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信科技(300088)的易主,是一個民營企業在震蕩市場中如何化解質押風險的故事,也是一場剛啟幕的國資馳援上市公司的“賦能投資”探索。
國資強省安徽近期出現一例精巧的接盤方案。由安徽省屬國企牽頭,央企和市屬國企參與,三方聯手通過協議轉讓方式,以合計不到14億元現金獲得一家行業龍頭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國資方將占上市公司董事會多數席位,但不干預公司經營管理——“不管資產,只管資本”。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相關接盤資金已經全部到位,長信科技實控人變更進入倒計時。安徽省投資集團(下簡稱“皖投集團”)旗下安徽鐵路發展基金(下簡稱“鐵路基金”)攜手招商局資本、蕪湖市建投,共同發起設立一家特殊目的公司蕪湖鐵元投資。鐵元投資將通過協議方式受讓11.81%長信科技股權,同時獲得5%股權的48個月表決權,入主上市公司,皖投集團將由此成為長信科技實際控制人。
這是安徽國資近年來接盤民營上市公司的首例。隨著交易獲得安徽省國資委放行,長信科技將成為皖投集團控制的第一家上市平臺。在各地國資出手救援的大潮下,曾經用改革鍛造出“海螺水泥奇跡”的安徽國資,能否乘借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東風再添輝煌,值得市場關注。
從“不舍減持”
到平倉風險
剛開始,長信科技大股東是想盡量少出讓股權,化解大股東的質押風險。長信科技副董事長,實際控制人之一高前文坦言,“公司戰略布局清晰,管理團隊配合默契,怎舍得出讓股權?”
今年是長信科技上市的第八年。這家公司因供貨特斯拉中控屏、儀表盤而廣受關注,多年來深耕蘋果產業鏈,目前也是小米、華為等高端手機全面屏模組的重要供應商。ITO導電玻璃、觸控顯示一體化和TFT面板減薄業務三大板塊逐漸占據行業領軍地位。剛交出的三季度報告顯示,長信科技今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71.30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32.93%達到6.08億元,盈利能力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若四季度能保持增長勢頭,今年公司利潤有望達到2008年上市時利潤的15倍,創歷史新高。
長信科技多年受制于股權分散的“阿克琉斯之踵”。公司創業板上市時的控股股東是香港東亞真空,主要為財務投資。2014年東亞真空減持“讓路”,長信科技管理層持股平臺新疆潤豐“上位”成為持股18.97%的第一大股東。后來,長信科技董事長陳奇、副董事長高前文等9名董事高管簽署一致行動協議,9人合計控制了23.84%股權,是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因業績向好而自身持股比例較低,自上市以來,新疆潤豐和管理團隊不僅未曾減持過長信科技股份,更多次自籌資金出手增持。此外,2016年長信科技策劃收購鋰電企業比克動力,當時為保證收購不致大幅稀釋持股比例,力保實際控制人地位,陳奇和高前文出資入股比克動力,以期在交易完成后提升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上述合計逾10億元的資金主要都來自于股票質押。此外,新疆潤豐還作為控股股東向公司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的參與人提供了收益保底承諾。資金壓力可見一斑。
A股市場的不斷震蕩,讓管理團隊持股高比例質押的風險逐步呈現。2017年11月,長信科技股價最高曾達到10.63元/股,但今年公司股價下跌嚴重,6月27日、28日,新疆潤豐及高管個人連續兩次補充質押。長信科技停牌轉讓前,股價已腰斬至5.12元/股。
但市場已無便宜的資金。證券時報記者從多家券商了解到,今年2月后,各證券公司逐步收緊股票質押融資業務,部分券商暫緩新增股票質押業務或到期不再展期,最近的消息,目前A股市場股票質押的融資成本已經達到7.5%-11%。與“惜售”之情相比,轉讓股權是用市場化方式化解質押風險的理性選擇。但促使長信科技管理層決意放棄控制權的,是安徽國資方面以“管理層不變”為前提,提出一份“賦能投資”的融合發展方案。
安徽國資
“3+X”戰略落地
今年年初開始,陸續有地方國資與長信科技管理層接觸。在市場質押風險累計到高點的今年7月,新疆潤豐收到來自安徽省最大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皖投集團的橄欖枝。
皖投集團此前明確提出“3+X”發展戰略,要建設基建、產業、金融三大平臺,打造若干(X家)控制性的上市公司。資料顯示,皖投集團注冊資本300億元,由安徽省國資委獨資設立,總計持有安徽鐵路基金89.04%的股權,安徽鐵路基金正是這次接盤長信科技的主導方。
“用國有企業的實力加上民營企業的活力,探索一條新的路子”,安徽鐵路基金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時報采訪時表示,是國資方主動先提出“不干預標的公司的自主經營權”,承諾“管資本”而非“管資產”,控股上市公司,但不干涉公司日常經營,攜手上市公司打造大平臺、大產業鏈。
收購方主動提出,長信科技管理層36個月內不離職,并將之作為談判基礎的誠意,減輕了標的公司管理層的一些疑慮。上述鐵路基金負責人表示,為保證長信獨立運營,國資將只通過“公司章程、董事會、戰略”三方面來“管好資本”。安徽國資方將占據董事會多數席位,在7名非獨立董事中派駐4名董事。公司也將為長信科技出謀劃策,在尊重自主權的前提下,協助其制定發展戰略。
