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燕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2016年曾放話:預計絕大部分中國手機企業都將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淘汰。未來3-5年,華為必定是全球市場能存活下來的2-3家手機廠商之一,也是中國市場能活下來的1-2家主流手機廠商之一,而且會活得越來越好。
情況似乎正向著他說的方向發展。
近日,余承東在華為P20新品發布會后接受《證券日報》等媒體專訪時又預言,未來的世界手機廠商將只剩下蘋果、三星、華為,而華為成為全球第一是歷史必然。
未來幾年
手機品牌還會減少
根據IDC的統計數據,2017年全球手機品牌銷量前五名分別為三星、蘋果、華為、OPPO和小米。IHS也公布了調查數據,排在前五的手機廠商為三星、蘋果、華為、OPPO、vivo。
總之,全球市場前三排名非常穩定:三星、蘋果、華為。而早已成為頭號國產手機廠商的華為,常年穩坐全球第三。
“手機行業正在經歷全球洗牌期,六七年前華為剛進入到這個領域,我們在中國排不到前十名,在海外更排不到名次,我說這個行業競爭這么激烈,活下來的不會超過3家,幾年過去了,主要就是蘋果、三星、華為,其它很多品牌都死掉了,未來幾年還會減少,中國市場的手機品牌也會減少,市場競爭確實非常激烈。就像航空制造業,八十年代的時候除了空客、波音之外,還有一些小廠家,但是現在大的就只有兩家。”余承東坦言。
在被問到未來華為會不會成為全球第一時,余承東自信表示,“從技術方面來說這是必然的。因為我們研發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跟其它品牌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投入不一樣,追求也不一樣。今天我們做的相機技術,可以說在今年之內能夠超越華為的,只有我們自己,任何品牌我認為都不太可能超越我們。”
華為研發投入
將達全球第一
此次HUAWEIP20系列最讓余承東引以為豪的,就是相機技術有了革命性的突破,第一次在相機技術領先蘋果和三星的旗艦產品,并且在專業機構打分上有了很大比分的領先,在DXOMARK評分中領先了10分。“從HUAWEIP20開始,華為被海外主流科技媒體評價為第一,這是前所未有的情況,也是非常大的改變。”
對于如何做到,余承東認為主要是靠聯合創新研發。“每個廠家都想做特別出色的東西,但是怎么做到、誰能做到、誰能想到是其中的關鍵。華為的很多技術都是和供應商聯合開發的,需要把很多先進的技術,濃縮到手機輕薄的體積之中,并保持良好的性能,這需要非常密切的聯合創新研發。由于這種聯合創新研發,所以華為的很多技術才會有領先期、獨占期。”
據余承東透露,華為2017年研發投入在全球排名第6,共計投入了120億美元的費用。“現在華為的研發費用已經超過了很多歐美大公司,按這樣的投入增長下去,三到四年之內華為的研發費用將達到全球第一。中國目前沒有任何一個企業的研發投入可以和華為相比。華為在通信領域做到了國內第一,在智能手機領域也做到了國內第一。”
華為手機貴不貴?
在余承東看來,這些研發上的巨大投入,決定了華為手機的價格。
華為手機價格確實越來越高。MateRS保時捷設計起售價9999元,HUAWEIP20Pro最高版本也到了6288元。
不過,余承東認為華為手機并不貴,反而是有價格優勢。“我們的產品價格確實一直在往上增加。我們從開始兩千多塊錢起步,到今天賣到六千多元,還有一萬多元的機器。由于我們在技術創新上的巨大投入,造成我們產品的成本也高。但是相比其它同價格區間八千元、九千元的產品,我們價格優勢又非常明顯,華為產品的技術無論是續航、拍照還是快充,都領先同價格區間對手一大截,這么看來我們的價格是不貴的。”
余承東透露,隨著技術創新,華為產品價格仍會逐漸增加,但是價格不會增加的那么快。“我們還是要保持自身的價格優勢。你可以看到一個現象,我們在歐洲的價格明顯比國內貴,其它品牌都是相反的,他們在國外賣得便宜,在中國貴,我們是唯一一家在國外賣得貴,在國內便宜的。國外我們產品的價格是899歐元,到國內我們的價格優惠了很多。”
余承東判斷,華為在今年年末到明年,市場份額可以做到全球第二,未來成為全球第一,也是市場的必然。“雖然我說話不謙虛,但最核心的一點是要把產品做好,要有扎實的能力,在服務、消費者滿意度、用戶體驗設計等方面的能力。在這個行業里,我希望我們面臨的是淘汰賽,我們未來會變得更加強大。”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