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這顆誕生于2004年的基金“新星”,歷經21載,最新總規模突破4萬億元,并完成了從量變向質變的躍升,擔負起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有效分散資金配置和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重要使命。
站在4萬億元規模新起點,多位受訪基金經理認為,應當重新審視投資管理邏輯尋找突破口,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資產配置選項。
多方利好因素支持
2004年12月份,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基金”)推出了國內首只ETF——上證50ETF,這標志著ETF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正式誕生。隨著市場環境的改善和投資者對ETF認識的加深,2020年10月份,ETF總規模正式突破1萬億元關口。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的加持,智能投顧、量化投資等新興投資方式也逐漸融入ETF市場,ETF規模進一步實現快速增長。2023年12月份,ETF總規模迅速超過2萬億元;2024年9月份,其總規模突破3萬億元關口;截至今年4月27日,ETF總規模達到4.07萬億元。
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指數研究部總經理、基金經理龐亞平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說,ETF總規模放量走高、逐級增長,同時產品圖譜也不斷豐富,截至目前,ETF已覆蓋寬基、行業主題、跨境等不同類別,涵蓋股票、商品、債券、貨幣等不同大類資產。
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指數投資部基金經理楊愷寧告訴《證券日報》記者,ETF總規模迅速增長是相關政策持續支持、長期配置型資金入市、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加大持有的共同結果。
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量化投資部金融工程總監、基金經理艾小軍向記者補充表示,國內ETF產品不斷擴容以及居民資產配置需求不斷增加,ETF產品憑借其資產透明、風險收益特征明顯的優勢,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認可。
今年1月份,中國證監會印發的《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指出,持續加強優質指數供給,不斷豐富指數產品體系,加快優化指數化投資生態。
“目前,監管部門持續發力營造更加適配長期投資的環境、鼓勵長期資金入市,將有利于ETF市場進一步發展壯大。同時,未來隨著居民財富通過險資、社保、投顧等渠道逐步入市,我國機構投資者占比將進一步提升,并將再度增強資本市場的有效性和穩定性。”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高級副總裁、基金經理魯亞運向記者表示,中長期資金入市為ETF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以ETF為代表的指數基金能夠提升市場有效性、平抑市場波動、引導資金合理流向,并助力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創新成為發展關鍵
當前,指數化投資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接下來,ETF市場的發展將更加聚焦于產品創新。在龐亞平看來,創新突破方面包括:一是產品投資標的持續豐富;二是產品形式需要繼續創新;三是風險管理工具需要持續豐富,包括股指期貨、ETF期權等,進一步完善ETF生態圈,吸引更多投資者。
在競爭激烈的ETF市場中,低費率和平臺化服務也是ETF產品主動化創新、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龐亞平認為,降費有助于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指數投資,了解指數投資的低成本優勢,并逐步嘗試使用ETF開展指數投資。ETF降費是促進其滲透率提升的重要途徑之一,一定程度上可以助力ETF行業高速發展。同時,投資者教育與服務也需進一步增強。
與此同時,站在4萬億元新起點,不少基金經理開始重新審視投資管理邏輯尋找突破口,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資產配置選項。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指數與期貨投資部基金經理劉淼向記者表示,當前多數底層資產投資邏輯已發生變化,ETF配置需順勢進行調整。
“未來看好SmartBeta(聰明貝塔,介于傳統被動投資與主動投資之間的策略)ETF的發展。”艾小軍告訴記者,在被動投資基礎上,增加主動投資的選股邏輯,目的是獲取超額收益、降低風險,同時又具備規則透明、風格清晰的特點,例如目前受投資者青睞的現金流ETF就是以SmartBeta選股因子做篩選的指數,優選現金流充足的成分股。
談及ETF產品未來布局方向,劉淼認為,權益資產、核心資產和商品類資產都值得關注。他表示,權益資產配置方向以經濟結構中的主導產業變遷為脈絡,一方面行業龍頭公司匯聚的ETF將成為投資組合的重要壓艙石,另一方面科技成長方向的ETF或將伴隨科技革命進展獲得較好收益。資產配置中可適當融入黃金、有色金屬等,通過較低的相關性優化組合整體波動性、分散風險,商品ETF的重要性也在不斷提升。
09:50 | 星輝娛樂2024年聚焦主業加大技術創... |
09:48 | 安徽省私募基金業協會成功舉辦托管... |
09:46 | 神州細胞扭虧為盈成功“摘U”多管... |
09:43 | 國軒高科2024年營收創歷史新高 |
09:41 | 高端戰略疊加降本增效 夢潔股份202... |
09:38 | 天舟文化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超五成... |
09:37 | 丸美生物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8.01%... |
09:31 | 華清安泰開啟新征程 |
09:28 | 華菱線纜一季度業績向好 航空航天... |
09:25 | 京東:首批開放130多個城市全職騎... |
09:24 | 成都幻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
09:24 | 小米申請注冊小米御七商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