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張亮 張志偉 胡瀟瀅 袁元 賀駿 謝嵐
2017年是白酒行業復蘇元年。
經過4年多的調整,整個白酒業在2017年總算揚眉吐氣了一把,以茅臺、五糧液為首的高端白酒量價齊升,也帶動了次高端白酒的價格上漲。在年底舉辦的酒企經銷商大會上,出現了久違的熱鬧景象,似乎白酒行業又回到了黃金十年時的盛世。
但是,在繁榮的背后,并非所有的酒企都過上了好日子。花了4年時間去庫存,酒企控量保價措施得當,在消費升級的帶動下,高端酒再次成為消費者的“新寵”,特別是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高端酒變得“緊俏”,時常上演“缺貨”行情,市場消費逐漸向名優白酒靠攏。因此,2017年白酒業的繁榮屬于高端酒的盛宴,而對于缺乏品牌優勢的小酒企而言,它們的日子會越來越艱難。
未來,白酒行業品牌集中度會越來越高,這一點在業內已成共識。擁有品牌優勢且擁有資本市場舞臺的白酒企業,將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另外,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白酒企業的全球化布局將提速。
■本報記者 夏芳
白酒行業迎來復蘇元年
高端白酒量價齊升
眾所周知,自2012年下半年至2016年,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在這4年時間內,以高端白酒為主的酒企遇到了一定的銷售困局,從公款消費轉向商務消費、個人消費的過程中,酒企開始注重渠道建設和消費者體驗。
事實上,在經歷了2015年的股市、2016年的房市后,消費升級有了很大的變化。
從近幾年白酒產量的情況來看,基本保持著穩定增長的態勢。2013年—2016年間我國白酒產量為1300萬千升左右。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預測,2017年我國白酒產量達1380.9萬千升,累計增長約2.1%。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白酒行業復蘇期已經到來。2017年,以茅臺、五糧液為首的高端白酒開始變得緊俏,面對市場供需矛盾,茅臺不得不祭出“限購”政策,茅臺經銷商專賣店為了保證消費者能買到酒,推出“每人每天購買2瓶”的政策。同時,茅臺提出堅守1300元/瓶的價格紅線。一時間,茅臺專賣店門口開始排起了長隊。同為一線名酒的五糧液,雖然專賣店門口沒有茅臺排隊的“夸張”景象,但是,五糧液渠道貨源緊張,部分渠道斷貨也是不爭的事實。
事實上,產品價格是由供需決定的。53度飛天茅臺年初市場價格在1000元/瓶左右,如今,除了茅臺專賣店和自營店價格堅持1299元/瓶外,其他渠道茅臺的價格已經標注1600元/瓶、1700元/瓶不等。五糧液亦是如此,年初時每瓶普五的價格還在800元左右,如今,1099元/瓶的五糧液同樣變得緊俏。
值得一提的是,茅臺、五糧液價格變動一直被譽為行業的風向標。茅臺和五糧液的價格攀升,為次高端白酒價格上漲騰出了空間和市場。為此,以高端白酒為主的水井坊、國窖1573等也是捷報頻傳。
眾所周知,在白酒行業調整期,水井坊也沒有放棄高端白酒這一戰略,在此輪高端白酒的盛宴中,水井坊自然也是受益者。
根據水井坊2017年三季報數據顯示,1月份-9月份,水井坊實現營業收入14.7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5.18%;并實現凈利潤2.43億元,同比增長63.22%;基本每股收益0.4981元。從產品來看,水井坊高檔酒的收入增幅最大。前三季度高檔酒實現收入13.69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高達93%,同比增長89.28%;中檔酒實現收入5249.42萬元,同比增長27.59%;低檔酒實現收入4836.87萬元,同比增長66.11%。
從白酒上市公司業績中可以看出,只要有高端產品的酒企,業績上漲的幅度就比較明顯,反之,酒企的業績就差一些。總之,此輪白酒行業的回暖在高端酒身上表現得十分明顯,茅臺、五糧液的價格節節攀升也說明了這一點。
貴州茅臺市值8552億元
超49家軍工企業市值
貴州茅臺目前不僅是白酒行業的“老大”,更是資本市場中的“一貴”。在A股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貴州茅臺不管是營收還是凈利潤,都排在首位。同樣,在資本市場中,貴州茅臺股價不僅是A股“一哥”,且市值超過帝亞吉歐成為全球烈性酒市值第一。在A股中,其市值也實現兩連跳,越過中國石化和與招商銀行,以8552億元的市值目前暫居A股市值第八位。