三級國企合作成立特殊目的公司,接盤上市公司股權的結構創新的構想來自于皖投集團高層,目前較少先例。“鐵元投資”以鐵路基金命名,鐵路基金代表安徽省國資控股70.82%,招商局、蕪湖建投旗下基金“深圳國協一期”及“蕪湖產業投資基金”分別參股蕪湖鐵元14.18%、15%,央企、省屬和市屬三級國資企業聯合入主,這和皖投集團堅持“國有資本放大功能”的風格一脈相承。
用不到10億元的資金“以小博大”的同時,兼顧雙方利益綁定,是交易設計另一大特點。鐵元投資通過受讓11.81%股權,加上5%的委托表決,以16.81%的股權獲得上市控制地位,其中安徽鐵路基金實際出資9.985億元。同時,協議約定原大股東保持8.97%的股權并在未來3年不減持,僅在國資同意下才能增持。
有接近安徽國資的人士透露,進入國資序列將助力長信科技融資等,提高其抗風險能力。后續,安徽國資方面不排除以參與長信科技可轉債或籌謀共同設立并購基金,置入優質資產等方式,逐步提升對長信科技的持股比例。
長信科技成為皖投旗下“3+X”戰略落地的第一家控股上市公司?;仡欓L信科技初上市的港資控股時代,香港大股東實際不參與運營。如今國資表態“不干涉”,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是管理層“退回”到二股東位置。
本次股權受讓完成后,為保國資控股地位,長信科技原實際控制人之間簽署的一致行動人協議將全部解除。高前文稱,化解質押危機外,他們更希望主動“擁抱”安徽省產業發展戰略和產業規劃,實現優勢互補。
融合探路“賦能投資”
這是安徽國資多年來第一次主動控股民營上市公司,方案也得到了國資管理部門高效審核放行。
“國資并非像外界想的流程復雜和行事僵化”,一位接近安徽省國資委的內部人士稱。今年3月,國資開始尋覓合適資源,7月開始,鐵路基金與長信科技經過三輪磋商,派出四隊人馬深度調研長信科技蕪湖本部和東莞公司,到9月敲定股權受讓,雙方談判時間不到百日。招商局和蕪湖建投作為跟投方,決策更快。本次接盤股權是為履行國企紓困之責,但首先還是得符合鐵路基金投資的硬性標準:首先人員上,標的公司需有優質管理、技術團隊;二是在公司層面上,治理規范,財務相對穩?。坏谌强梢?ldquo;賦能投資”,布局戰略新興產業,有拓展產業鏈、產融結合的空間。
目前尚不知下一步具體合作的內容。記者了解到,目前安徽省國資委旗下有29戶省屬企業,盈利能力在全國居前。在擁有國資方“紅色基因”后,除了在融資方面能得到一定支持外,安徽國資方面也將幫助長信科技和京東方、江淮汽車等產業上下游企業進一步深化合作。
在金融投資方面,皖投集團近年來持續探索“供應鏈金融+基金管理+基金”等產融結合模式,推動上下游企業集群發展,孵化了系列高科技產業公司。去年僅鐵路基金的資產總額就達到263億元;皖投旗下還設了百億量子基金,和華米科技、科大訊飛等合作設立了語音基金、智能硬件基金等。后續省投也不排除通過設立產業基金等方式助力長信發展。
長信科技目前正募集資金建設“觸控顯示模塊一體化智能穿戴項目”,瞄準OLED柔性觸控顯示市場。公司判斷,目前國內京東方、深天馬等廠家加碼柔性OLED面板產能國產化方興未艾,鑒于柔性OLED在智能手環手表等消費電子上應用廣泛,相關市場規??赡苡?016年的37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155億美元。與之配套的柔性OLED觸控顯示模組也將有巨大的空間。長信科技已前瞻性布局OLED模組領域,實現成熟的硬屏OLED批量出貨。
最新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總計3.552億部,同比下降6%,成為連續第四個季度同比下降,但華為出貨量增加32.9%,蘋果公司出貨量上升0.5%。長信科技通過夏普成功打入蘋果產業鏈,在國產全面屏浪潮里也占得先機,完成供貨華為、小米、OPPO和VIVO等品牌中高端手機的轉型。
因此,智能手機出貨量雖下降,但市場向大品牌集中的趨勢更加明顯。今年前三季度,長信科技三大業務板塊產能均供不應求,產品毛利率大幅提升,第三季度單季度實現扣非利潤2.40億元,同比大增58.74%,利潤增幅遠高于營業收入31.91%的增幅。子公司東莞德普特的經營模式由OEM向ODM轉變,雖然帶來了現金流量凈額現金流在一定時間內減少,但公司認為這一情況到今年四季度可以扭轉。從中長期看,公司在車載等中大尺寸觸控屏的布局也會迎來收獲。
鐵路基金相關負責人強調,國資接手目的在于“幫助改善長信科技的經營能力邊際”,讓長信科技能“跳得更遠,夠得更高”。他稱共同做強做大上市公司,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維護全體股東的利益,是國資新實控人的目標所在。
據了解,本次股權轉讓對價的50%首先用于解除出讓方新疆潤豐和德普特的股權質押。隨著本次股權轉讓完成,懸在長信科技管理層頭頂的質押警報終于完全解除。這正是過去三年里長信科技投資者在投資者平臺上反復追問的難題。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17:14 | 萊美藥業:納米炭鐵是在公司產品納... |
17:14 | 廣博股份: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數... |
17:14 | 盛幫股份:目前使用PEEK材料的產品... |
17:14 | 阿爾特:機器人業務目前處于早期培... |
17:14 | 怡亞通: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 |
17:14 | 南山控股:控股股東中國南山已全額... |
17:14 | 易天股份:研發過程中會使用到PLM... |
17:14 | 國藥一致:公司目前無重組計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