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昌校宇 楊潔
11月22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副會長高天紅在“2022年金融街論壇年會——治理體系與金融安全平行論壇”上表示,近年來,基金行業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實體經濟,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拓展居民理財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高天紅認為,私募基金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較為突出的難點問題,這些問題與法律合規密切相關,涉及基金的治理和行業的治理,有針對性的解決這些問題能夠進一步提升私募基金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直接融資的質效,對行業行穩致遠,保護投資者權益具有重要的意義。
基金業成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重要力量
高天紅認為,基金作為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將在助力“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基金業協會服務的各類機構資產管理規模達到68.3萬億元,其中公募基金為26.59萬億元,公募基金受托管理的各類養老金的規模為4.07萬億元,私募基金為20萬億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管理的私募資管業務的規模為15.84萬億元,資產證券化業務的規模為1.97萬億元。
同時,公私募的證券基金積極發揮專業投資者的作用,超配生態環保、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創新增長持續提供動力。截至今年上半年,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的在投本金達到8.85萬億元,其中投向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種子期和起步期企業的本金占比均接近30%,助力“專精特新”企業持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巨大。
完善制度防范風險
基金業生態持續優化
近年來,在私募行業規模跨越式發展的同時,以基金法為核心的法規制度體系逐步完善,行業行政監管與自律管理相互協調的治理體系不斷夯實,行業整體規范化水平有所提升。
據高天紅介紹,基金業協會正在修訂私募基金登記備案辦法及配套規則,擬進一步明確登記備案的核查標準,強化公開透明,明確行業預期。貫徹“扶優限劣”的導向,優化私募基金產品備案的分道制規則,對持續合規運行、展望狀況良好、專注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優先辦理快速備案,配合監管部門啟動實施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向投資者實務分配股票的試點工作,進一步完善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的退出機制,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
在強化風險監測,嚴厲打擊違規機構方面,高天紅表示,今年以來,基金業協會注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數量是去年同期的1.7倍,立案、檢查和審理的案件數量均創新高,目前正在抓緊修訂紀律處分的實施辦法和自律檢查規則,督促主體履職盡責,嚴肅行業紀律。
在推動完善多元糾紛化解機制,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方面,高天紅介紹,一方面,基金業協會積極爭取司法支持與保障,推動明確基金糾紛案件的裁判思路,暢通基金糾紛的司法救濟渠道,推動行業自律、行政監管、刑事懲戒、民事救濟相互協調補位。另一方面,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推動完善行業調解仲裁機制,持續拓寬糾紛化解渠道。近年來,基金業協會通過組織調解促成和解等方式解決行業糾紛共490余件,共計幫助投資者挽回經濟損失近47億元。
堅持問題導向
協會正研究解決行業四類難點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私募基金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較為突出的難點問題,如關于私募基金管理人信義義務的界定、基金的內部治理問題、契約型私募基金的投資者保護和違法犯罪的刑事打擊等。
高天紅表示,信義義務是基金行業的靈魂和基石,部分管理人由于缺乏正確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將特殊的信托關系意化為普遍的委托關系,將特別的信義義務矮化為一般的合同業務,未能將忠實勤勉貫徹到基金募投管退的全過程。實踐中,信義義務的基本內涵、責任范圍和行為標準仍有待明確,從而更好地對管理人形成有效的約束和規范。
高天紅分析稱,相較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內部治理更多的依賴合同約定和機構的自治,在保障了靈活性和自由度的同時,也帶來注入GP與管理人分離的時候職責如何劃分,強勢的投資者與管理人投資決策的話語權如何設置,關聯交易如何有效監控,利益沖突如何更好防范等問題。
高天紅提到,公司型、合伙型的基金由于受到公司法、合伙企業法的保護,投資者作為股東、合伙人,在行權、維權方面具有更多的路徑選擇和程序保障,而契約型基金未采用企業的組織形式,難以直接適用強制清算、代位訴訟等程序,投資者自主行權和訴訟維權的機制都有待進一步探索完善。
“部分偽私募以私募基金之名行非法集資之實,嚴重影響了行業聲譽和市場秩序,有必要進一步研究明確相關的刑法罪名在私募基金領域的適用政策。”高天紅認為。
(編輯 何帆)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