縱觀貴州茅臺公司股價年內的表現,年初(1月3日)時茅臺股價為334.28元/股,昨日報收于680.81元/股,與年初相比,每股漲了346.53元,年內股價的漲幅更是達到103.66%。另外,茅臺市值從年初的4198億元,一路高升至曾突破9000億元,而目前市值為8552億元,年內實現翻倍。
作為白酒龍頭企業,貴州茅臺不僅在資本市場上創造了神話,線下銷售市場更是火爆,供不應求,企業不得不以限購來保證消費者能買到茅臺酒。53度飛天茅臺酒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目前,1600元/瓶、1700元/瓶,甚至1900元/瓶的價格已經標在了零售商店的標簽上。
縱觀貴州茅臺銷售市場,年內保持了一個節奏,那就是“缺貨”。彼時,貴州茅臺祭出“限購限量”銷售時,在貴州茅臺專賣店們口出現排隊購買的情景,而在排隊的人群中不乏“炒家”的身影。
另外,茅臺試圖通過官網銷售來緩解市場銷售緊張的局面,又擔心經銷商囤貨,茅臺要求經銷商30%通過網上銷售。然而,通過茅臺云商銷售的酒都是被“秒殺”的,茅臺不得不聯手阿里、京東來研發反黃牛軟件。
值得一提的是,茅臺雖然堅守1299元/瓶的價格底線不變,但是,在供不應求的市場環境下,依然是被炒作的對象,甚至被賦予了“投資”的金融屬性。
對于茅臺2017年的表現,在茅臺董事長袁仁國看來,一方面是自2012年迎來轉型成功后,從過去30%的公務消費占比,到目前變成0.01%,主流消費群體也轉化為中產階層,市場消費需求量加大。另一方面則是茅臺堅守的釀酒工藝,每瓶茅臺酒從生產到出廠都經過5年時間,導致出廠量有限。“如今茅臺酒年出廠量為5000多萬瓶,而全國中產階層有3.5億人。”
供需矛盾導致茅臺酒大漲的背后,堅守819元/瓶的出廠價不變,但是,市場的火爆讓茅臺的體量也在不斷增大。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貴州茅臺前三季度業績顯示,在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424.5億元,同比增長59.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9.83億元,同比增長60.31%。以前三季度凈利潤199.83億元計算,茅臺每天大約賺7300萬元。
茅臺的盈利能力及公司在白酒行業的龍頭地位,讓機構投資者對其青睞也越來越高,在貴州茅臺股價走出700元/股后,券商分析師們還紛紛喊話,給出了900元/股的目標價,市值到2025年達到1.85萬億元的預測。
然而,面對公司股價的暴漲,茅臺也坐不住了,在走出719.96元/股后,茅臺罕見的發布了有關情況說明及風險提示的公告。同時,針對券商分析師給出900元/股的目標價,也招來監管機構的關注,上交所在11月20日發布了《關于安信證券發布貴州茅臺研究報告相關事項的通報函》。
近一個月來,雖然貴州茅臺股價有所調整,但上漲的趨勢沒有改變。昨日,報收于680.81元/股,市值8552億元。貴州茅臺一家公司的市值超過A股49家國防軍工企業的市值(12月26日市值合計8352億元)。
另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擁有現金流及品牌優勢的貴州茅臺,其舞臺不僅局限于國內市場,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茅臺“走出去”正在有序推進中,未來,茅臺還會創造怎樣的神話,留給市場以期待。而作為白酒行業的“一哥”,其行業地位目前已無人撼動。
五糧液換帥開啟二次創業
股價年內漲幅達135%
同為行業龍頭之一的酒企,五糧液股價雖然沒有茅臺那么瘋狂,但是,2017年五糧液依然有很多看點,換帥、開啟二次創業、百城千縣萬店工程建設等,對于五糧液來說,每一個動作都意義重大。
2017年3月23日,五糧液“換帥”,四川宜賓市國資委任命李曙光為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至此,五糧液進入了“曙光”時代。
作為五糧液的掌門人,李曙光上任后決定將五糧液過去的成績歸零,從頭開始開啟二次創業熱潮,作為曾經的中國白酒行業“老大”,五糧液能放下身段,以追趕者的身份投入到創業中,對于擁有資金優勢、品牌優勢的五糧液,二次創業的激情也激發了經銷商的擁戴,五糧液經銷商隊伍不斷擴大規模,而渠道建設更加精細化。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公司通過“五糧液專賣店(旗艦店)+社會有影響力的銷售終端+KA類終端+線上線下一體的新零售終端”的形式,優化渠道布局,逐步構建以產品為核心的營銷渠道,形成核心終端的深度運營和精細化管理,完成向終端營銷的轉型。這就是五糧液在渠道建設方面下的一步棋,而上述新零售終端建設,五糧液給出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百城千縣萬店”工程。
