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應波表示,按照行業景氣度做行業輪動配置,每年和每個季度都會關注景氣度向上的行業并做重點配置
■本報見習記者 王明山
對于新晉基金經理來說,經驗缺乏往往導致業績平平?!蹲C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今年1月18日,任職期10年以上的41位基金經理,他們管理的64只偏股基金過去一年的平均收益率為14.73%;而任期在1年至3年間的679位公募新人,他們管理的488只偏股基金同期的平均回報率僅8.61%。
然而,在這些基金經理新秀中,仍有幾位佼佼者在近一年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甚至相比老牌基金經理毫不遜色。在尋找績優的普通股票型基金時,記者發現業績排名前1/10的19只股基共被17位基金經理管理,其中有9位是任職期滿1年但不足3年的基金經理新秀。
本期系列專訪的主人公就是中歐基金旗下的青年才俊周應波,他任職基金經理的時間尚不足三年,但由其管理的中歐明睿新常態混合、中歐時代先鋒股票A在近一年分別取得36.26%和35.92%的收益率,其中股基的收益率排名位居同類前1/10。
“在個股選擇上,我首先要看其所處行業的景氣度,必須是景氣度向上的行業;其次,該股的盈利增長必須能夠體現行業景氣度變化,能夠將行業景氣度紅利體現在公司盈利上,盈利競爭力比較強。”周應波如是說。
中國引領經濟復蘇
把握高景氣行業的機會
回顧2017年,國內A股市場整體震蕩,大小盤股票風格分化。周應波指出,首先在經濟復蘇背景下,各行業集中度提升,大盤藍籌股的業績增長普遍較好;其次,市場監管加強,隨著IPO常態化、大股東減持新規、提高信息披露質量等等政策出臺,各種資本“惡行”被整治;再次,資金結構發生重大變化,A股國際化,外資、機構資金的占比持續提升。
對于2017年A股市場的上述變化,周應波也分析稱:在資本市場中,這樣的變化其實是不可逆的,市場走向成熟是大勢所趨,A股市場已進入長期價值投資的時代。
而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周應波依然選擇踏踏實實自上而下分析宏觀、政策、數據,尋找高景氣度的行業,并結合自下而上研究公司基本面?;仡?017年全年,他牢牢抓住“復蘇的方向”,在中上游周期品行業、取得了超額收益。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周應波也坦言,他在2017年的投資過程中也出錯過,所以對“復蘇的主線”的關注還需進一步加強。“在消費、金融領域,我們雖然也看到景氣度的巨大變化,家電行業的龍頭持續領先,白酒行業強烈受益于消費升級、經濟復蘇,銀行與保險行業中大企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但依然在投資中錯過了這兩方面的一些機會。”
關注產業周期與創新周期
在高景氣行業中選股
透過所管基金的重倉持股情況不難發現,周應波的整體投資風格積極進取,以投資高成長的阿爾法機會為主,專注于挖掘企業的長期成長價值。與此同時,他還兼顧了均衡與流動性的考量,行業分散化配置。周應波正是憑借超強的選股能力和配置邏輯,為持有人創造出超額回報。那么具體到選擇個股和資產配置上,周應波又是如何選擇的呢?
“產業周期與創新周期,是創造價值的源泉。”在周應波看來,互聯網行業是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最集中的領域,而科技進步推動人類文明發展,也不斷的創造價值。因此,他持續關注創新周期,跟蹤科技創新方向,在“起步-成長”階段與“成熟-分化”階段的產業鏈中挖掘機會。
對于龍頭公司,周應波表示,他會進行深度、持續的跟蹤研究,而在挑選個股時,他更傾向于那些在戰略、商業模式、技術創新等各個方面的先鋒公司,力求分享其成長價值。
周應波也總結道,在個股選擇上他是很關注行業景氣度的:“首先,我要看其所處行業的景氣度,必須是景氣度向上的行業;其次,該股的盈利增長必須能夠體現行業景氣度變化,能夠將行業景氣度紅利體現在公司盈利上,盈利競爭力比較強;再次,買入并持有的時點必須有很大的安全邊際;最后,這些個股在公司治理上不能有大瑕疵。”
2018年站穩復興起點
關注大金融等投資機會
展望2018年,周應波認為,走過“復蘇”之路的中國將會逐步走向“復興”。他表示,在房地產、基建領域有周期下行的壓力,在進出口領域,也會有基數提升的壓力。但展望2018年,“我們的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政府的信心提升,所以敢于推進監管、治理污染;企業的信心提升,并已有一些制造業擴大投資跡象,民眾的信心也提升了,人們討論多的是創業、教育,而不再是幾年前的換匯、移民。”
對于今年的A股市場,周應波分析稱:“當前貨幣環境或許有短期壓力,但稍微看長一點,貨幣政策并不是主要矛盾,A股市場不存在大的系統性風險,我們會堅持積極選股、挖掘結構性投資機會。”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要“抓住復蘇的尾巴、站穩復興的起點”。
根據對今年A股市場的判斷,周應波表示,他在今年的資產配置上也會做一些相應的調整。從整體上來看,他認為大金融、大消費、科技創新、中游制造這幾個領域比較值得關注。
具體來看,在大金融領域,會主要關注地產、券商、保險行業的龍頭集中度提升所帶來的投資機會。在大消費領域,主要關注醫藥、乳制品、食品等領域的穩健性品種的投資機會。在科技創新方面,主要關注電子硬件與新能源發電領域,相對來說是在2018年-2019年業績增長比較明確的方向。而在中游制造業,隨著中上游行業景氣度的向下傳導,以及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的擴張,其景氣度會在2018年有顯著的提升。
(聲明:本文嘉賓言論尤其是對股票的判斷,僅是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本文作者與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無任何利益關系;文中涉及基金的業績為歷史表現,不能說明未來)
17:08 | 摩根中證A500增強策略ETF將于4月21... |
16:49 | 商務部:更好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 |
15:35 | 洪通燃氣2024年營收創歷史新高 |
15:33 | 天宇股份2024年凈利潤增長104.45% ... |
15:17 | 奇點星宇與騰訊云達成合作 在技術... |
14:50 | 7連漲!多股創新高 |
14:10 | 霸王茶姬登陸納斯達克 總市值達59.... |
14:10 | 一季度四川省經濟實現平穩開局 綠... |
14:10 | 首鋼股份發布2024年度可持續發展報... |
14:09 | 云南能投業績說明會:2025年預計實... |
14:07 | 中國電商帶動跨境物流增長 菜鳥沖... |
14:06 | 富而德宣布與銳敏律師事務所在中國...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