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群股份5月份宣布收購韓國樂天在華東地區的72家門店,以及香港兩家公司等資產,目前交接尚未完成,但公司方面已經推出了一個密集的門店開業計劃,這引起業內及資本市場的擔憂,公司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支撐這個計劃?貨品配送、運營管理、團隊組建等相應的復制能力是否具備?
“對于利群來說,資金不是問題,我們的現金流一直都比較充足。”利群股份(601366)董事長徐恭藻7月27日作客證券時報·e公司微訪談時表示,利群良好的現金流來自于公司多年來對發展步伐的把控,“這么多年,我們堅持一點:穩健發展。”
對于新店密集開業,徐恭藻認為,人才是利群目前的最大難題,72店開業,至少需要400名中層以上的管理骨干,這對利群來說壓力較大。他計劃公司派出一部分,在原樂天各門店管理團隊中選用一部分,“兩個方面一結合,人員問題基本可以解決了。”
如何控制現金流?
對于零售業來說,現金流是企業的生命線,如何控制現金流,是零售企業的重大課題。
徐恭藻認為,控制現金流的最好辦法就是要管控好企業發展的步伐,“發展過快,超出你的能力了,就會帶來資金緊張。”
“利群在往外花錢的時候非常謹慎,我們不亂投項目、亂花錢,每一個項目都是要經過充分論證的。”徐恭藻介紹,不僅如此,在資本運作方面,利群也非常謹慎。自上市以來,公司大股東沒有做過股票質押,也沒做過包括非公開發行在內的資本運作。各方面的謹慎保證了公司現金流良好。
針對業內及資本市場對于公司資金問題的擔憂,徐恭藻表示,“這次收購樂天的部分資產,雖然項目比較大,流動資金再加上裝修,一共需要大約近30個億。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我們有這個能力來做這個事兒,因為我們的資金管理比較好。”同時,很多跟公司合作的廠家都表示非常支持利群開新店,并給公司延長了賬期。
良好的現金流,以及合作廠家的支持,加快了公司的開店步伐,公司新近推出的開店計劃顯示:8月3號先開5家店,8月16號前再開5家,8月30號以前再開8家,10月底以前開30家,春節前72家門店全部開業。
“其實我們很多年以前就具備向全國邁進的實力了,但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所以就放慢了發展步伐。”徐恭藻表示,此次收購樂天華東區門店,是公司走出山東、邁向全國的好機會,“利群要么不做,要做,就把每一個項目都做好。”
但徐恭藻同時也表示,“收購再加上新店開業,在短期內會對我們的業績有些影響,但是下半年在消化樂天的一些費用的情況下,我們仍然會保持一定的增長。利群是有發展后勁兒的。”
人員已經基本解決
“現在最難的就是人的問題。”徐恭藻在訪談中坦率表示,公司曾經因為干部外派會面臨一些困難,適當放慢了對外擴張的步伐。上市后因為定位發生變化重新確定了跨區域發展的戰略,增加了駐外人員的補貼標準。“這次是72家店開業,假定我們先開60家,一個店派5、6個人的話,這就需要大約400人,這對于我們來說,壓力非常大,原來儲備的人才也沒這么多呀。”
公司方面計劃把所有的商場副總經理全部派出去,“這樣還不夠,我們再提拔一部分,當地再用一部分,兩個方面一結合,這樣人員基本可以解決。”徐恭藻介紹,“當地的總經理我們會用到60%-70%,我們會派出30%-40%的總經理,以及一部分副職,中層干部也會結合使用。我們一共能派接近400人吧。”
徐恭藻同時也表示,兩方人員結合使用,雙方在企業文化、管理理念、經營流程等方面,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融合。“目前,40多家門店的管理團隊已經安排完畢。還有10幾家門店正在交接中,完成交接后,我們會陸續派人過去。”
“新零售”應該抓住本質
對于時下流行的“新零售”、“定向精準營銷”,徐恭藻認為,不管是“新零售”還是“傳統零售”,其本質都是商業,“商業最根本的東西,就是給顧客創造便利,提供價廉質優的商品,顧客愿意到你這兒來買東西,這是一個關鍵。我認為任何趨勢、業態,都要圍繞這個來做,包括所謂的大數據分析。”
徐恭藻進一步分析,“商業行業里有一句話叫‘貨不全不賣錢’,你光挑那些所謂的賣得好的商品,但老百姓的需求是不同的,顧客到了你的店里發現貨不全,來的顧客就會逐漸減少。所以,定向精準營銷是可以的,讓賣得好的商品占比高一些,但是不可以賣不動的就不進貨了。”
他還特別強調,“我們做商業,特別是做藥,一定要考慮質量好、貨全,時間長了,顧客就不上別家去了,因為這里什么都能買到。這樣可能會導致一些商品過期,浪費一些資金,是有一些損失,但在老百姓的口碑中,這是必須的。”
而在線上業務的發展規劃方面,徐恭藻表示,“我們沒有宏大目標,順其自然吧,但我們已經選對了路徑和模式,電商業務的發展就會很快,每年會有較大增長。現在是打基礎、儲存客戶,隨著客戶的增多,每年增長百分之幾十是沒問題的。”
據悉,2016年以來,公司放棄了原有的電子商務業務模式,把線下商品全部搬到線上,取消了原有的商城模式,推出基于實體店的O2O和基于供應鏈資源的B2B業務。“這個模式已經運作了一年,今年我們會實現銷售收入10個億,這個量并不大,但意味著我們這個模式已經成形了。”徐恭藻介紹,公司的線上業務沿用了線下的統一采購及配送模式,成本大大下降。隨著配送量的加大,未來該項業務將較快實現贏利。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