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引導基金行業機構踐行《證券期貨業科技發展“十四五”規劃》,共促基金行業數字化轉型,按照中國證監會總體工作部署,于2022年11月開展“證券期貨業數字化轉型主題宣傳月”活動。通過開展“證券期貨業數字化轉型主題宣傳月”活動,搭建交流平臺,展現數字化轉型成果案例,激發金融科技創新活力,營造金融科技長效發展新生態。該篇為“證券期貨業數字化轉型主題宣傳月”系列宣傳之九。
智能化營運管理平臺
——匯添富基金
一、案例概述
本項目從“流程化、自動化、數字化”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建設智能化營運管理平臺。平臺上線后對基金營運部日常業務開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借助智能化營運管理平臺的“流程機器人”、“凈值管理”、“成交管理”、“核算流程管控”、“營運數據集市”等功能,大幅提升營運部業務處理效率,并通過風險集中管控降低業務營運風險。
平臺通過重塑業務流程和風險管控體系,除了為基金營運部的日常業務提供全方位的支撐之外,還承擔起了為公司投資交易、風險管理、產品創新、信息披露等其他職能部門賦能,更為后續承載更大規模業務發展、面向行業提供標準化的營運服務積累了穩固的基礎。
1、估值管控方面,日均賬務處理超過330萬筆,平穩支撐資產規模60%年增長率快速發展;
2、產品運作方面,管理超過700只產品,全年累計處理運作任務超8000件,系統間產品信息全貫通;
3、交易和風控支持方面,提供55類交易直通處理,日均交易核對約3954筆,日均加工頭寸預測指標計算7840項,系統處理零差錯;
4、費用集中支付方面,集中管控33類公司費用,支持銀行間、銷服費、業績報酬等指令自動生成、執行和網銀流水自動匹配,大幅提升費用計算及核對效率;
5、信息披露方面,內置15000業務要素和5000多條校驗規則,實現100%定期報告一鍵生成,同時支持證監會、人民銀行監管日頻數據報送。
二、經濟效益
通過智能化營運管理平臺建設,基金營運部協同項目組進行業務流程的梳理,通過歸納整理,形成15個標準主流程,140個任務集,通過任務創建,系統自動分發調度,也推動業務從單人長流程向專業化分工,比較典型在上線后產品參數、席位、賬戶專人負責,通過系統接口同步下游系統,實現信息共享也解決業務手工點,完成營運業務流程的重構。通過整合數據錄入和參數維護崗,業務從4人減少至1人監控系統執行結果。
系統投產后業務效果顯著:1、TA端,實現日終TA清算作業全流程自動化率100%,業務下班時間平均提前2個小時;2、資金結算端,實現代銷資金支付全面自動化,有效替代業務每日2人*4小時的手工作業;3、估值核算端,標準化估值流程(外部數據收取、憑證制作、賬務核對和凈值披露等)實現自動化處理,將估值運行效率最大化,整個估值過程無需人工干預即可自動完成,提高業務處理的及時性和規范性;此外,實現凈值全流程自動化處理,凈值披露時間提早至18:30,效率位居同行業第一;4、信息披露方面:實現通過參數判斷一鍵制報,率先攻克信披瓶頸的行業通病。
三、社會效益
營運管理平臺是我司緊跟金融科技發展趨勢,順應基金行業變革潮流,聚焦營運智能化轉型驅動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引領營運領域業務創新的重要建設項目。平臺建設緊扣基金營運核心職能,著力打造國際一流、業界領先的示范性業務管理平臺,旨在全面提升營運服務能效和管理水平,滿足公司業務快速創新發展需要,形成靈活自主、業務場景多元、可高效迭代的運營一體化應用生態。
目前同業有營運領域數字化建設意向者甚多,但多數仍處于論證階段。在公募基金行業高速發展的歷史背景下,匯添富基金率先通過自主研發摸索出一條營運智能化、一體化的業務轉型道路,在整個基金行業內產生了良好的先驅示范效應,為行業發展貢獻寶貴經驗,同時也為行業培養和鍛煉出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隊伍。
四、綜合評述
在基金運營領域,當前國內外普遍缺少高度智能化、一體化的運營管理應用系統。主要原因是行業整體發展差異大、各家公司業務個性化程度高、加之整體IT治理和信息化建設程度不一,業內尚無成熟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和成功案例。本項目在運營領域的平臺建設方面就較高的獨創性。
貝萊德作為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以其為代表的國外資管機構在基金類應用管理系統建設方面通常采用自研路線,經過幾十年的業務和技術積累,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逐步形成覆蓋投資、交易、風險管理、估值核算的資管IT應用體系。但由于我國在國情、行業現狀、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等方面與國外存在巨大差異,且和國內金融系統集成程度低,因此國外系統幾乎無法直接移植至國內資管行業,僅能作為建設經驗予以借鑒。
