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一向以高分紅在資本市場上備受關注的格力電器(下稱“格力”),卻突然宣布“不分紅了”,引發外界一片嘩然,原本在一片祥和中期待著格力高分紅方案的資本市場,畫風驟然生變。隨后,格力緊急回應:考慮中期分紅。
格力的這句“中期分紅”給外界無限想象空間,也再度引發熱議。
一位格力內部高層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公司董事會已經通過‘2017年不分紅’的方案,這個應該不會再有較大變化。格力此次在公告中所說的中期分紅,應該指的是會在2018年進行分紅。”
對于分紅的方案和時間,他稱:“具體方案還沒有定,可能要等半年報后才能明確,分紅時間或在下半年。”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發布的第六天,格力兩高管共斥資約122萬元對自家股票進行增持。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格力股價近日出現較大波動,高管增持有力挺股價的意味,對公司長期發展充滿信心,但也不排除與即將到來的董事會換屆選舉有關。”
不分紅引連鎖反應
中期分紅要到下半年
格力的一聲“不分紅”震徹了整個A股市場,在引發熱議的同時也引起各方的連鎖反應。
4月25日晚間,格力電器發布了2017年年度報告,利潤分配方案為:不派發現金紅利,不分紅股,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
一向豪爽的格力不分紅了,市場瞬間炸了鍋。4月26日早盤,格力一度接近跌停,截至下午收盤,格力電器大跌8.97%,報收45.58元,市值約2742億,較前一日縮水了272億元。緊接著,深交所發出關注函,讓格力就不分紅原因進行說明。
格力的反應也可謂迅速,當天晚間就突發公告稱,充分考慮到投資者利益,公司決定進行2018年中期分紅。
不過,在格力內部人士看來,2017年不分紅幾乎已成定局。“董事會已通過這項方案,就不會輕易改變。中期分紅應該指的是對2018年進行分紅。”
“各方有如此之大的反應,主要是與市場對格力分紅有較高的預期有關。”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副秘書長張劍鋒認為。
格力可謂是家電企業中分紅最慷慨的企業。Wind數據顯示,1996年上市以來格力共分紅19次,現金分紅金額達到417億元,分紅率達40.96%。
自董明珠2012年就任董事長以來,格力的分紅力度不斷增強。股利支付率從40.4%提升到70.22%,格力僅用了4年的時間。格力2017年的年報和分配方案尚未出爐時,市場已經對此產生了期待,不少投資者都在翹首以盼格力新一年的分紅方案。
如今,董明珠一句“不分紅”,讓很多機構表示不能接受。
“作為格力管理層而言,其更多看到的是公司的長期利益。投資者也無需反應過度。”業內人士認為。
而格力股東層面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受上述消息影響,格力股價在近日出現下行,而其也在此時迎來了董監高增持。深交所數據顯示,5月2日格力董事黃輝和副總裁譚建明分別花費了22.44萬元和100.8萬元,買入自家公司股票。今年一季度在機構的增持下,董明珠也從前十大股東排行中出榜。
對此,外界紛紛猜測或與格力即將到來的換屆選舉有關。
多元領域尚需站穩
涉足芯片要謹慎
不過,對于不分紅,格力也給出了充足的理由。
格力方面表示,公司需為多元化拓展做好相應的資金儲備,并將其用于智能裝備等新產業的研發和推廣。
目前,空調仍在格力營收中占據重要地位。同時,從格力這幾年在多元領域涉獵來看,其多元化收益并不是很明顯,多元產業還在培育中。
2017年,格力新成立7家子公司,大多涉足智能裝備、信息技術等領域。不過,目前能夠產生穩定收益的還不多。其中,珠海格力機器人有限公司對公司業績的影響為-74.80萬元。
業內人士認為,空調市場經歷過去一年的刺激后,已出現透支,今年的高增長或將難以持續。格力在多元領域布局上更顯迫切。
格力董秘望靖東表示,格力決心做自己的空調芯片,未來將會在這些方面進行大量投入。“近期我們會把這個投資方案做出來,然后才方便跟投資者去交流和透露。”
對于格力再涉足芯片,張劍鋒認為。“格力做芯片的初衷,值得鼓勵,但企業不能過度追熱點,還需注重技術儲備。目前,格力在芯片上還有所欠缺,未來格力有可能在市場上通過兼并重組來切入芯片領域。”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