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萌
10月30日晚間,中體產業披露了三季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4434.3萬元,同比增長12.58%。在業績持續增長的同時,中體產業運營的的北京國際馬拉松(下稱“北馬”)和環中國國際自行車賽(下稱“環中國”)兩大國際賽事也在9月下旬相繼收官。
從運營精品賽事到體育業務轉型升級,作為國家體育總局旗下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中體產業正從體育全產業鏈發展向打造體育產業價值鏈轉變,同時,公司也致力成為中國體育產業標桿企業。
自行車頂尖賽事的管理者
9月23日,2018年第九屆環中國賽在貴州安順圓滿收官,自9月8日2018環中國揭幕戰,環中國賽歷時16天,途經四川、湖南、湖北、廣東、貴州五省以及重慶市,共13個賽段。
自2010年創辦,環中國已成功舉辦八屆,賽事已走過中國12個省、直轄市,共61座城市,吸引了來自世界五大洲83個國家700余名職業車手參賽,成為繼環法、環西、環意、環湖賽四大賽事之后競賽天數世界第五、亞洲第一的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環中國能從名不見經傳到亞洲第一,比肩環法的背后,離不開中體產業子公司中奧體育產業有限公司(下稱“中奧體育”)的持續運營與推廣。自該項賽事開啟以來,中奧體育一直負責承辦和推廣,并與自行車運動協會共同確定賽事每年舉辦,在比賽道路、獎項設計等多方面針對中國國情進行合理安排。
經過十年的運營推廣,環中國賽已成為持續展示中國風貌的世界品牌賽事。談及環中國,中體產業副總裁、環中國組委會秘書長楊力表示,經過每年不斷創新與發展,環中國“美麗中國,文化之旅”的主題進一步被深度挖掘,未來他也期待賽事能打造成為代表國家形象、國家品牌的中國最高水平賽事。
事實上,伴隨著《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7號)、以及體育總局聯合發改委等十部委共同印發的《自行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發布,自行車賽事不再是單純的體育賽事,已變成一項產業。
中體產業董事長王衛東指出,自行車運動是參與人群數量眾多、影響力廣泛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環中國比賽進行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為辦賽當地群眾帶來直觀的觀賞性,還可以展示當地城市形象、帶動當地騎行產業發展。同時,自行車運動產業具有產業鏈長、涉及范圍廣、市場規模大等特點,發展潛力巨大。無論是企業品牌的宣傳、賽事活動的推廣、甚至是城市體育形象的展示,自行車賽事都能作為良好的載體去呈現。
“未來,我們不僅僅把目光放在這一個月的比賽,還要把環中國的概念全面打造起來,形成品牌,作為貫穿全年的活動,為政府、企業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為各地帶來他們想要實現的“體育+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王衛東表示。
聚焦精品賽事的運營者
能堅持十載打造一項全球性的體育賽事已屬不易,然而作為國內體育賽事運營的佼佼者,中體產業還擁有北馬、廣州國際馬拉松、武漢馬拉松以及帆船賽事等多項精品賽事。
以北馬為例,長期運營方是中體產業下屬公司中奧路跑,北馬能夠成為“國馬”、國際金標賽事的背后離不開其良好的運營管理。數據顯示,2018年北馬報名人數首次突破11萬大關,創歷史記錄。在談及運營北馬的經驗時,中奧路跑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會在每一屆北馬結束后進行總結經驗,發現并解決問題,持續提升運營管理水平。
據了解,今年北馬在賽事品質、賽事服務、競賽專業性上進行全面提升,如增設京劇、拉拉操、音樂加油站等團隊表演,豐富賽道趣味性;在醫療保障方面,從30公里處開始增加保障密度,每50米增設一名醫療志愿者為選手服務;在補給保障方面,自起跑后5公里開始至40公里處為止,每2.5公里處設置1個補給站,并在終點設置水站、食物補給點和按摩放松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北京馬拉松首次增加賽事手環,有效的提高的競賽的公平性,展現了北馬精益求精的競技精神。
不僅如此,中體產業對未來精品賽事運營也做出了更多創新與升級。據中體產業半年報,在馬拉松方面,公司成為“北京馬拉松、武漢馬拉松、廣州馬拉松”三大馬拉松賽事的運營機構,領先國內馬拉松產業。在騎行運動方面,中體產業正在籌劃整合自行車運動項目資源,以“2018環中國”為先行示范,聯合“國家平臺力量”,打造“騎行中國”系列賽事。
與此同時,中體產業還大力聚焦體育產業“頭部資源”,重點拓展帆船帆板、冬季運動賽事方面等運動項目。截至目前,中體產業已成為2018城市俱樂部國際帆船賽獨家市場開發運營機構,將在帆船帆板賽事的開發與運營方面進行新的嘗試。
10月17日,中體產業與青島體育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中體產業和青島市體育局將充分利用各自優勢和資源,共同構建全面發展的新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為促進中國帆船運動普及,推動中國帆船運動培訓標準化、產業化,提升帆船運動品牌價值做出努力。
體育產業轉型升級實踐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育產業是前景十分廣闊的朝陽產業”。當下,中國體育產業已經迎來了從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發展理念的轉變。同時,這種轉變也給市場帶來了更多的活力與想象空間。
