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昌校宇
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并明確,“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11月7日,《證券日報》記者就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等話題,專訪了中歐基金總經理劉建平。
劉建平表示,在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與國際形勢越發錯綜復雜的雙重背景下,金融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本次會議強調,“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扎實做好加強金融監管、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等重點工作”。
為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會議提出,需要“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發展多元化股權融資,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等。劉建平認為,公募基金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應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為指引,積極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投研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主動把握中長期入市良機,為投資者獲取長期穩健的投資回報。
A股處于中長期投資價值區間
過去一段時間,受全球高通脹低增速大環境影響,資本市場出現一定波動,但在國內經濟基本面持續恢復向好、全球央行加息周期步入“停滯期”、A股投資環境改善的大背景下,劉建平認為,“A股市場已進入中長期配置的價值窗口期。”
第一,從中國經濟基本面來看,經濟數據總體向好回升,最困難的時刻已經過去,未來持續穩健復蘇前景值得期待。
以宏觀數據為例,按不變價格計算,第三季度實際GDP同比增長4.9%,前三季度實際GDP同比增長5.2%,今年將大概率達成全年5%的經濟增長目標。
經濟穩健復蘇的內生動能主要來源于:居民消費傾向的加速恢復;出口增速短周期的邊際改善;房地產前端的企穩跡象;制造業庫存的下降,緩解了生產和價格壓力。
此外,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市場普遍認為此舉將對拉動經濟增長、推進基礎項目建設起到實質幫助。更重要的是,這一逆周期政策對提振經濟預期有重大意義。
第二,從全球經濟周期來看,國外大部分央行的加息周期步入“停滯期”,這將有利于人民幣資產的價值重估。
2023年第三季度,11家發達經濟體央行中,有7家保持關鍵利率不變,美聯儲則于11月初連續第二次暫停加息。預計以美聯儲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本輪加息的長周期已大概率結束,并可能在2024年中轉入降息通道,美債收益率或將不再保持高位。因此,美元回流美國的趨勢將得到遏制,全球資本將逐漸重返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對A股等人民幣資產的風險偏好和估值水平也將顯著提升。
第三,從A股投資環境來看,充足的資金支持和較低的估值水平,都讓A股市場顯示出較強的吸引力。
一方面,國內居民財富配置的存量仍以非金融資產為主,近年開始逐步流入金融資產領域,但這一過程還沒有結束,金融資產比例還會不斷提升,這將為二級市場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另一方面,A股市場當前無論是絕對估值還是相對估值都具有較高的投資性價比。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10月31日,受貨幣寬松影響,海外主要指數估值均處于2000年以來75%分位以上,而滬深300指數的估值僅10倍PE(市盈率)左右,處于過去十年以來20%分位數以下。同時,滬深300指數股權風險溢價(ERP,equityriskpremium)已經處于近十年歷史均值+1倍標準差以上的位置,顯然A股已經位于中長期投資的價值區間。
加快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
中長期資金歷來都是資本市場的穩定器和經濟發展的助推器。近年來,在多部門共同推動下,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年金基金等中長期資金堅持市場化、專業化運營,整體保持凈流入,為資本市場注入源頭活水。
劉建平認為,在當前時點,加快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或將“一舉三得”,具體來看:一是在現在的點位上加大入市比例,本身就是理性且高勝率的決策;二是向市場傳遞專業機構對A股投資價值的判斷,提升信心;三是為市場資金的投資方向提供指導,提升A股估值體系的整體質量。
“在監管的持續推動下,今年以來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陸續出臺,如實施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凈資產收益率三年長周期考核、降低保險公司權益資產投資風險因子、明確社保基金參與非公開發行的戰略投資者身份等,將有效提升中長期資金參與權益投資的積極性和穩定性。同時,社保基金會近期也發聲,表示將強化逆周期投資思維,積極把握資本市場長期投資機會。”劉建平分析道,這表明,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新勢能正在集聚,資本市場與中長期資金良性互動的生態格局將加快形成。
提升投研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
在劉建平看來,A股處于中長期投資的價值區間,公募基金應以積極行動來支持實體經濟和金融領域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公募基金管理人自身要不斷提升投研專業能力,多維度參與上市公司治理,改善中長期投資業績和超額收益穩定性。
具體來說,在投資理念方面,公募基金要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在投資行為方面,要突破過去僅局限于二級市場投資、財務投資的模式,多維度參與上市公司治理,力爭做股市的穩定器;在投研體系方面,要走向團隊化、平臺化、一體化;在研究覆蓋方面,要對宏觀、策略、行業和公司實現全覆蓋;在人才梯隊方面,要進一步提高投研人員占比,完善投研人員梯隊培養計劃,做好投研能力的積累與傳承。
另一方面,公募基金行業也要提升服務水平,做好投資者陪伴工作,并且需要大力推動投顧業務的發展。公募基金面向公眾提供投資理財服務,但個人投資者容易受到市場短期波動的影響。發展投資顧問業務特別是智能投顧,可以從中長期維度出發,為個人投資者配置優質資產,并引導客戶的交易行為,避免因市場短期波動而發生非理性交易,切實提升投資者獲得感。
“整體來看,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做了重要部署,開啟了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嶄新篇章,統一了各方面對金融業和金融工作的思想,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穩定和良好的環境,為資本市場行穩致遠打下堅實的基礎。”劉建平表示,作為中國資產管理行業一分子,中歐基金也將積極擔負起服務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服務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服務實體經濟與國家戰略的重任。長風破浪,未來可期!
21:50 | 粵傳媒:關于公司舉行2024年度報告... |
21:50 | 許昌智能:2024年年度報告業績說明... |
21:45 | 思特奇: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一... |
21:45 | 金埔園林: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蘭花科創:4月25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三一重工: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建研設計:5月8日將召開2024年度股... |
21:45 | 福能東方: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九安醫療: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方正閥門:202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會... |
21:45 | 達嘉維康: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45 | 達嘉維康: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