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詩鈺
“前海是創新創業的樂土,創新企業就是種子。只有深埋在創業環境良好的土壤下,創業公司這顆種子才可以更加健康的生長,成功的概率才會更高。”9月10日,《證券日報》記者記者在位于前海深港夢工場的微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采訪時,聯合創始人趙紫州如此表示。
當記者一行人來到前海,過去一片灘涂的景象早已不在,這里已是高樓林立、綠樹成蔭。不僅如此,制度創新、金融創新、科技創新已在這里蔚然成風。眾多金融創新舉措在這里先行先試,吸引一批批金融機構紛至沓來,也為青年創業者打開了巨大空間。
前海這個改革開放排頭兵正在做什么?這里的人們又在筑造怎樣的新夢想?記者走訪了多個部門,一探究竟。
前海搭建孵化器集群平臺
為創業者筑夢
9月11日,記者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見到谷谷力創始人Burning時,他正要趕去香港大學與一位理學院副院長探討公司事務。Burning告訴記者,他此前在長沙創業,聽聞這里有免費的辦公場地、環境良好的創業公寓、優良的創業幫扶政策,就轉戰來到這里。在園區里的YOU+公寓,Burning認識了他的另外兩個合伙人。
可以說,在這里收獲創業夢想的人早已不計其數。前海隨身寶(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郭瑋強,于2016年10月份入駐。這名90后香港人,在2016年就帶領公司獲得了全國“挑戰杯”創業大賽香港區冠軍,同年獲得300萬元天使輪融資。郭瑋強還被Google青年企業家計劃列為香港十大創新企業家。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到訪前海時,郭瑋強作為港青代表與林鄭月娥面對面溝通。
郭瑋強表示,目前自己的團隊已由2016年年底的3名港籍創業者,發展為10多人的深港融合團隊。今年,前海隨身寶已達成A輪千萬元級意向融資,項目估值逾1億元。
記者在這里采訪的多個創業團隊都表示,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夢工場獨特的政策優勢。
據悉,成功申請入駐前海深港夢工場的團隊與企業都能夠得到租金減免,可以省去創業初期的租金煩惱,全心全力投入創新夢想。入駐前海的所有企業都享有15%的所得稅優惠稅率。境外高端和緊缺人才可享15%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稅優惠,由深圳市政府以財政補貼形式,歸還個人于前海繳納超過薪金總額15%的個人所得稅。為了更好服務深港合作,香港通訊信號在整個夢工場全面覆蓋,在前海工作生活的香港人士可以享受香港市內電話資費計算。
截至2018年7月31日,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累計孵化創業團隊共計340家,其中港臺及國際團隊共169家。在夢工場入駐企業中,移動互聯網行業占30%,智能硬件行業占26%,文化創意行業占15%,其他領域占29%。其中超半數創業項目成功拿到融資,累計融資總額超過15億元。
據介紹,2014年12月7日成立的前海深港夢工場,肩負著服務和支持深港澳及世界青年創新創業的重任,一直努力凝聚國際一流的資源提供優質服務,打造出具有影響力的國際創客基地。該基地還榮獲了“深圳市創新創業基地”“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稱號。
眾多金融機構選址前海
打造集群生態圈
記者一行人從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離開,一路向西走了大約兩公里,到達前海深港基金小鎮。這里是金融機構爭相入駐的聚集地。
“前海深港夢工場距離前海深港基金小鎮雖然只有兩公里的路程,但你們可謂是踏浪而來——原來夢工場所在的位置還是一片大海,也就這幾年填海而成。前海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前海深港基金小鎮基金服務部總監余奕辰介紹說。
9月11日記者到訪時,這里正在舉辦一場明星私募面對面的投資分享活動。這場活動吸引了來自金融、科技等行業的60多名人士參加。
在現場,一位創業者告訴記者,深圳前海聚集了眾多金融機構,緊鄰香港澳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基金小鎮舉辦的活動既能讓我們接觸到業內頂級的投資機構,又可以學習到很多專業知識,對我們創業企業來說很有啟發。
前海深港基金小鎮基金服務部高級經理楊晨告訴記者,小鎮會不定期舉辦類似的活動,更好的服務企業發展。
據悉,前海深港基金小鎮2018年10月份開園運營,一期占地面積9.5萬平方米,截至目前,瑞士銀行、東亞聯豐、中旅產業基金、富榮基金、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廣發證券、國信證券、中信證券等超過60家知名金融機構已與基金小鎮達成入駐協議。
余奕辰表示,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指導方針下,綜合化、大型化、重資金化是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趨勢。前海深港基金小鎮自2016年10月份項目啟動以來,依托深圳、借力香港,對標美國著名基金聚集區格林尼治、沙丘路,通過基金產業聚集,重點引進風險投資基金、對沖基金、大型資產管理等各類財富管理機構,結合與知名銀行、券商、律所、金融媒體資訊等第三方金融服務機構的戰略合作,憑借前海金控及深圳地鐵優質資源,為入駐機構提供“管家式”的高品質服務,構建金融生態圈。
同樣,成立在深圳前海的微眾銀行行長李南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圳前海高新技術產業發達,有眾多的國內外知名科技公司及人才在當地扎根,非常有利于企業保持科技創新活力。同時,與深圳毗鄰的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銀行和金融機構林立,有良好穩健的金融監管制度,是將國際企業引進內地、讓內地企業走向海外的跳板和樞紐;深圳金融業發展迅速,又有強大的金融科技產業支撐,是內地金融科技專業人才的集中地。香港與深圳在金融科技發展方面可以優勢互補。
(本報記者姜楠對此文亦有貢獻)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