如今,五糧液的“百城千縣萬店”工程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五糧液專賣店新增400多家,目前已達1000余家;第一階段已在全國42個重點城市建設了7000家核心終端網點并開展日常管理;目前,五糧e店已在北京、上海、廣州、鄭州、成都、宜賓六個城市同步啟動運營,正在進行穩定性測試、銷售測試和盈利測試。“明年專賣店目標是達到1600家以上,其中1200家專賣店將納入終端酒王俱樂部。另外,明年將布局8000家社會化終端會員,完成1000家門店的五糧液專區改造,完成5000家門店的專柜改造。”
另外,五糧液在品牌打造方面提出了“1+3”戰略,品牌戰略清晰,渠道建設更加精細化、扁平化,五糧液進入了轟轟烈烈的創業期。
俗話說得好,有付出就有回報,通過努力,五糧液也取得驕人的成績。在剛剛過去的“1218經銷商大會”上,五糧液集團董事長李曙光交出了其上任以來的首份答卷,五糧液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今年1月份-11月份,集團公司實現銷售收入732.8億元,同比增長10.9%;實現利潤總額134.5億元,同比增長42.6%。五糧液股份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19.8億元,同比增長24.2%;實現利潤總額97.0億元,同比增長38.0%;收入、利潤以及增長幅度都是近五年的最好水平。全年預計銷售收入突破800億元,利潤總額突破140億元。”
事實上,作為一家制造業企業,產品銷售的火爆,不僅給五糧液和經銷商帶來豐厚的利潤,向好的基本面也刺激了五糧液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公司股價的大漲也讓五糧液的股東賺得盆滿缽滿。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顯示,五糧液年初(1月3日)的股價為33.78元/股,12月22日公司股價創出83.58元/股的歷史高位,昨日報收于79.47元/股,五糧液股價年內的漲幅達到135.25%,超過茅臺股價年內的漲幅。
“一帶一路”倡議加速白酒國際化
走出國門更有章法
眾所周知,中國白酒國際化之路并非新話題,不過,今年酒企的國際化進程有了質的變化。
一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白酒出口額僅為5.72億美元,尚不足國外一個名酒在中國的銷售額。但是,伴隨著中國文化在全球的影響力快速傳播,另外,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白酒走出去也迎來機會。
彼時,在白酒行業調整期內,以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酒企在國際舞臺上的曝光度不斷增強,但成績一般。不過,在2017年,酒企在走出去方面似乎找到了方法,做事情也變得更有“章法”。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2017年,五糧液國際化提速。“目前公司正在布局建設三大國際營銷中心:在德國北威州已經設立了五糧液國際(歐洲)有限公司,我們正在加快布局亞太營銷中心,總部基地設在中國香港;加快布局建設美洲營銷中心,總部基地設在紐約。兩項重點工作就是要加快啟動國際市場的萬店工程建設。”李曙光表示,五糧液把商品貿易和產業投資結合起來,把文化交流與經濟交流結合起來,打造國際化新模式。
在具體落實上,五糧液通過與施華洛世奇合作,在婚宴專屬的細分市場上推出的“緣定晶生”系列產品。另外,李曙光還拜訪哈薩克斯坦投資與發展部第一副部長,就五糧液與哈薩克斯坦之間在產業方面投資合作的可能性進行探討。
另外,12月19日,帝亞吉歐、保樂力加、百富門、富邑等世界名酒品牌相聚宜賓,共同成立了“一帶一路”國際名酒聯盟。
同樣,貴州茅臺在國際舞臺上的打法也有了出自己的理論體系和實戰經驗。據記者了解,貴州茅臺每年的貿易額達數億美元,目前已經進入2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這一年,茅臺集團也發起了非洲中國企業“一帶一路”共同發展聯盟倡議,得到華為、海信、中車、中鋼等企業的響應。在茅臺的海外戰略中,以南非作為翹板,試圖打開整個非洲市場。“到2020年茅臺酒海外銷量要占茅臺酒總銷量的10%以上,消費群體要力爭從華人市場為主,轉向西方主流市場。”袁仁國在日前舉行的茅臺2017海外經銷商大會上如此表示。
