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童璐
就在市場關注“五糧液集團攜手奇瑞造車”的時候,曾計劃沖刺IPO成為“國內汽車金融第一股”的奇瑞徽銀,悄然停下了A股上市的步子。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證監會網站2017年12月29日披露“2017年度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終止審查企業名單”顯示,12月27日奇瑞徽銀IPO審核終止。
奇瑞徽銀的止步雖讓人意料之外,放在整個奇瑞汽車劇烈變革的大背景下,細推卻合乎情理。奇瑞汽車和奇瑞控股,正是分別持有奇瑞徽銀49%和31%股權的第一和第二大股東。由于奇瑞控股持有奇瑞汽車39.86%的股權,奇瑞控股間接控股奇瑞徽銀,蕪湖市國資委是奇瑞徽銀的實際控制人。
從去年開始,被視為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旗幟的奇瑞汽車新聞不斷,先是被傳出了“整體出售”的消息,公司辟謠稱“目前正在接觸,多方希望開展資本合作,但并未有確定的消息”。新年伊始,繼觀致汽車25%股權最終花落寶能后,奇瑞旗下凱翼汽車51%股權也以24.94億元轉讓給了四川宜賓國資。
結合奇瑞汽車與奇瑞控股此前的表述,令人期待的奇瑞系資本合作可能正漸行漸近。
奇瑞徽銀IPO“急剎”
去年6月,奇瑞徽銀向證監會遞交了A股上市招股說明書,擬登陸上交所公開發行不超過3.33億股,用于補充公司資本金,充實運營資金,擴大業務規模。如果奇瑞徽銀IPO成功,將成為首家登陸A股市場的國內汽車金融公司。
“和之前放棄港股上市一樣,這次終止A股IPO是奇瑞徽銀的主動選擇。”有奇瑞徽銀高管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終止IPO是因為公司融資計劃變動,并非由于市場猜測的證監會對非銀金融業務審核嚴格或其他監管因素”。去年11月,江蘇金融租賃公司提交了IPO申請,或側面說明證監會對非銀金融并非“堵死”。
銀監會蕪湖監管分局12月26日發布的批復顯示,同意奇瑞汽車、奇瑞控股和徽商銀行三方同比例向奇瑞徽銀增資,結合證監會發布的公告看,次日奇瑞徽銀即選擇了終止IPO。
實際上,在2015年奇瑞徽銀曾遞交H股上市申請,后因申請材料“失效”而告終。曾有港交所人士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證實,奇瑞徽銀當時是考慮到兩地市場在股票定價等方面的差異而主動放棄的。奇瑞徽銀的另一重要股東,徽商銀行,目前正在謀劃回歸A股市場。
上述奇瑞徽銀內部人士稱,近期奇瑞徽銀變更注冊資本由10億元增加至15億元,目前公司經營情況良好,后續是否重新申報IPO還沒有定論,但無論是否上市,對公司經營情況不會有影響。
奇瑞徽銀的財務表現良好。作為銀監會批準的首家中國品牌汽車廠商與本土銀行合資成立的汽車金融公司,奇瑞徽銀主營業務是零售汽車貸款業務及經銷商汽車貸款業務。2014-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51億元、11.94億元和16.1億元,同期凈利潤為3.07億元、4.32億元和6.72億元。
在IPO排隊審核期間選擇增資擴股是極其稀少的案例。有相關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般不會在審核期進行再融資、股權轉讓等事宜,以免重走審核流程。根據監管新規定,如果未涉及控股股東變更等重大事項,審核期進行增資擴股等變更可以向證監會補報說明材料,并不非要撤回重報。
控股股東變動漸近?
有來自于其他第三方的消息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奇瑞汽車和奇瑞控股的變化對奇瑞徽銀IPO進程有所影響。奇瑞徽銀內部人士對“是否因控股股東可能發生變更等重大事項而終止審核”未予置評,僅強調是“融資計劃生變”。
作為國內汽車行業大型整車生產企業,奇瑞更曾經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一面旗幟,但汽車主業盈利能力弱、利潤總額對投資收益的依賴度很高、債務負擔重且短期償債壓力很大、股東占款規模大、對外擔保比率高等不利因素,一直縈繞在奇瑞的身邊。
從這個角度看,奇瑞的一系列“瘦身”行動不難理解。去年奇瑞汽車調整公司管理頂層架構,并在去年年末和今年初出售旗下兩家重要子公司觀致汽車和凱翼汽車股權,為其引入新資本。
工商數據顯示,1月2日下午,奇瑞汽車總經理陳安寧不再擔任觀致汽車法定代表人,這一位置換成了寶能控股現任總經理陳琳,相關股權的工商變更已經完成。同一天,奇瑞汽車還宣布,經蕪湖市國資委評估,凱翼汽車51%的股權轉讓價款為24.94億元,轉讓完成后,奇瑞汽車持有凱翼汽車49%的股權,由四川宜賓市國資控股,去年12月這個曾被稱為“奇瑞江北項目”就已經遷址四川。
此前市場曾多次傳出奇瑞要整體IPO上市的消息,但從披露的數據看,奇瑞本身或難一步邁入資本市場,旗下盈利能力較好的子公司反而更有優勢。此前同在蕪湖的上市公司海螺型材曾擬收購奇瑞新能源,但遺憾告終。
聯合資信評級在2017年年中對奇瑞出具的跟蹤評級報告顯示,2016年,奇瑞汽車實現營業收入329.64億元,利潤總額2.06億元,其中合資品牌奇瑞捷豹路虎為公司貢獻投資收益13.96億元,公司對奇瑞變速箱的股權轉讓形成10億元投資收益。2017年1-3月,奇瑞實現營業收入69.12億元,利潤總額0.83億元。公司綜合毛利率和汽車業務毛利率分別為9.03%和10.04%,延續了下滑趨勢。
更難解決的是奇瑞汽車大股東奇瑞控股的占款及質押擔保情況。2016年會計事務所對奇瑞汽車財務報表出具了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審計結論:截至當年12月31日,公司應收大股東奇瑞控股及其子公司款項金額高達171.70億元。由于控股股東奇瑞控股自身財務實力薄弱,該款項存在回收風險。奇瑞控股彼時表示,計劃通過“市場化股權”和“債權融資”等方式籌集資金歸還對奇瑞汽車的欠款;同時將與公司進一步通過內部產業整合處置,提高內部資源利用效率。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就奇瑞汽車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或是股東之間進行資本運作的進度向奇瑞汽車相關負責人求證,但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具體回應。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