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5月15日凌晨,MSCI正式公布A股“入摩”名單,共計234股納入。作為A股市場上“白馬股”典范的格力電器成為僅有的4只家電股之一。證券業人士表示,首批“入摩”股票,是A股中優秀投資標的的代表,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也將因此得到境外增量資金的眷顧,有望對其未來的市場表現帶來正面影響。
首先要說一下何為“入摩”,為什么“入摩”如此牽動人心。這個“摩”是指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簡稱MSCI,是一家提供全球指數及相關衍生金融產品標的國際公司,其推出的MSCI指數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最多采用的基準指數。MSCI的市場地位決定了一旦某個市場被納入其指數,就有可能獲得大量資金的青睞。換句話說,如果股票被納入MSCI相關指數,就有可能獲得全球投資者買入,尤其是那些追蹤指數的被動管理型基金。
鑒于MSCI指數的巨大影響力,“入摩”的象征意義有些類似于中國“入世”,對尋求國際化的A股市場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在A股連續三次“闖關”失敗后,MSCI于2017年6月21日宣布,將從2018年6月開始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ACWI全球指數。彼時,MSCI計劃初始納入222只大盤A股。
5月15日凌晨,MSCI發布半年度指數評審結果,正式宣布234只A股將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今年6月1日起生效。
如果說,去年6月“入摩”的消息刷屏是正式敲定A股“入摩”,闖關成功,這一次則是因為正式敲定“入摩”股票,標的揭曉。投資人士表示,此次調整是納入之前的最后一次股票池調整,首批納入指數的股票,作為A股優秀標的的代表,其象征意義較大。有券商研究員甚至稱,此次調整對中國市場至關重要,可能是多年以來最重要的一次。
業內人士表示,MSCI指數之所以能夠獲得全球投資者認同,將其作為資金配置的重要參考,主要是基于MSCI指數的客觀公正性、實用性和參考性,能夠成為首批納入MSCI的A股必然也是經過了嚴格篩選,在很多方面應該符合國際投資者的“審美標準”。
綜合一些研究機構的觀點來看,他們認為,能夠納入MSCI的A股股票普遍具有如下3種特征:一是大市值及行業龍頭;二是高股息率;三是估值與業績匹配。
這三方面恰恰是格力電器具有的顯著特征,因此也就不難理解,格力電器能夠成為A股家電板塊的代表,被納入MSCI相關指數。
作為馳名全球的家電制造企業,格力電器是家電行業尤其是空調制造企業中的龍頭,是唯一成為“世界名牌”的中國空調業品牌,其產品產銷量連續多年全球領先。
格力電器向來以穩健的增長著稱,1996年上市以來,格力電器營業收入從28.41億元擴大到了2017年的1500億元,歸母凈利潤從1.86億元增至22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均超過20%。但市盈率長期在10倍甚至更低水平徘徊。估值與業績的匹配度,讓其成為藍籌股的標桿。
格力電器也是A股市場上公認的高分紅、高股息率的投資標的。自1996年上市以來,格力電器已累計實施現金分紅19次,累計分紅約418億元,分紅率高達38.84%。最近十二個月的股息率超過3.7%,遠高于1年期定存基準利率。
作為深市A股主板股票,格力電器股價屢創新高,目前總市值超過2900億元,長期位居深市十大權重股之列。
應該說,格力電器身上具有奉行價值投資理念的海外投資者看中的所有標簽,被納入MSCI是實至名歸。這一點,從格力電器的股東結構上就可見一斑。截止公司2018年一季度末,境外投資者通過“陸股通”持有公司股票約4.90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8.15%,僅次于公司前兩大股東格力集團、河內京海擔保。
市場人士指出,被納入MSCI,除了彰顯公司本身的投資價值之外,也將實實在在地享受增量投資資金的配置效應,對其之后的市場表現帶來正向推動作用。
MSCI公司CEO費爾南德斯曾稱,A股初始納入后可吸引約170億美元-180億美元,未來完全納入后,預計資金流入將達到3400億美元左右。
市場預計,這些資金將主要圍繞A股排名靠前的藍籌股進行布局,格力、茅臺、平安這類大藍籌更加受益。“這些股票,拿著放心!”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表示。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