我國的公募基金行業,從1998年第一只公募基金問世至今也只有短短二十三年,整個行業相比國外都很年輕,信息系統更多的是煙囪式的建設方式,以快速形成業務能力為優先。業內多數基金公司通常依托行業供應商提供的軟件聚焦在投資、估值等核心業務上,通常缺少整體性的規劃,運營業務大部分依賴手工。少數金融機構雖然也在運營管理方面有過一定的應用系統建設,但普遍只是提供了較為簡單的產品管理和賬務自動化功能,未從整個基金運營業務視角全局規劃,難以為基金運營過程中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運營效率提升和風險精細化管理、響應監管信息披露要求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撐。和本項目的主要比較差異如下:
五、關鍵技術及創新點
營運管理平臺作為一體化的綜合辦公管理平臺,在保障系統承載業務完整性的基礎上,還必須兼顧跨應用集成復雜度、系統性能和可靠性、平臺業務擴展性以及開發維護成本等問題。
(一)平臺關鍵技術
主要涉及技術框架、流程引擎、業務管理門戶和安全性設計等方面:
1、靈活快速迭代的技術框架:基于SpringCloud微服務架構定義應用服務,支持分布式服務調用和協作、動態服務路由,支持跨平臺部署。提供通用的技術接口,支持面向文件、數據和RestfulAPI應用接口集成,將原本獨立的業務系統通過一系列接口完成技術整合,形成聚合的業務能力。
2、緊貼業務場景的智能工作流引擎:通過自建的Workflow組件實現工作調度引擎,支持可配置化接口調用、狀態判斷等操作。結合RPA自動化機器處理技術模擬數據收數檢查、文件轉發、數據比對等場景。
3、全流程可視化的業務管理門戶:構建了一站式的業務工作平臺,采用Vue組件構建前后端分離應用,集成IVIEW和ECharts實現業務全景式的工作監控大屏,將營運業務日常所關心的主要工作事項集中在一套界面中進行統一展示,幫助業務快速處置和跟蹤核心工作,提供核心系統狀態和業務進度進行實施跟蹤和統計,基于Redis緩存技術實現數據的實時刷新,同時支持H5標準,同時滿足PC端和移動端的監控視圖。
4、多維安全性設計:默認綁定公司域認證,支持跨系統單點登錄進行身份驗證和身份鑒權;基于服務網關,提供身份鑒別、流量控制、黑白名單,可視化的服務健康探測;數據層支持敏感數據加密,結合雙活和主從備份等策略保障系統的高可靠。
(二)項目創新
主要體現在對于運營流程、風險管控、估值核算和信息披露四方面的智能化水平提升。
1、運營流程智能化:以事件驅動為核心,逐步改變原本操作型的營運模式,從接收電話、郵件等通知后被動執行操作的模式改為由平臺集成業務上下游。歸納整理15個標準主流程,140個任務集,系統自動創建任務,業務人員通過主動領用任務完成日常業務。此外,營運平臺提供流程異常提醒、業務要素自動填充等,大大減輕了業務人員人工記憶和便簽記錄壓力和業務遺漏風險,全面提升營運主動服務能力。
2、風險管控智能化:構建營運業務“集中化、規范化、精細化、自動化、體系化”的全面風險管控體系,積極主動跟蹤營運風險。通過搭建跨系統聯合管控(估值、TA、資金清算等),對營運過程中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跟蹤、解決,實現營運風險點“事前及時提醒,事中預警跟蹤,事后問責考核”全方位風險管控。通過監控大屏“可視化”進行全部風險集中展示,便于業務人員及時快速定位、及時處理風險事項。也便于公司領導實時掌握基金運營狀態,使得基金運營風險管理變得“簡單直觀”,大幅增強營運風險管理水平。
3、估值核算智能化:面向整個估值核算業務全流程,打造嵌入式的核算工作引擎,由營運平臺調度贏時勝系統進行估值處理,打開行業估值黑盒,屬行業首例。提出智能賬務機器人概念,標準化估值流程(外部數據收取、憑證制作、賬務核對和凈值披露等)實現自動化處理,將估值運行效率最大化,整個估值過程無需人工干預即可自動完成,實現估值核算業務能力數字化,業務規模增長不再受制于人員投入,專業化水平將成為支撐業務發展的新動力,極大推動了營運業務模式的變革。
4、信息披露智能化:從數據源頭入手,通過有效數據治理構建信披數據集市和信披數據檢核引擎,將信息披露自動化和金融數據中臺建設有機融合。在業務不斷創新的當下,針對業務數據前置、數據與文字聯動、數據自動檢核形成一體化解決方案,實現監管報告參數化一鍵制報,將信披工作由“縱向粗放型”向“橫向集約型”轉變,有效減少業務集中制報壓力。
六、必要的圖表
(一)業務功能架構
(二)應用邏輯架構
(三)平臺技術架構
(四)物理部署架構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