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近日刊發的關于美都能源并購標的瑞福鋰業的調查報道,引起監管層關注與介入。12日晚間,上交所就報道涉及問題,對美都能源發出二次問詢函,要求美都能源在1月16日前圍繞瑞福鋰業產能、產量、銷售量、用電量及供電來源、五大供應商、五大客戶、盈利預測的可實現性、鋰礦收購等問題進行核實并補充對外披露,并且要求中介機構核查并發表明確意見。
追問用電量明細及電力來源
1月11日,上證報刊發調查報道《三大疑云籠罩瑞福鋰業美都能源36億元并購是餡餅還是陷阱?》,對美都能源擬并購的瑞福鋰業提出產量、原材料、并購鋰礦等三方面質疑。11日晚間,美都能源發布情況說明公告。12日,本報再度刊發《美都能源回應質疑舊問未解又添新疑》跟進報道,指出其說明公告避重就輕,沒有正面解答用電量及其電力來源等疑問。
美都能源曾披露,2017年前三個季度,瑞福鋰業已生產碳酸鋰3324.87噸。上證報記者通過詳實調查,發現瑞福鋰業這一產量與其實際用電量明顯不匹配。據查,瑞福鋰業2017年前三季度通過國家電網購電的數據,加上從明瑞化工硫酸廠余熱發電項目能夠獲得的供電量,合計應不及400萬度。
11日晚間,美都能源在情況說明公告中雖然補充披露瑞福鋰業2017年前三季度用電量為1651.73萬度,但是這一用電量是包括生產用電、鍋爐用電、深水井用電、35KV變電站用電的“打包”數據,沒有透露生產碳酸鋰的真實用電量,也沒有披露其電力的具體來源。
對此,上交所明確要求美都能源以列表形式披露瑞福鋰業2016年、2017年各季度專門用于生產碳酸鋰項目的用電度數、各季度對應的碳酸鋰生產量、單噸耗電量,并說明生產用電量與實際產量是否匹配。同時,上交所要求美都能源核實并補充披露瑞福鋰業電力供應來源,2016年及2017年各季度分別從上述渠道獲得的實際電量,并要求中介機構核查并發表明確意見。
細問產能情況及過剩風險
除了對瑞福鋰業產量和用電量提出疑問,上證報上周的兩篇報道還曾對事關相應年份真實產量的生產線投產情況提出質疑。在多份上市公司公告、官方環評文件中,對于瑞福鋰業年產5000噸碳酸鋰生產線的建成時間、投產時間出現過4種相互矛盾的表述。
11日晚間,美都能源情況說明公告中對該生產線投產時間出現第5種表述,使得年產5000噸碳酸鋰項目的投產時間這一關鍵信息變得亂上加亂。
由此,上交所要求美都能源對瑞福鋰業各條生產線的建成時間、投產時間、設計產能、最近3年及2017年前三季度實際產量和產能利用率等情況進行更為詳實的披露。
由于受制于鋰礦石等原材料供應緊張,沒有上游資源的碳酸鋰生產企業產能利用率往往很低。瑞福鋰業目前產能利用率低于60%。而根據上市公司公告信息,瑞福鋰業現有碳酸鋰年產能合計2.8萬噸,以及在建一條年產1萬噸氫氧化鋰生產線。此外,2017年11月底,瑞福鋰業又向社會公開發布新上馬年產3萬噸碳酸鋰項目環境影響的公眾參與公告。
上交所要求美都能源結合當前碳酸鋰行業整體產能的變動情況、產能利用率情況,以及瑞福鋰業主要競爭對手產能情況,分析瑞福鋰業擴建產能是否面臨過剩風險。
要求具體披露五大供應商及客戶
瑞福鋰業對于供應鏈掌控能力并不高,其原材料采購就具有較大風險,對于國內國外采購渠道的掌控力較弱,國內原有供應商已斷貨,國外供應商供貨嚴重延誤。這也是上證報通過調查之后,明確提出的一大質疑。
對此,上交所要求美都能源核實并補充披露其2017年前三季度前5大供應商具體名稱、近兩年大額供應商發生較大變化的原因、原材料采購渠道和采購成本的穩定性。同時,上交所要求美都能源核實并披露瑞福鋰業向福田源工、萬鑫礦業已采購情況和后續采購計劃,向2017年前三季第一大供應商GMM公司采購情況、定價模式、是否存在違約及違約責任約定、執行剩余采購計劃具體時間及措施,以及是否對GMM公司形成重大依賴。
對于瑞福鋰業對未來盈利的樂觀預測,上交所相應地要求美都能源補充披露瑞福鋰業2017年前三季度實際銷售量、前5大客戶銷售金額及同比變化情況,并明確披露近3年前5大客戶具體名稱,以及2018年至2020年盈利預測的可實現性等。
追問阿克塔斯鋰礦儲量及經濟前景
為了解決原材料采購的進口依賴,瑞福鋰業通過收購新疆東力礦業布局上游資源,東力礦業核心賣點是擁有新疆阿克塔斯鋰礦探礦權。但上證報調查得知,該鋰礦礦權轉讓存在疑問,并且經濟性前景不明,后期采購成本高企。
對此,上交所在問詢函中要求美都能源核實并披露東力礦業開工生產時間、采礦權預計取得時間、股權轉讓價格、剩余股權取得是否存在障礙,以及結合阿克塔斯鋰礦礦區可采資源儲量、礦區基礎設施建設、預計開發成本等分析說明鋰礦經濟前景、瑞福鋰業能否通過收購東力礦業獲取原材料資源,并要求中介機構核查并發表明確意見。
有碳酸鋰行業資深人士對上證報記者表示,盡管瑞福鋰業公開的產能具有一定吸引力,但是由于其對原材料把控能力較弱、產能利用率太低,相關風險不容回避。該人士認為,2018年碳酸鋰行業競爭將進入白熱化,已沒有時間留個缺乏資源的企業往上游延伸產業鏈了,直接到了拼產品性價比、品質一致性、產品供應鏈等綜合實力的階段。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