據國務院此前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到2025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要超過5萬億元。按照2014年我國體育及相關產業產值1.35萬億元進行測算,2014年至2025年我國體育產業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高達13.45%,這也意味著中國體育產業目前正處于黃金十年的發展期。
作為國家體育總局旗下唯一上市公司平臺,如何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和資本市場工具激發體育類國有資產活力,在體育產業新的市場空間占得先機,已成為中體產業的新的責任和使命。
事實上,自2018年年初中體產業管理層的變化開始,公司業務轉型升級之路已悄然展開。2月28日,彼時任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司長的王衛東出任中體產業董事長兼總裁,在上任后一個月,王衛東就著手解決中體產業大股東此前承諾注入優質資產的相關事項。而這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據中體產業9月21日最新披露的重大資產重組草案顯示,公司擬以10.8億元收購中體彩等四家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權,支付方式為發行股份和現金支付。資料顯示,中體彩科技與中體彩印務的主營業務屬于中體產業體育彩票業務的上游板塊,國體認證與華安認證的主營業務與中體產業的主營業務同為體育相關行業。隨著上述交易的完成,中體產業的體育產業鏈布局將更加完備。
這僅僅是第一步,在完善自身體育產業鏈布局的同時,中體產業也將目光瞄準了如何將產業鏈各個環節進行結合,從而創造更多價值。而從中體產業現有業務發展來看,未來擁有足夠大的想象空間。
除在賽事運營上力爭精品外,中體產業目前在體育產業鏈條上還具備休閑健身、體育空間內容與運營、體育教育培訓、體育彩票服務、體育媒體、體育地產、體育投資等細分業務。
可以看出,不管是對普通受眾,還是專業競技賽事,亦或是體育產業基礎設施以及周邊延伸,中體產業已具備了相當豐富的資源。而從業務轉型升級內容來看,中體產業已找到“法門”,公司根據不同業務受眾對象、特點親近市場,進行布局,尋找到了各板塊與體育消費群體的契合點。
以休閑健身為例,中體產業在積極推廣全民健身的活動同時,也進行了“健身+互聯網”的探索,在原有中體健身俱樂部的基礎上,研究新型連鎖發展模式。
而在體育空間內容與運營方面,中體產業則重點打造大型公共場館運營、體育小鎮運營、體育綜合體運營等三種核心運營模式。與傳統的運營模式不同,中體產業重點以多種體育空間為依托,打造和植入優質的體育IP和標準化的體育產品,形成系統化、標準化、專業化的集合運營。
在內容方面,中體產業聚焦“優質IP”,眾所周知,“優質IP”自身帶有巨大流量,這將有助于提升運營空間的品牌影響力。同時,一個IP所附帶內容的關聯性,將會讓體育空間整體規劃布局更加系統化。目前,中體產業已經逐步形成了“中體運動城”、“自行車公園”、“馬術公園”等系列體育產品。
中體產業應勢而為,積極推出“中體運動城”這一混搭型體育城市綜合體,以“創健康運動新生活、做體育商業引領者”為使命,讓更多的人享受健康生活、享有健康未來。
而在集合運營方面,中體產業致力于運營場地的可持續化發展,在擁有運動、休閑功能的同時,增加生活、娛樂等功能,從而賦予運營空間更多活力。對于上述體育空間內容與運營方面的探索或將有新的樣本出現。
前不久,中體產業與陜西體育局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公司將結合自身產業資源優勢、小鎮建設經驗,積極配合陜西省體育局打造一批精品體育特色小鎮。同時,雙方還將共同打造體育產業園區建設,吸引一批體育制造企業落戶陜西,陜西省體育局制定相關配套政策,中體產業為產業園區運營提供指導與服務。
此外,在其他業務板塊,中體產業的轉型升級較以往貼近了體育產業當前發展趨勢及廣大群眾的需求,而這些舉措將會給中體產業的業務帶來更多活力,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不難看出,在國家體育產業大發展的浪潮中,中體產業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體育類國企改革,并積極進行轉型升級,在市場看來,隨著自身在體育產業的內生外延以及自身國有上市公司資源優勢,中體產業已打開成為中國體育產業標桿企業的晉級之路。
21:06 | 東寶生物:5月9日將舉行2024年度網... |
21:06 | 萬興科技:關于取得金融機構股票回... |
21:06 | 新城控股:5月26日將召開2024年年... |
21:06 | 神馬電力: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五次... |
21:06 | 嘉元科技:關于不向下修正“嘉元轉... |
21:06 | 聲迅股份:第五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06 | 海特生物:第九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06 | 神馬電力:第五屆監事會第二十次會... |
21:06 | 哈焊華通:第四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 |
21:06 | 奧來德:5月22日將召開2024年年度... |
21:06 | 神思電子:關于收到政府補助的公告 |
21:06 | 九典制藥:累計回購公司股份500000...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