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張文湘
4月18日,方直科技發布的年報顯示,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為1.01億元,同比增長3.71%;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僅為473萬元,連續第7年出現下滑,這表明方直科技的盈利能力正在持續弱化。
年報還顯示,方直科技2018年有一筆約8000萬元的投資款正待收回。方直科技董秘李楓明確表示,該筆投資款目前約有1471萬元到賬,后續能否收回仍存風險。由于主營業務盈利能力較弱,該筆投資款能否順利回收,對方直科技今年業績和分紅可能都有著重要影響。
巨額投資款待收回
公開資料顯示,方直科技公司于2011年6月在創業板上市,是一家中小學同步教育產品及服務的提供商,主營業務是教育軟件及互聯網在線全面系統服務。2017年,方直科技營業收入為1.01億元,同比增長3.71%;凈利潤為882萬元,同比下滑50.11%;扣非凈利僅為473萬元,同比下滑幅度高達57.25%,這也是其連續第7年扣非凈利出現下滑。
方直科技除2017年業績較為低迷外,關于北京千鋒互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鋒互聯”)的一筆投資款收回也成問題。而這筆價值約8000萬元的投資款,或將成為影響方直科技2018年業績的重要因素。
2017年1月18日,方直科技以1.01億元自有資金,取得千鋒互聯12%的出資比例,千鋒互聯的整體估值達到8.42億元。成立于2011年的千鋒互聯,是一家致力于IT人才培養的職業培訓機構,總部設在北京。方直科技表示,公司將借本次收購切入非學歷教育細分市場。
在被收購之后,千鋒互聯的業績開始迅速“變臉”。2016年前三季度,千鋒互聯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2.41億元、3217萬元。而在2017年前三季度,千鋒互聯的營業收入已經下滑到1.27億元,虧損高達4303萬元。與此同時,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反映,受困于行業低迷,千鋒互聯優秀教師大量流失,公司面臨嚴重的經營困境。
千鋒互聯業績不佳,方直科技也急于回收這筆投資款。2017年5月25日,方直科技宣布,向千鋒互聯及其原股東合計收取2047萬元退款。同年12月28日,方直科技再次發布公告,要求千鋒互聯及其原股東退還剩余8100萬元及利息。
其中,千鋒互聯原股東在2018年12月31日之前歸還3197萬元款項,而千鋒互聯則分3期歸還4903萬元的投資款。在今年5月之前,千鋒互聯需歸還不低于1471萬元應付投資款及利息。方直科技預計,如能收回全部退款,將使公司當期凈利潤增加約550萬元。
“公告中承諾在4月30日前歸還的款項我們已經收到了。”李楓坦陳,千鋒互聯所在的IT培訓行業2017年較為低迷,該筆款項的回收仍有風險。
該筆款項能否順利收回,或對方直科技股東的分紅有著重要的影響。方直科技相關章程規定,公司擬實施現金分紅時,當年每股收益需不低于0.1元。方直科技2017年基本每股收益為0.05元,未實施現金分紅。
版權費用“拖累”業績
另外,由于一筆版權使用費,方直科技2014年至2016年年報還發生了變更,給方直科技業績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2008年至2013年間,方直科技與某單位簽訂了六份教材配套軟件開發合同。方直科技透露,在雙方未變更合同的情況下,上述單位將其中一份合同中的教材配套軟件授權給第三方公司研發制作。方直科技認為,該單位此舉違反了該份合同中關于“獨家制作權和獨家發行權”的約定。自2011年起,方直科技決定暫停支付上述六份合同中約定的版權使用費。
2017年6月,上述單位要求方直科技支付2011年至2016年間的版權使用費。“這是廣州的一家事業單位,跟我們常年都有合作。此前他們領導頻繁更換,領導都不愿意管這事,去年他們新領導上臺,才重新提出要求我們支付版權使用費。”李楓如是說。
而在去年9月,方直科技支付了509萬元的版權使用費,因之前已計提版權使用費18萬元,本次前期差錯更正金額為491萬元。“考慮到日后我們跟他們仍有合作,該單位也說了以后有合作優先找我們,所以我們最終還是支付了這筆版權使用費。”李楓說。
重新支付版權使用費后,方直科技也對2014年至2016年間的業績進行了調整。2014-2016年,方直科技調整前的凈利潤分別為2252萬元、2223萬元以及1829萬元,而在調整后,方直科技的凈利潤變更為2171萬元、2135萬元以及1756萬元。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