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王明山
近日,由華夏基金主辦的“2018華夏基金養老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在養老目標基金即將獲批之際,華夏基金邀請多位養老金領域資深人士,深入探討第三支柱建設特別是養老目標基金發展相關事宜。論壇上,華夏基金養老金業務總監胡兵發表了《以專業回報信任做養老金資產管理行業領跑者》的主題演講,受到業內人士廣泛關注。
胡兵表示,華夏基金始終把養老金業務作為公司長期發展戰略,并且經過多年耕耘已經在全國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基金的投資管理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未來華夏基金會繼續加強投研配備,進一步提高專業化水平,堅持投資與服務雙輪驅動,不斷提升資產管理服務質量和水平。
16年養老金耕耘 始終將安全放在首位
公開資料顯示,華夏基金在全國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上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02年華夏基金成為首批全國社保投資基金管理人,2005年獲得首批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人資格,2016年獲得首批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證券投資管理人資格,2017年當選基金業協會養老金專業委員會主席單位。
胡兵介紹稱,目前華夏基金養老金業務管理總規模已經超過1700億元,名列基金行業前茅,華夏基金在養老金管理的多個領域均有涉及:第一支柱層面,華夏基金從2016年開始管理全國社保基金委托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目前管理多個組合;第二支柱層面,目前有193個企業年金投資組合由華夏基金管理運作,管理規模超過920億元,華夏基金企業年金管理規模連續十年位居基金行業首位;第三支柱層面,華夏基金已經申報多只養老目標基金,目前華夏基金養老金業務正在繼續全面推進。
胡兵表示,養老金投資應該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長期以來華夏基金正是秉持著這樣的理念辛勤耕耘,努力為持有人創造穩健的投資回報。資料顯示,華夏基金首批26家企業年金客戶初始委托規模為37.43億元,經過十年市場化運作,截至2017年底資產規模增長至187億元,更難得的是,十年來華夏基金實現了初始企業年金客戶的“零流失”。
胡兵在論壇上表示,未來在養老金管理過程中,華夏基金將繼續以企業年金作為抓手,與合作伙伴共同成長,為他們長期提供高效、高質、便捷的專業化服務。
進一步提高專業化服務 加強投資者教育
在論壇上,胡兵表示,在第一支柱層面,華夏基金將會針對性地根據全國社保的管理要求,加強投研配備,進一步提高專業化水平。在企業年金方面,會繼續堅持投資與服務的雙輪驅動,更好的提升資產管理服務質量和水平。
胡兵也提到,隨著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職業年金巨大的發展空間正在展現。未來職業年金將會覆蓋超過3000萬的機關事業單位和超過700萬元的行政單位人員,預計五年以后,職業年金規模將趕超企業年金。
為了迎接這一新業務發展的機會,華夏基金將從投資研究、風險管理、客戶服務保障等方面有針對性地根據職業年金的強制性、安全性、收益性等需求制定一整套的規劃,做好業務準備。
據介紹,華夏基金對與發展養老金第三支柱相關業務也是十分重視,在業內率先成立了資產配置部,負責養老目標基金等FOF產品投資管理;目前已經申報了多只養老目標基金產品,力爭成為首批養老目標基金管理人。華夏基金配備強有力的投研團隊,對養老目標基金的兩種投資策略均有深入研究。并與海外資管機構磐安資產管理、羅素投資、荷蘭NNIP等進行深入合作,將海外經驗本土化。成立20年來,華夏基金平均每天舉辦三到五場線下投資者教育工作,目前投資者教育正向養老客戶投資大力傾斜。可以說,從投資到產品,再到服務都做好了全方位業務準備。
胡兵表示,養老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和難題,作為養老金投資管理主力軍,公募基金需要充分喚醒投資者投資養老的意識,盡早為退休后的養老金來源做充足的準備。轉變養老理念,從養兒防老、政府養老轉為投資養老,從儲蓄養老、買房養老轉為投資養老。他也呼吁各新聞媒體和各銷售渠道一起加入對個人投資者的投資養老的教育工作中,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讓更多從容面對養老,實現多彩人生,幸福再起航。
00:00 | 澳優2024年營收利潤韌性雙增長 國... |
00:00 | 受益于電網建設加速 平高電氣去年... |
00:00 | 安踏集團擬以2.9億美元收購狼爪 多... |
00:00 | 科創板首份2025年一季報出爐 開局... |
00:00 | 阿里巴巴錨定“AI服務商” |
00:00 | 湯姆貓董事長朱志剛:一千個用戶身... |
00:00 | 強強聯合 分眾傳媒擬收購新潮傳媒 |
00:00 | 禾盛新材:推動業務向高附加值領域... |
00:00 | 氫能或將重構能源版圖 |
00:00 | AI有望率先在醫療領域應用落地 |
00:00 | “銀發經濟”撬動高端醫療器械愈發... |
00:00 | 首旅酒店實施“人+數字人”經營策...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