此外,瀘州老窖、汾酒、劍南春等酒企都在不同程度地展開酒類國際化的探索和嘗試。
貴州茅臺副總經理王崇琳針對中國白酒國際化一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酒企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決定是否走國際化之路,在走出去時要根據當地的法律、當地經濟體制、風土民情來指定市場策略,這個沒有現成的市場范例,但只要能夠為我所用的方式、觀念就是有效的”。
在王崇琳看來,中國白酒走出去不要總在海外華人圈子里打轉,海外華人銷售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要讓產品進入當地的主流社會,要用當地的語言、當地的邏輯方式去講出中國產品的故事,用有效的方式去做有效的事,去做有錢人的生意。
而對于茅臺國際化的路徑,王崇琳表示,茅臺酒走出去有4個路徑:隨著中國領導人出訪走出去、隨著中國大型企業走出去、隨著中國文化走出去和隨著“一帶一路”走出去。
縱觀我國白酒行業的國際化進程,酒企大張旗鼓的背后且看上去很美很熱鬧,但實際上,中國白酒的國際化以前主要依賴海外華人社群,中國白酒并沒有進入世界主流烈酒的消費圈,而這一現象雖然目前正在被改變,但中國白酒融入世界舞臺,仍然是重要的待解課題。
多重費用疊加
漲價成白酒行業關鍵詞
2017年,白酒行業回暖在高端白酒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量價齊升,酒行業好不熱鬧。特別是以茅臺、五糧液價格上漲的同時,給次高端白酒騰出了價格上漲的空間。一時間,“跟隨漲價”在白酒行業內盛行,有的酒企提高產品出廠價,有的酒企則是提高市場終端價格。
不管是提高出廠價還是市場終端零售價格,白酒行業年內掀起了一波漲價潮是不爭的事實。對于漲價的理由,一方面有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因素,一方面不排除酒企借助行業回暖“賭”茅臺提價,提前占位。
據公開資料顯示,洋河今年已經進行過兩次提價,年初洋河就對主導產品的供貨價進行了全面提價,其中海之藍產品每瓶上調2元,天之藍產品每瓶上調3元,夢之藍M3、M6、M9分別上調10元、20元和30元。
另外,12月4日,一張水井坊提價的明細表公之于眾。在此次提價的4款產品中,包括典藏、井臺、臻釀8號、鴻運裝等。其中,建議52度500ml產品市場零售價為979元/瓶,而提價前為939元/瓶;建議整箱團購價為760元/瓶,調價前為720元/瓶。鑒于此,渠道商和零售商之間也均得到了有不同程度的好處。
從上述公開數據可以看出,此次水井坊提價的產品主要聚焦在公司原來的三大產品上。其中,典藏系列上調40元,井臺系列上調30元,臻釀8號及鴻運裝上調20元。
事實上,在今年7月份,水井坊也上調部分產品價格,對典藏、井臺、臻釀八號的出廠價分別上漲15元/瓶,10元/瓶,10元/瓶,其他產品如晶瑩裝、鴻運裝、小水井等都有一定漲幅。
同樣來自四川的酒企沱牌舍得也給出了產品提價時間表,在12月份,四川沱牌舍得營銷有限公司面向各銷售區、經銷商發布通知,決定自2018年1月16日起,對品味舍得酒執行新的價格體系。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此輪白酒價格上漲可以說是全行業的事,不僅有名酒企業,還有區域酒企,金徽酒在10月份對部分中檔產品價格上調5%,理由是包材和釀酒原糧價格上漲。另外,山東溫和王酒業的產品也已經全線提價,郎酒提價也在行業內掀起波瀾。
12月份,郎酒連發4份公告,宣布自2018年1月1日起停止銷售和生產郎牌特曲T3(含精英版)和現款小郎酒,同時大幅上調紅花郎、青花郎產品價格,其中青花郎價格甚至直逼茅臺。
可以說,漲價是貫穿于白酒行業的關鍵詞。對于漲價的原因,酒企們都指向了受環保政策影響,白酒包裝材料價格瘋漲,導致酒企原材料成本上漲,故而提價。但是,在記者看來,酒企漲價的背后不僅是因為包材上漲,這只是原因之一,有的酒企漲價是為了“占位”,在酒行業回暖時不想掉隊。有的產品漲價是因為市場競爭激烈,為了給渠道商足夠的利潤讓他們賣酒,酒企不得不漲價。
品牌集中度提升
中小酒企生存壓力驟增
經過4年的調整,中國白酒市場供求格局發生了改變,白酒行業進入復蘇狀態。但是,總體而言,2017年,酒業因酒企亮眼的股價和漲價潮吸引了行業內外的目光,但行業的復蘇主要是在高端白酒身上,貴州茅臺和五糧液量價齊升,不少酒企再次加大布局千元產品,試圖在千元俱樂部中搶占一席之地。而這種繁榮的背后,品牌集中度會越來越高,白酒行業的競爭會更加殘酷。
