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潘玉蓉
今年正逢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為了弘揚偉大的改革開放精神,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匯聚資本市場正能量,本報日前正式啟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大型系列報道。
該系列報道由證券時報社長兼總編輯何偉領銜,擬走進100家表現卓越的行業龍頭上市公司,與上市公司高管面對面,深入探訪中國資本市場踐行高質量發展的好公司、好企業家、好故事。
證券時報社旗下《證券時報》、《國際金融報》、《中國基金報》、《新財富》等傳統媒體平臺,證券時報網、全景網、國際金融報網、中國基金報網、券商中國、e公司、數據寶等數字媒體平臺將集體出列,發揮全媒體優勢,廣泛傳播“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好故事。
本次大型報道首站走進中國平安。1988年誕生于深圳蛇口的中國平安,是新中國歷史上首家股份制保險公司,用了30年時間,從最初的13位員工成長至今天擁有170萬員工和代理人、全球市值第一的保險集團,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中國平安的成長歷程,與中國改革開放有著什么樣的聯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到底依靠什么法寶,抓住機遇實現趕超?中國平安集團總經理任匯川對話何偉時說,中國平安的發展,是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中國平安創始人、董事長馬明哲曾經說過,企業對于國家和社會,就像是一滴水和大海一樣,只有融于大海,才能夠生存和發展。一家企業,只有把自身發展融入國家命運、民族復興,才能基業長青。
任匯川說,“平安深知自己的發展,與中國社會的發展休戚與共,跟國家命運緊密相連。”
中國平安上月公布的年報顯示,2017年,公司總資產近6.5萬億,營收達8900多億,歸母凈利潤891億,增長42.8%,中國平安的最新市值近1.2萬億。未來中國平安的新增長點在哪里?能否延續過去30年的高增長態勢?任匯川說,這正是公司必須直面的問題,平安不斷地提醒自己,隨著基數的增大,公司的增速下降幾乎是必然的。
站在6萬億資產規模之上,穩速換擋,對中國平安而言是巨大的工程,必須未雨綢繆。這也正是平安戰略轉型“金融+科技”的邏輯起點:通過科技轉型,提升業務收入的含金量,降低資本消耗,提升效率,布局未來十年的增長點。
未來之路上,如何避免出現顛覆性錯誤?任匯川說,中國平安的戰略考量是,立足國內發展機會,在自身擅長領域,扎好風控籬笆,嚴守風控紀律,不博。
“我們覺得,企業經營的保命之根本,是要穩健,要盈利,不能出現重大的經營性風險。”任匯川說。
談到公司下一個十年的新愿景,中國平安董秘盛瑞生表示,過去三十年來,平安從河東走到了河西,也就是從傳統金融走向“金融+科技”的雙驅動。未來,平安將以“國際領先的科技型個人金融生活服務提供商”為奮斗愿景。
平安董事長馬明哲曾經說過,中國要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走到世界前列,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有一批偉大的企業出現,和國家一起實現中國夢。“我們希望平安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盛瑞生說。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