土地、工業土地、城市土地的增值,導入包括潔能環保產業、文化旅游產業、生態康養產業、農、牧體驗產業等綠色產業,實現多重生態產業收益,這也是生態產業服務的藍圖和造血模式。
需要一提的是,近些年,隨著城市土地增值空間擴大,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利好推動下,億利從沙漠走向城市,斬獲許多生態修復訂單。生態修復也因此成為了生態產業服務商盈利模式的前沿陣地。
目前,生態修復的模式以EPC、PPP為主,是億利的短期收益來源,其主要客戶群體在于政府。但以EPC為主的盈利局限性很明顯。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認為,EPC模式回款快,現金流短,是主流生態修復模式,但項目結束后其現金收益停止。
實際上,隨著庫布其沙漠生態修復的規模化成效,億利逐步引進了神華、華誼、萬達、泛海、正泰、法液空等國有、民營和外資企業,共同建設了庫布其沙漠生態工業園區和達拉特能源循環經濟園區,實現了長期“造血”。
王文彪還指出,生態修復僅僅是億利盈利的切入口,更重要的收益在于土地增值。即經過修復后的土地,可變成工業用地、城市用地和農業良田。這個階段,億利生態通過生態工程技術服務、修復土地增值、土地開發變現、股權分紅、土地招商分成等,從而獲得中期現金流。綠色產業導入及運營盈利,成為億利長期的收益來源。這種模式在“庫布其沙漠億利生態示范區”已形成落地。
(策劃 李春蓮)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