縱觀2017年白酒行業,“缺貨”、“斷貨”、“緊張”這幾個詞主要用在茅臺身上,五糧液部分區域“斷貨”也時有發生,但是,其他白酒市場斷貨的聲音似乎沒有。這就說明,這輪行業回暖的盛宴主要是高端白酒的盛宴,這從上市公司業績數據中也可以看出。
根據A股19家白酒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業績數據可見,貴州茅臺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99.84億元,“撐起”了整個行業的半壁江山,接著是五糧液和洋河股份,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分別為69.64億元和55.81億元。
從凈利潤增幅來看,19家白酒上市中有16家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實現了同比增長。其中,山西汾酒、酒鬼酒和沱牌舍得凈利潤增速最高,分別同比增長78.54%、77.67%和74.2%,接著是水井坊和貴州茅臺,凈利潤增幅均超過60%。
另外,前三季度,僅有迎駕貢酒、青青稞酒和金種子酒3家公司的凈利潤增速同比下滑,下滑幅度分別為9.67%、43.28%和50.35%。而皇臺酒業,成為唯一一家虧損酒企,在報告期內,公司虧損6740.36萬元。
上述3家業績下滑的公司,身份都是區域酒企,其中,迎駕貢酒和金種子酒都來自安徽。從它們業績表現上足以看出區域酒企的生存壓力。
青青稞酒在三季報中表示,受公司部分產品銷售政策調整、產品迭代因素的影響;加之本年度加大了全國性綜合媒體的廣告及促進消費者“動銷”方面的投放力度,品牌與渠道費用增加,公司預計2017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30%至50%,凈利潤變動區間為1.08億元至1.51億元。
另外,金種子酒在財報中直言稱,一線名酒市場下沉,嚴重擠壓了二、三線酒企的生存空間。為此,公司著力發展健康酒并重拾房地產業務,但收效甚微。
其實,作為區域酒企,很多未上市酒企的心情和金種子酒一樣,早就感受到了一線名酒渠道下沉帶來的壓力。另外,在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一線名酒的擴張也在加速。
五糧液近日在接待投資者調研時稱,2018年五糧液投放量將突破2萬噸,系列酒預計將突破100億元;對于2018年的收入規劃,華東營銷中心突破100億元,其他六個營銷中心200億元,系列酒100億元。
同樣,貴州茅臺計劃2018年度茅臺酒銷售計劃為2.8萬噸以上。
可以說,在一線白酒市場渠道下沉后,擠壓區域酒企的市場份額成為必然。目前市場上,不乏酒企間短兵相見的場景。
彼時,酒業評論員、海納機構總經理呂咸遜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中國酒業競爭的新格局是“區域競爭全國化,全國競爭區域化”。也就是說,一線品牌將過去以品牌導向轉型為“品牌+終端”導向,進一步加劇了區域市場的競爭。
“目前,門店房租上漲,會對陳列的白酒進行收費,如果不交費用,門店銷售就不會把酒給擺出來,有人買就拿出來,沒有人買就永遠放在倉庫里,因此,這一輪白酒價格上漲也與門店要交陳列費有關。”溫和王酒業總經理肖竹青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的白酒營銷模式發生了變化,以前靠央視打廣告的時代已經過去,酒企均看重與消費者的體驗和互動,有的酒企每個鄉鎮招商都會開演唱會,白酒行業的競爭就像以前的飲料競爭一樣,進入惡性競爭時代。因此,沒有品牌優勢的三、四線中小酒企的日子將變得越來越難,有的酒企業進入虧損狀態。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17:14 | 萊美藥業:納米炭鐵是在公司產品納... |
17:14 | 廣博股份: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數... |
17:14 | 盛幫股份:目前使用PEEK材料的產品... |
17:14 | 阿爾特:機器人業務目前處于早期培... |
17:14 | 怡亞通: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 |
17:14 | 南山控股:控股股東中國南山已全額... |
17:14 | 易天股份:研發過程中會使用到PLM... |
17:14 | 國藥一致:公司目前無重組計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