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論私募行業資深者,但斌當之無愧,27年投資生涯、15年“掌門人”經驗,在他的帶領下,東方港灣儼然已是業內的知名品牌。
日前,《證券日報》記者對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進行了專訪,談及價值投資、管理風險和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基金經理等,他都表達了與眾不同的見地。但斌認為,選股票就是選公司,在投資過程中,要根據企業的估值做出相應的調整,東方港灣一向堅持四點“賣出法則”:發現更好的股票、企業高估、企業變壞和遇到系統性風險。
股票不是零和游戲
價值投資需要長期持有優秀的企業才能享受其不斷盈利創造的價值,但是市場難免會有波動,如何處理這種波動對長期持有帶來的影響?但斌以特有的投資法則向記者講解。
“東方港灣已經運作了十五年了,我本人也有27年的投資經驗,可以說,在我的職業生涯當中,總的體會有兩點:一是好的公司是根本;二是公司股價不要太貴,太貴就會產生很大波動。”但斌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如果一個質地非常好的公司,且估值合理的話,通常它的波動不會太大,這種情況下,選擇這樣的企業與其共同成長會相對容易一些。
通過這次采訪記者知道了什么是“賣出法則”。
“所謂賣出法則,就是在投資過程中,會根據企業的估值做一些相應的調整。”但斌說,東方港灣一向堅持四點“賣出法則”:一是發現更好的股票;二是企業高估值;三是企業變壞;四是遇到系統性風險。因此,在企業高估的情況下,遇到有可能產生向下的較大波動時,盡可能根據“賣出法則”規避風險。
在但斌看來,投資的本質是在尋找能夠持續創造財富的公司;能夠不斷更好地盈利的公司,是財富增長的重要基石。至于是不是所謂的成長風格、價值風格等來回切換,這都是從博弈的角度或者是一種其他的角度來理解的。
“如果從風格切換的角度思考投資,更多是想賺交易對手的錢,這是零和博弈。”但斌認為,東方港灣的投資核心穿透到底層是賺企業盈利的錢,不是零和博弈。投資最重要的是尋找能夠持續創造價值、創造財富的公司,這才是真正的盈利基礎,是創造財富的基石。
做好風控是穿越牛熊的關鍵
近些年,私募行業變動較大,但東方港灣成立十幾年卻能夠持續穩健經營、不斷壯大,這是行業內少有的機構所能做到的,即便是經歷了牛熊市,東方港灣都能夠經得住市場的考驗。
“這幾年私募基金行業波動比較大,尤其是經歷了2015年的股市異常波動,直到2018年的單邊下跌行情,其中2018年是私募基金清盤最多的一年。”但斌介紹說,“期間東方港灣秉持價值投資理念,選擇最好的企業,這種理念幫助我們穿越了復雜多變的市場周期。同時,公司也一直秉承合規、合法經營的原則,不加杠桿、不做結構化產品,也正是因為堅持穩健經營思想,才能讓公司十幾年來持續平穩地穿越多變的資本市場。”
但斌介紹說,在過去15年中,主要經受的比較大的波折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及2012年和2013年遭遇的“白酒塑化劑”危機和“三公事件”,當時比較機械地學習巴菲特價值投資的理念,幾次危機期間都依然堅持滿倉操作,雖然后面產品都創了新高,但中間確實帶來了一些波動。“經歷了這些教訓之后,我們也在反思投資策略:即如何在追求收益的同時控制產品的波動。而最終答案就是加大風控機制的應用。”但斌表示。
事實上,從2012年到2015年,對于東方港灣來說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階段。根據第三方機構公開數據顯示,近五年來東方港灣產品的年化收益率接近29%,總的來說,最近5年比過去10年做得更好。
優秀基金經理需要洞察力
放眼基金市場,無論是公募還是私募,基金經理人才輩出,但能夠稱之為優秀基金經理的相對不多,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基金經理呢?但斌直言:最關鍵的還是要有洞察力,要具備對事物一針見血的分析能力。
他認為,全世界大多數的基金經理基本上都是名校畢業的,這一點說明了在智商上都沒有太大差異。投資比的是誰看得遠、看得準、敢重倉、能堅持;其中,看得遠就是洞察力,看得準就是能否從某個行業眾多企業當中精準地選擇公司去投資;然后就是敢重倉和持久,敢不敢重倉持有一家公司而且堅持長期持有,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對于基金經理來說,洞察力、遠見、膽量和決斷力,都是非常重要的素質。
很多投資人都喜歡炒短線,但真正留得住盈利的人非常少,這一點似乎能從但斌的著作中找出答案。但斌曾著有《時間的玫瑰》一書,書中提到:一個人在市場里的輸贏結果,實際上是對他人性優劣的獎懲。
在但斌看來,長線是金、中線是銀、短線是鐵,但往往很多人卻反其道而行,主要還是因為市場充滿了誘惑。資本市場是獎勵有遠見、有智慧、有洞察力,又能夠身體力行、持之以恒的人。人性有什么弱點,市場就往哪里攻擊你。短視、貪婪、恐懼這些劣根性在資本市場當中反映得非常明顯。因此,短線炒作是非常多的,一般投資者很難抵擋市場誘惑。而如何抵擋誘惑?還是要回歸本分,堅守在合理的能力圈內。
但斌認為,好的公司憑常識是可以看出來的,并非特別難,只是看是否真正用心關注這些好公司。
00:00 | 澳優2024年營收利潤韌性雙增長 國... |
00:00 | 受益于電網建設加速 平高電氣去年... |
00:00 | 安踏集團擬以2.9億美元收購狼爪 多... |
00:00 | 科創板首份2025年一季報出爐 開局... |
00:00 | 阿里巴巴錨定“AI服務商” |
00:00 | 湯姆貓董事長朱志剛:一千個用戶身... |
00:00 | 強強聯合 分眾傳媒擬收購新潮傳媒 |
00:00 | 禾盛新材:推動業務向高附加值領域... |
00:00 | 氫能或將重構能源版圖 |
00:00 | AI有望率先在醫療領域應用落地 |
00:00 | “銀發經濟”撬動高端醫療器械愈發... |
00:00 | 首旅酒店實施“人+數字人”經營策...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