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王小康
11月21日晚,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控股股東美的控股有限公司的函件,提議在本次換股吸收合并實施完成后,美的集團進行首次年度分紅時,該年度現金分紅金額占該年度合并報表中凈利潤的比例,將在2017年度分紅比例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適當的提高。
2017年美的集團分紅金額占當年凈利潤的比例已達46%,過去三年,美的集團分紅約195億,充分展現了優秀的公司治理及公司對股東回報的高度重視。
同日,小天鵝發布公告稱,小天鵝收到控股股東美的集團提議分紅的函件,提議在本次換股吸收合并經中國證監會核準后正式實施前,小天鵝進行一次現金分紅,每股現金分紅的金額為4元,合計總金額約為25.3億元,約占2018年第三季度末小天鵝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的85%。
溢價換股又大額分紅
10月24日,小天鵝與控股股東美的集團同時發布公告,計劃實施換股吸收合并方案,小天鵝A股和B股的換股價分別是50.91元/股和48.41港元/股,溢價率分別為10%和30%。
在A股大盤下行周期里,小天鵝的股東享受溢價換股,讓市場上許多投資者紛紛大呼太過幸福。
不過,小天鵝股東的幸福還不止與此。11月21日晚,小天鵝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控股股東函件,提議在合并前實施大額分紅,每10股現金分紅高達40元。相較于A股市場大量長期不分紅、小額分紅的上市公司,小天鵝此次分紅可謂“豪華”。
小天鵝公告中稱,此次控股股東美的集團在即將吸收合并小天鵝前夕,主動提議小天鵝分紅給廣大股東,體現了美的集團負責任、注重投資者回報的積極態度。
而美的集團的負責任,并不僅僅表現在大額分紅提議,更體現在小天鵝的十年輝煌成長。
美的再造小天鵝
上世紀90年代前后,小天鵝曾連續多年領跑國內洗衣機行業,“全心全意小天鵝”是小天鵝家喻戶曉的廣告語,成為一代人充滿情懷的回憶。
隨著小天鵝的高速發展,大企業病也隨即而生;在經歷了連續大額虧損、實際控制人轉手等一系列變動之后,小天鵝終于在2008年選擇了“背靠大樹”,納入美的集團旗下。
收購后,美的集團將旗下所有洗衣機業務整合到小天鵝,并通過管理技巧,讓小天鵝實現了再次騰飛。
根據小天鵝財務報告顯示,美的集團入主后,小天鵝的業績持續增長。
2017年,小天鵝實現營收213.85億元,比2008年的42.93億元增長近4倍;實現凈利潤17.08億元,比2008年的0.25億元增長近70倍。
同時,小天鵝的股價表現也非常喜人。小天鵝股票考慮除權除息因素的前復權價從2008年最低點的2.57元/股,增長到了吸收合并重組停牌前的46.50元/股,增幅達到17倍。
除此之外,美的集團控制下的小天鵝分紅也變得大方。美的集團控股前,小天鵝上市11年,累計只現金分紅6.28億元;而2008年美的集團控股后至今,小天鵝已經累積現金分紅23.4億元,此次更是提議一次性現金分紅25.3億元,彰顯了回報股東的誠意。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亦曾表示,合并后美的將把小天鵝無錫總部設為美的集團的洗衣機事業研產銷總部并加大研發制造投入,不但繼續保留小天鵝品牌,還將進一步做強做大小天鵝。
戰略吸收合并美的小天鵝前景可期
經歷十年發展,美的集團和小天鵝均成為了家電行業的標桿企業。美的集團是白色家電市場三強之一,成為全行業的絕對龍頭,小天鵝也取得了洗衣機產業市場份額第二的成就。
今年以來,隨著家電行業“地產紅利”的逐漸消失,全行業都面臨著增長策略戰略調整的壓力。美的集團和小天鵝敏銳地順應了行業發展的趨勢,選擇實施吸收合并。
在合并后,美的集團和小天鵝將通過深度融合,實現智慧家居的全覆蓋,打通境內外和線上線下全渠道,依托強大研發和智能制造能力,全面實施“雙智”戰略。
美的集團相關人士表示,本次美的集團吸收合并小天鵝,是基于長期產業協同整合的戰略考慮。在多品類協同運作、國內三四級市場深耕細作及海外研產銷基地協同拓展等方面,依靠小天鵝單一產業布局,難以發揮整體優勢且因關聯交易決策效率不能滿足市場競爭的需要。“吸并或整合是市場投資人長期以來多次關注的焦點問題,公司為此付出了很大的決心與誠意,若方案最終未被通過,公司長期內都將不再考慮替代或補充方案。”上述相關人士表示。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